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静脉穿刺的技巧及护理

2018-10-16 03:35敖忠平
关键词:浅表针头成功率

敖忠平

(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537)

浅表静脉穿刺是临床医学上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在护理技术不断进步和护理水平逐渐提高的形势下,现阶段的浅表静脉穿刺技术和护理方式也在日渐完善,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掌握浅表静脉穿刺技巧及相应的护理方式,以此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25~75岁;对照组男54例,女45例,年龄24~74岁。

1.2 实验方法

观察组采用改进静脉穿刺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刺穿方式,具体如下。

1.2.1 传统静脉刺穿方式

对穿刺的皮肤进行消毒,叮嘱患者握好拳头,另针头和皮肤保持20°角,并沿着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到患者皮肤内部,沿着静脉的方向将针头刺入到患者血管内,出现回血现象后,另针头保持平行的状态沿着患者的血管前进少许[1]。

1.2.2 改进静脉穿刺方式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前,需要先和患者进行一定沟通,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且在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通过和患者保持交流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选择静脉穿刺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之后,需要等到消毒液风干再开始穿刺工作,避免消毒液随着针头进入到患者的皮肤内造成疼痛感。在进行穿刺时,需要用左手握住患者的五指,右手将针头双翼使麻面向外,并保持此状态进针,另针头和皮肤保持30°~40°角,以冲击的方式迅速的刺入到患者的皮肤和血管内部,出现回血现象后,另针头保持平行的状态沿着患者的血管前进少许[2]。

1.3 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选择的观察指标是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穿刺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 19.2.0软件,其中涉及到的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采取x2检验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为9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效果调查表 [n(%)]

2.2 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99%,对照组患者为95%,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穿刺成功率调查表 [n(%)]

3 讨 论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患者治疗方式之一,而建立其良好的静脉通路是对患者进行及时给药的必要条件,如果进行多次静脉穿刺,不但会给患者造成痛苦,还会另患者的浅层静脉遭到破坏,进而增加了后续静脉穿刺工作的难度。为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浅表静脉穿刺技巧及其护理方式,以此来做到一次成功穿刺,在节约护理时间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3]。

本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改进浅表静脉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穿刺成功率。为此,护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浅表静脉穿刺方式,并掌握相关穿刺技巧,配合相应的护理方式,确保患者的静脉穿刺效果,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对静脉穿刺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保持交流语气的平和,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要保持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情绪,集中注意力,进而做到对穿刺成功率的提高[4]。转变传统的先进入患者皮肤再进入血管的穿刺方式,应用一次进入的方式,另针头能够直接通过患者的皮肤表层进入到静脉中,以此来减少针头刺入对患者局部组织的影响,进而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并且加大了穿刺角度,可以加快穿刺回血速度,进而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而在此过程中,针头和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也将缩小,可以减少患者表皮的受损面积。

猜你喜欢
浅表针头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让学生的主动参与由浅表向深层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