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实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精准指导”

2018-10-16 01:19陈王芬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9期
关键词:目标导向指导习作

陈王芬

[摘 要] 目标导向法是一种心理激励理论。在这种理论下,老师可以结合教材针对学生学习水平,在习作教学中设立具体目标,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提高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 目标导向;小学语文;习作;指导

目标导向法是激励理论的一种,人有了目标才有动力去行动。这种理论强调,要达到任何一个目标,进入目标行为,都必须通过目标导向行为。为了使动机强度经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有效的办法是交替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一、找出问题,设立学习目标

要实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精准指导,首先要找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目标导向法,这样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目标,从而指导学生的习作学习。学生的词汇量与阅读量不够,导致学生的习作只有骨骼,缺少血肉支撑;而且对生活观察少,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做出了一些调整:(1)词汇量目标:一二年级学生每天学会、理解、掌握三个新词汇,三四年级学生每天摘抄三段,内容不限,五六年级学生每周一三五交日记300~500字,两周交一次周记400~500字左右;(2)阅读量目标:一二年级学生每天读一个小故事,要求能够复述下来,三四年级学生每天背诵两首古诗词(分类),五六年级学生背诵三首古诗词(分类)并默写。通过量化目标的制定,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物品如文具作为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生活化教学,确定写作目标

写作的开始可以是模仿,因为小学生年纪尚小,各方面发育还不是很完全,接受能力也不太强,所以在习作教学之初,教师可以从模仿写作入手。

三年级之后每个单元的语文天地都会有习作训练,而且有不同的训练目的,这是教师确定习作教学目标的依据。三年级的单元一的课余生活,我们设定目标:观察某班A同学,写他的课余生活;四年级单元二的观察日记,我们给学生设定不同的观察目标:一组观察学校的花坛,二组观察路边的大树,三组观察自己的爸爸或妈妈,五组观察你的一位任课老师,一周的时间,日记要写出细节等。我们在确定写作目标的时候,可以将习作训练与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也提高了写作的趣味性。

三、結合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目标导向理论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核心目标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对学生的习作教学有一个系统性的方案。

教材在每学期的最后会设置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作,写最想写、最擅长写的内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教师在每个学期可以制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三年级上学期通揽教材我们可以看出,习作训练都是围绕我们周围的生活来进行的,所以学期末我们将习作定为:你喜欢的。不限题材、体裁,要求文章写出真情实感;四年级上学期的习作训练目标是顺序写作,我们学期末的习作主题定位:你想去哪。

每个学期每单元的习作目标不一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细化教学目标,将其分解到每个单元、每篇文章中。比如三年级下册二单元的习作要求写环境保护,我们将习作内容分解到每篇课文中。比如《翠鸟》一课讲解前我们提问学生:有谁养过小鸟或者麻雀?让举手的学生讲一下养鸟的过程,如果鸟儿死了,我们再继续问:你认为自己这样做对吗?在学生回答之后,我们总结: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学会与它们相处。这样既为课堂教学制定了本节课的目标,也为这单元结束后的习作提前制定了目标任务,学生带着目标和任务去学习、观察,使他们的积极性更加充足。

总之,要实现小学语文习作的“精准指导”,就要将目标细化、生活化、系统化,这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这个过程,都是带着目的在前进,同时坚定了学生学习的信念,也明确了教师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洪霞.实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优质化的途径探究[J].生活教育,2016(20):55-56.

猜你喜欢
目标导向指导习作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