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护理对肝癌晚期患者癌痛情况及身心状态的影响观察

2018-10-15 07: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癌痛情志肝癌

韩 巍

(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临床部,辽宁 沈阳 110034)

肝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故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发展至晚期,错过手术时机,多疗效较差。晚期肝癌患者常伴发癌痛,剧烈疼痛和预期不良预后状况不仅导致患者不舒适感,还会使患者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情志护理是通过调和七情、舒缓气机,来消除负面情绪不良影响的一种中医心理护理方法,已有部分研究应用此法干预晚期肺癌患者获得良好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94例肝癌晚期临床资料,以探究情志护理对肝癌晚期患者癌痛情况及身心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6月间诊治的94例肝癌晚期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原发肝癌,病理分期Ⅲ~Ⅳ期[];预计生存期6个月以上者;病情相对稳定者。排除标准:病情严重一般情况差者;既往精神、心理疾病史者;意识或沟通障碍者;明显自杀倾向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5月~2016年5月,n=44)和观察组(2016年6月~2017年6月,n=50)。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3.21±7.6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10例、中学及中专者22例,大学及大专者12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3.80±8.6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12例、中学及中专者29例、大学及大专者9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入院和常规健康知识宣教,建议患者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戒烟戒酒,嘱患者按医嘱服药、并观察药物治疗效果,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干预:①保持病房安静舒适,鼓励患者在日常多进行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如舒缓运动、阅读、听音乐看视频等,以安神宁心放松情绪;②耐心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内心想法,建立具有信赖感的护患关系,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特征使用以情盛情、移情易性、安神定志等干预手段疏导和安抚患者情绪,使患者了解保持良好情绪的益处,并建议患者家属多予以患者关怀;③以饮食均衡、少食多餐为原则,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制定饮食方案,并不断根据患者需求改进;鼓励患者多饮水,营养障碍者应考虑请营养师会诊;④住院期间尽量每天与患者进行沟通,随时解答患者对治疗及药物的疑问,以消除患者恐惧忧虑等情绪。2组均干预2月后评估效果。

1.3 评估标准

凯勒斯10量表(K10)[3]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1~5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态越差;数字评分法(NRS)[4]得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不能被耐受;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LI)[6]包括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家庭和社会支持、对前景的认识5项内容,每项得分0~2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K10),癌痛情况(NRS)和生存质量(QLI)。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数据以[n(%)]表示,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心理健康状况对比

干预2月后,2组K10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2组K10得分对比(±s,分)

表1 2组K10得分对比(±s,分)

注:与同期对照组对比,aP<0.05,与同组干预前对比,bP<0.05(同表2、3).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2月后观察组 50 37.44±6.06 20.29±9.25ab对照组 44 37.11±5.10 32.54±9.99b t-0.283 6.171 P-0.777 0.000

2.2 2组癌痛情况对比

干预2月后,2组NR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2组NRS得分对比(±s,分)

表2 2组NRS得分对比(±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2月后观察组 50 7.47±1.37 3.72±0.78ab对照组 44 7.40±1.16 4.34±0.76b t-0.265 3.892 P-0.791 0.000

2.3 2组生存质量对比

干预2月后,2组QLI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2组QLI得分对比(±s,分)

表3 2组QLI得分对比(±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2月后观察组 50 4.04±1.08 7.29±0.61对照组 44 4.18±1.04 6.67±0.72 t-0.638 4.519 P-0.525 0.000

3 讨论

已有较多研究证实,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对癌痛的认知会影响患者疼痛控制效果[6]。现代医学理论中也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因此对晚期肝癌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具有较多积极意义,可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既往中医情志护理相关研究更多地关注于慢性病管理中,在癌痛相关领域文献较少,因此本研究就情志护理对晚期肝癌患者的影响展开对照分析,以期为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中医理论中,人的情绪主要分为惊、思、喜、恐、悲、忧和怒7种,晚期癌症患者因预后不良常表现出悲观、易怒、焦躁等情绪状态[7],中医中也有怒伤肝等理论,患者情绪起伏过大会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观察组K10得分、NRS得分、QLI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患者经情志护理干预后癌痛及身心健康状态均得到改善。情志护理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积极影响是多重的,且情绪、疼痛和生存质量间具有相互促进的效应。首先,情志护理干预关注患者情绪状态,一方面,护患间更多的沟通交流既能使患者获得安全倾述渠道,护理人员利用移情易性、以情盛情等合理干预手段能减少患者负面情绪,进而消减负面情绪对疼痛和病情的不良影响。其次,情志护理构建具有信赖感的良好护患关系,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对癌痛的感受,有利于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且患者在良好护患关系中可获得安全感也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故癌痛总体控制情况更佳,患者身心不适感均减少。最后,患者身心健康状况改善,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情志护理应用于肝癌晚期有利于控制患者癌痛,并能积极改善其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猜你喜欢
癌痛情志肝癌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