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姓氏名号辨析

2018-10-15 22:30毕京生王浩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姜太公名号姓氏

毕京生 王浩

摘 要:姜太公,又称“太公望”“师尚父”,为中国文化史中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周朝太师,齐国始封之君。文献中关于姜太公的姓氏名号的记载比较繁杂,本文从姜太公的姓氏入手,通过分析“太公望”“师尚父”“姜太公”这三个流传广泛的名号,对姜太公姓氏名、字进行梳理辨析。

关键词:姜太公;姓氏;名号

姜太公的姓氏,《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明确指出,姜太公为“四岳”之后,姜姓,吕氏。

关于姜姓的来历,《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世本·氏姓篇》云:“炎帝,姜姓。”郑樵《通志·氏族略》亦云:“姜之得赐,居于姜水故也。故曰因生以赐姓。”均认为姜姓是从炎帝一支发端而来。《国语·周语》又记载,共工之从孙四岳佐禹治水有功,“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姜太公的祖先四岳是共工之从孙,共工为炎帝之后,则姜太公之远祖为炎帝。大禹时,四岳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赐姜姓、吕氏。

商周以前,姓与氏是有区别的,姓与氏往往分言。《通鉴外纪》云:“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郑樵曾明言:“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这说明,姓表明血缘所自出,以别婚姻;氏明身份等级,以别贵贱;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然《史记·齐太公世家》言太公“姓姜氏”,这是因为汉代姓与氏已开始逐渐合流,二者的区分不是很严格。《左传·隐公八年》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胙之土”“命之氏”指的是以封邑为氏。姜亮夫先生曾言,“姓者,以生身之地言;氏者,以氏族徽识言。”“故周以前帝王将相姓名,多有两称,如舜曰有虞氏,姓姚;禹曰夏后氏,姓姒,此古代一人既有氏,又有姓,此证甚多,不遑枚举。”至秦统一六国后,废止分封制,宗法制、姓氏制度受到很大冲击。秦朝灭亡后,经过农民大起义和楚汉战争等社会大动乱,人们对原先姓氏的差别已不甚了解,故姓和氏的区别微乎其微,渐渐合二为一。《通志·氏族略》云:“秦灭六国,子孙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虞夏之际,姜太公先祖担任四岳之官,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地。为区别于从姜姓中分离出来的其他分支,如申氏、纪氏、许氏、崔氏等,便以自己的封邑为氏,故《史记》说“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故姜太公在先秦典籍中被称作吕尚、吕牙、吕望、吕太公,姜尚、姜牙、姜望等是名号是姓、氏合流后出现的。

文献中关于姜太公的名号记载比较繁杂,如师尚父、太公尚、太公、太公渭、太公望、吕太公望、周望、姜望、吕望、师望、姜尚、姜公、姜牙、姜老、姜子牙、姜太公、呂尚、吕牙、吕渭、飞熊等。纵观这些名号,可大体分为三类:一是由对姜太公的尊称或官职加名或字组合而成,如太公望、师尚父、太公尚、吕太公望等;二是由姜太公为炎帝后裔的姓源加名或字组合而成,如姜尚、姜牙、姜子牙、姜太公、姜望等;三是由因先祖分封在吕地而得之氏加名或字组合而成,遵循商周以前姓、氏分言的习俗,即氏加名或字,如吕尚、吕望、吕牙等。

在众多名号中,以“太公望”“师尚父”和“姜太公”三个名号流传最为广泛,影响较大,且牵涉到姜太公吕尚的名与字,争议较大,特予以辨析。

“太公望”这一名号,见于《战国策》《韩诗外传》《史记》《说苑》等典籍中,其中,《史记·齐太公世家》叙之较详。

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战国策》:“太公望,齐之逐夫。”《韩诗外传》:“太公望少为人婿,老而见去。”《说苑·尊贤》:“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古来文人学者对于“太公望”这一名号的来历争议颇多,理解各异。对此,崔述《丰镐考信录》云:“《孟子》《春秋传》皆称为‘太公,果如《史记》之说,则太公乃王季,岂可去“望”而以太公称之!盖望,其名也;公,其爵也;太公,齐人之追号也。是时诸侯尚未有谥,而太公为齐始封君,故号之曰‘太公,犹亶父之号太王也。”俞樾《释太公望》亦持类似观点,“太公者,死而其子孙尊之之称也”。“太公者,始封之君,又有大功,故尊之曰太公云尔。”“其后田氏代有齐国,实始于田和,而谓之太公和,以后证前,益知太公为始祖之尊称矣。是故太公望犹太公和也,望与和皆名也,太公望盖名望,而字尚父,古人名字相配,尚者上也。故名望,字尚也。”此外,梁玉绳《史记志疑》卷十七亦云:“孟子曰‘太公望,则其名审矣。”郭嵩焘《史记札记》也认为“若‘太公望连名为称,犹戴《记》之言‘王季历‘文王昌” 。姜亮夫《楚辞通故》(第二辑)《吕望》一文中提到:“《史记·齐世家集解》引,按殷高宗梦得傅说,尊曰梦父。齐桓尊管夷吾曰仲父,乃至伊尹之称阿衡,则梦、仲、尚皆由尊而名之,则变名其当为尚乎。子州支父之称支父等,皆其类也。至《史记》所谓‘吾先君望子久矣。因名曰太公望。则亦非是。今得断之曰太公,本名望,变名则曰尚尔。”“太公者,特鲁人尊其建国始祖有大功德于国于宗主国之称耳”,皆认为“太公”之号是因其为齐之始封君,其后世子孙尊称为“太公”;“望”是其名。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正确的。

姜太公又称为师尚父。《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史记·齐太公世家》:“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刘向以为师尚父是师之、尚之、父之之意。而崔述认为,师是官名,尚父是字,“‘师尚父者,连官与字而称之者也,犹所谓保奭、史佚也”。有学者认为,尚父并非吕望的字,而是君主尊礼大臣的称号。《诗经》毛亨传云:“师,大师也。尚父,可尚可父。”郑玄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新唐书·郭子仪传》:“德宗嗣位,诏还朝,摄冢宰,充山陵使,赐号‘尚父。”此外,还有亚父、仲父等尊号,也是君主对大臣的尊称。除此之外,苏轼以为,“阿衡伊尹之号,犹曰师尚父云尔,师其官也,尚父其号也”。

周代“师”的情形比较复杂。三公之首辅的太师、掌教化的师氏、任卫戍的师氏、管音乐的太师等都可称师。考吕尚的事功,显然以武功居多,如辅文王灭密须、黎、崇等;佐武王伐纣;受成王“五侯九伯,女实征之”的册命等,均可说明吕尚所任“师”职应是军职。“师尚父”应是军职加字式的称号,“尚”为其字。西周铜器铭文“师毛父”“师和父”“师俗父”等称号,亦可支持这一看法。

对于姜太公的名与字,由上文辨析,我们认为“望”应为其名,“尚”为其字。不过在诸多典籍中曾出现吕牙、姜牙、姜子牙,故一部分学者认为姜太公名牙,另一部分认为字牙。谯周《古史考》说:“(太公望)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司马贞对谯周之说作了进一步解释:“按,后文王得之渭滨,云‘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故号太公望。盖牙是字,尚是其名。”对此,清崔述在《丰镐考信录》中云:“‘牙之名,‘尚父之官,皆不见于经传,盖由不知望之即名,尚父之即尚,而妄为之说者也。”对此,近人姜亮夫在《楚辞通故》中说“太公之名,或曰望,或曰尚,汉以后又别出牙,或子牙。《路史》又云‘名涓,注引《符子》‘方外作太公渭。然秦以前则以望、尚两文为限,则牙、涓等,又出汉人附会,可不必论。”姜亮夫先生此言较审。近年来发现的战国竹书对姜太公的记载,如郭店楚简《穷达以时》、清华简一《耆夜》、上博简九《古公见太公望》等,均未出现“牙”之称。吕牙、姜牙、姜子牙等应实为后人因为写作之需,编造附会而成。

“姜太公”这一名号在民间流传较广,但出现时间较晚。可能是明代以后才开始的。顾家相分析其原因说:“后世忽称姜太公,皆误于《封神演义》。其实起古人于九原之下而问之,并不知姜太公其人也。今则三尺童子,皆知姜太公,积重难返矣!”“试思‘太公之上若须冠一‘姜字,则仲尼当称‘子夫子,孟子当称‘姬夫子矣!”因而,“姜太公”这一名号只能从“俗”,并非其实。

综上,我们认为姜太公为姜姓,吕氏,名“望”,字“尚”。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刘晓东,等校点.二十五别史[M].济南:齐鲁书社,2000.

[4][宋]郑樵撰.王树民校点,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

[5]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宋]劉恕.资治通鉴外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宋]郑樵撰.王树民校点.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

[8]李梦生.左传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清]梁玉绳.史记志疑(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0][宋]郑樵撰.王树民校点.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5.

[12]何建章.战国策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3][汉]韩婴.韩诗外传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4][清]郭嵩焘.史记札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15]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6][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5.

[17][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8][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9]郭化若.今译新编 孙子兵法[M].北京:中华书局,1964.

作者简介:毕京生,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王浩,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猜你喜欢
姜太公名号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阿基与乌龟之全部都一样
有趣的姓氏
我是无名之辈! 你是谁?
汉魏六朝小说中的姜太公故事文献综述
I’m Nobody! Who Are You?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姜太公钓鱼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名号”中的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