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探究

2018-10-15 07: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王 若

(江苏省中医院南东十六病区,江苏 南京 21000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常局限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1],以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病程漫长、病情迁延,且随着空气污染、饮食卫生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人群年轻化,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身体和精神的沉重负担。目前尚无明确治愈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案,但系统的中医护理能够大大缓解患者痛苦,控制症状,降低复发率。现对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院消化科的90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院消化科的90位由明确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严重程度:轻度、中度;临床类型:初发型、慢性复发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 24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0±10.12)岁,严重程度:轻度26例,中度19例;临床类型:初发型12例,慢性复发型33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39±11.36)岁,严重程度:轻度20例,中度25例;临床类型:初发型16例,慢性复发型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输液,服药护理,饮食指导,适当运动,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中医护理干预,包括中医辨证施膳、中药保留灌肠、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穴位按摩、情志护理、中医保健指导等。

1.2.1 中医辨证施膳

根据望闻问切的结果,予患者准确辨证,再据辨证结果予以辨证施膳,大肠湿热证宜食马齿苋粥、藕粉、鲜芦根饮、梨汁、冬瓜汁等以清热除湿;脾虚湿盛证宜食莲子、山药、扁豆、薏仁等以健脾祛湿;寒热错杂证宜食山药、赤小豆、薏苡仁、乌梅茶;肝郁脾虚证宜食金橘茶、陈皮粥、佛手粥;脾肾阳虚证宜食胡桃、山药、羊肉羹;阴血亏虚证宜食甲鱼、大枣、枸杞、百合等,正确的食疗能够辅助中药内服纠正机体的气血阴阳失衡,促进机体恢复[2]。

1.2.2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是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黄柏、地榆、石菖蒲、苦参、诃子、白芨等药物浓煎成约150-200ml的中药煎剂内加锡类散和(或)三七粉灌肠qn,贯穿于治疗全过程,密观患者灌肠后保留的时间及灌肠后的效果,严格控制灌肠液的温度39-41℃,肛管插入的深度15-20cm,灌肠液滴入的速度60-80d/min,灌肠过程动作轻柔,重视患者主诉。

1.2.3 穴位贴敷—中药敷脐

肚脐即“神阙穴”,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脐部皮下无脂肪组织,屏障功能薄弱,同时脐下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药力易穿透、弥散和吸收[3]。根据患者的主症,选取相应的中药外敷方,脓血便者,取黄连3g、吴茱萸1.0g、木香3g;脓血便伴腹痛者,取五倍子3g、黄柏5g、吴茱萸1.0g分别研末,混合均匀,取适量温水调匀,制成饼状于纱布上,外敷神阙穴,每日1次,每次4h。

1.2.4 耳穴压豆

耳穴疗法是通过对耳穴的良性刺激产生信号传递到相应脏腑部位,使通往病灶的气血通畅,以扶正祛邪,使人体阴阳恢复平衡[4]。溃疡性结肠炎取穴:交感、大肠、小肠、内分泌,根据辩证可取脾、胃、肝、肾、心等。

1.2.5 穴位按摩 、情志护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把五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生理、心理内容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应用此理论,根据患者的辨证,选取相应的五音古曲,并在听曲的同时配合中医按摩手法,进行穴位按摩,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点按风池、安眠等穴位,使其精神得到彻底的放松。

1.2.6 中医保健指导

尽管护理工作零碎繁忙,我们在进行各项操作的同时对病人进行保健指导,指导患者联系八段锦、打太极拳、安排合理作息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

1.3.1 评价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BREF)[5]、汉密顿焦虑量表、病区出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来测定。生存质量的主要内容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就有所体现,特别是在中医临床诊断过程中,与生命质量有关的内容的变化是疗效判定和疾病转归的重要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总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总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比较:

见表2,护理后观察组虑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焦虑评分比较

2.3 两组出院满意度得分比较:

观察组满意44例(97.8%),对照组满意38例(8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3 讨论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痢”范畴,其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以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湿不化趋于大肠,或肝木乘脾、脾肾阳虚,辨证要点在于脾虚及湿盛,脾虚为本,湿盛为标[6],治法宜健脾、扶正、化湿。系统的中医的辨证施护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的控制、疾病的康复、生活品质及生存质量的提升均有明显的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未明,缺乏明确的治疗方案及特效药,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思想负担,中医更重视整体护理,中医药在防止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且中医操作多简便易行,取材方便,较西医的打针吃药经济压力小,为患者减轻身体上的痛苦的同时,也使其情绪得到放松,对生活重拾信心,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总之,系统的中医干预增加了护士与患者相处的机会,护士给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同时也进行中医健康指导,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大黄牡公灌肠散质量标准研究
黄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运用
栀子金花汤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