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分析

2018-10-15 07: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心肺医师流程

柳 燕

(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突发心血管疾病以及创伤是造成心跳、心脏骤停的重要原因,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减少缺血缺氧情况,减轻患者内脏以及四肢的损伤,降低死亡率。临床上心脏复苏是治疗心跳、心脏骤停的主要方法,可有效患者患者的病情,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仍会出现死亡病例[1]。因此,临床急诊上规范的护理流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次对我院48例急诊心肺复苏的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05至-2017.05,到我院接收的48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纳入标准:有心脏骤停、可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调查的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为(60.3±3.1)岁,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为(60.6±3.5)岁,对比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患者入院后直接送入急诊科,经过临床医师检查后若患者为心脏骤停则给予心肺复苏治疗,将急诊室内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护士选为组长,联合其他护士协助医师的治疗工作,具体有静脉通道的建立、胸外心脏按压以及全导联心电图。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采用分工法,3人分工法:选择资历深厚的护士甲管理患者呼吸道,给患者吸氧、呼吸道痰液的清除,确保患者正常呼吸,协助医师进行气管插管,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选择有一定经验的中年护士乙在患者侧位方向管理循环系统,静脉通道的建立,给患者抽血、配血、输血、心电监护、穿刺、除颤,同时协助医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选择经验较少或实习护士丙对患者止血、包扎,详细记录患者的抢救次数以及导尿区情况。2人分工法:护士甲需要完成自己以及护士丙的工作。1人分工法:医师完成自己和护士甲的工作,而护士甲完成其他两名护士的工作。

1.3 评价指标

抢救效果评价标准,显效:症状全部消失,精神状态佳;好转:症状基本改善,精神状态有所缓解,有轻度并发症;无效:症状没有改变,精神状态差,存在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率加上好转率。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以上所有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和(±s)表示,对比进行t检验或者检验,若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则P<0.05。

2 结果

2.1 抢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恐惧感1例,胸部不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对照组有恐惧感3例,胸部不适4例,抽搐1例,反应迟钝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脏骤停属于急诊科一种危重疾病,心肺复苏需要及时有效,明确诊断患者心搏骤停,要求急诊医护人员可以持续有效给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因为这是心肺复苏的重要环节。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中对护士进行分工管理,各个护士明确自身的责任以及工作,做好术前准备及时准确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因为经验不丰富以及手术流程不熟悉等原因给患者的抢救造成失误,甚至是导致抢救失败[2]。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弥补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中围绕患者进行护理操作上的改善,各个护士有明确的护理责任,严格按照护理规范流程执行,最大化减少术中的失误,使其更加系统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本次对我院收治的48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的抢救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3]。

综上所述,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可以提高抢救率,改善其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心肺医师流程
中国医师节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心肺血管病杂志》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