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10-15 07:15徐桃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疫苗满意度

徐桃香

(南京市高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南京 211300)

由于儿童年龄小,体质弱,身体免疫力较低,因此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在实施接种工作中,严格按照合理程序进行治疗,才可使疫苗的免疫效果发挥到更好[1]。儿童认知能力较弱,再加上部分家长对接种工作流程不清楚,往往会手忙脚乱,对儿童接种成功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儿童对接种工作的配合度是十分必要的[2]。部分学者认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可明显提高儿童接种的安全性及成功率[3]。,为进一步观察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实施效果,本文对1500名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进行了分组试验,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2018年1月-3月两个月内,我中心对1500名儿童进行了预防接种工作,将1500名儿童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50名儿童,所有儿童家长事先均被告知此次护理试验情况。对照组男女比例4:3,年龄在0.5~3.8周岁,平均在(1.61±0.39)周岁;试验组男女比例4:3,年龄在0.4~3.7周岁,平均在(1.63±0.50)周岁。两组儿童的性别与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儿童接受本中心常规护理管理,对儿童家长讲述预防接种的相关事宜及注意事项,在接种完成后,护理人员在1小时后观察接种结果。

试验组儿童实施安全护理管理,包括:(1)预防接种健康知识宣讲,由专业的护士在接种前对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宣传和讲解,包括接种疫苗的种类、接种时间、接种方法、接种时和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疫苗接种的工作流程,使家长对儿童所种疫苗知识及相关情况有所理解。(2)定时对护理人员进行预防接种知识、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3)严格疫苗质量检查,必须保证疫苗的种类、有效期限、储藏温度、外观等均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发现疫苗存在质量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不得直接对儿童进行注射。(4)心理沟通,接种人员在进行疫苗接种时,如出现儿童不配合情况,耐心进行引导和交流,通过动画影响或有趣的肢体语言转移儿童注意力,缓解和消除儿童紧张情绪。(5)严格实施安全接种,疫苗注射前,对儿童相关信息及注射疫苗种类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予接种,注射过程中注意疫苗注射速度并观察儿童活动状态,防止儿童出现乱动等异常状况,疫苗注射后按要求留观30min。(6)接种后开展安全护理,疫苗接种完成后,接种人员告知家长和儿童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对接种部位的保护与处理,同时注意观察儿童接种后的身体变化和接种部位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出现就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必要时转到医院儿科就诊。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儿童接种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组织超敏、恶心呕吐、局部脓肿、昏厥等。

1.3.2 通过本中心制订的调查问卷,将家长对预防接种安全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三个层次,请儿童家长自主勾选相应选项,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比较两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安全的护理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接种后,对照组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0%(57/750),高于试验组儿童的0.67%(5/750),(x2=10.368,P<0.05)。见表1。

表1 某预防接种门诊1500名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2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家长对预防接种安全护理的满意度为88.40%(663/750),低于试验组98.67%(74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72,P<0.05)。

3 讨 论

儿童预防接种,是将人工培育的疫苗接种在儿童体内,使儿童在未发病之前,在体内产生相应病毒抗体,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体质。随着我国经济医疗的快速发展,儿童接种疫苗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所有儿童在适龄阶段应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从而提高儿童免疫力,以防在儿童未来成长过程中受到部分疾病的侵扰,影响孩子身心健康[4]。大部分儿童在面对疫苗接种注射器时往往会大哭大闹,使得疫苗接种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包括家长的紧张不安情绪、儿童的应激反应、护理人员的工作思绪打乱等,都会造成儿童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安全管理是在儿童接种疫苗时,对儿童、家长及疫苗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安全措施,通过健康教育,消除家长内心疑惑,同时了解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通过心理干预,吸引儿童注意力,同时对儿童心理进行安抚,防止出现不可控的儿童哭闹情绪,增加疫苗注射的安全性;及时对疫苗品种、质量进行排查,可使疫苗注射的安全性增加,降低儿童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5]。

试验表明,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方案的试验组儿童经过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对照护理方案的对照组儿童(P<0.05);同时试验组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从而得出,经过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后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通过有效的健康宣教、心理沟通,使儿童能够及时的安静下来,配合医护人员的疫苗接种工作;多次确认儿童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同时严格执行接种规范,进行安全接种,绝对禁止注射质量不合格的疫苗,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可明显降低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提升儿童与家长对接种治疗的配合度,从而提高儿童接种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疫苗满意度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