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8-10-16 03:35狄先艳
关键词:血管性西药服用

狄先艳

(皇姑区千山路3号七三九医院南区,辽宁 沈阳 110034)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之后容易引发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语言功能等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1]。西医和中医均能够应用于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中,效果都比较理想。为了进一步了解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西结合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纳入样本中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104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34±1.25)岁;平均病程(6.35±0.41)个月。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45±1.38)岁;平均病程(6.27±0.38)个月。对比两组上述各项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口服尼莫地平、阿司匹林、脑复康等西药进行治疗。尼莫地平:每次服用剂量为40 mg,每天服用次数为3次;阿司匹林:每次服用剂量为0.5 g,每天服用次数为3次;脑复康:每次服用剂量为0.8 g,每天服用次数为3次。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中药治疗:银杏5 g,紫河车、桃仁、川芎各10 g,肉苁蓉、刺五加、益智仁、石菖蒲各15 g,茯苓、生黄芪、熟地、制首乌各20 g,黄芪30 g。温水煎服,取400 mL药液服用,早晚分2次服用。持续治疗2个月。

1.3 疗效判定

判定标准[2]: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级别--显效、有效和无效。

采用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分值在27~30分表示正常,在21~26分表示轻度障碍,在10~20分表示中度障碍,在10分以下表示重度障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能力越强。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评估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选取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临床治疗无效10例,有效23例,显效19例,总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80.8%,观察组临床治疗无效3例,有效21例,显效28例,总有效49例,总有效率为94.2%。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分析 [n(%)]

3 讨 论

临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脑更死比较常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容易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研究表明:临床对于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常使用西药治疗的方式。但是整体来看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同时也容易引发一定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

中医学认为,血管性痴呆属于“神呆”、“愚痴”等范畴,其多是因患者经血亏损、元气亏虚导致阴阳失调所致[4]。因而,在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治疗时,应当从起病因出发,辨证施治。

综上所述,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血管性西药服用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