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细节描写指导方法略谈

2018-10-16 01:19陈陈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9期
关键词:指导方法细节小学

陈陈

[摘 要] 小学语文习作是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联想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习作中的细节描写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要注意教学方式与方法,对学生进行习作细节描写的锻炼与指导。

[关键词] 小学;语文习作;细节;指导方法

细节描写的作用有的是为推动故事的发展,也有的是为后面的情节展开做铺垫。小学语文的习作练习,从细节描写入手,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观察生活,积累细节描写素材

要写好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寻找丰富的源头活水。

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了有趣的事或者关注到了特别的细节,就要及时写下来,通过长久的积累巩固,既丰富了自己的写作素材,也提升了自己的写作灵感。如以做晚飯来说,平时是怎样?过节什么样?母亲的心情怎么样?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细节。

二、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

写作是有一定的技巧,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写作技巧。

1.素描法

素描本为绘画术语之一,即用线条描写或单色、不加彩色的绘画,这里用来指作文时,文章的语言朴实、真切。《孔乙己》中写到,“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段描写将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心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2.曲笔法

对于典型细节,采用“曲笔”,层层铺垫,而不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通过设下伏笔,不断设置悬念的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驿路梨花》中,“我”再寻找梨花,出现过两次误会,第一次:“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第二次:走在前边的约摸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通过两次误会,激发“我”对梨花的认识兴趣;而课文设置的三个悬念,更让加让读者对梨花产生结识的兴趣。

3.贯穿法

贯穿法是在前后文连续多次出现某细节的写法。在《百合花》中写到小通讯员衣服挂破的细节,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借被时“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第二次,在去前沿阵地的路上,“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膀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第三次,在包扎所里,“我看见一张十分稚气的圆脸,……军装的肩头上,落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通过这三次描写,将文章的首尾串联起来,而读者对于小通讯员的印象也一次比一次加深。这样的细节描写,通过前后贯穿的方式,不仅加深了读者对于主人公的印象,同时也从侧面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对比法

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却很敏锐,观察到平时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最简单的例子便是从影视剧入手,如一些欺上瞒下的人,面对上级领导是一副样子,面对下属又是另外一种样子,《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的表现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制作几分钟的微课,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将和珅面对不同人的态度、语气、举止记录下来。

5.修辞法

采用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写作方式,好的修辞手法在作文写作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巧妙地运用修辞,即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描绘出清晨的阳光;《颐和园》中“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让读者直接能直接想象到昆明湖的样子。

总之,细节描写中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等,可以反映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有人说,细节就是构成艺术品的细胞,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细节为艺术品添加了不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巫秋.浅谈小学习作如何抓细节描写[J].时代教育,2017(6):237-237.

[2]仇红伟.指导细节描写,让学生作文有血有肉[J].小作家选刊,2017(33):186-187.

猜你喜欢
指导方法细节小学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细节取胜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