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史实,培养“历史理解”能力

2018-10-16 01:19桑陈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9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高中历史

桑陈

[摘 要] 历史理解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展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主题探究、联系现实和比较差异等途径全面培养历史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关键词] 高中历史;历史理解能力;综合素养

历史理解是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情,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展现。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一、主题探究,理解内涵

有时,学生往往只能将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以及结果进行初步的了解,而其中的内在联系并没有深入探究。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一课时,我故意设置一些悬念,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同学们,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那么就不会有鸦片战争,这个观点对吗?”用一段导语,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有一些提示。学生面面相觑,有學生回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哦,那么直接把林则徐暗杀了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发动战争?”我继续提问,学生回答不出来。我顺势而导,组织学生开展“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国家之间的实力出发,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

历史知识虽多为记忆和理解性的内容,但在实际的学习中,很多的内容都需要学生的思考。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其诱发因素比较复杂,单纯的课堂讲解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只有在学生自主地深入探究下,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深刻内涵。

二、联系现实,推理境况

历史知识距离我们现在比较久远。这种时间上的差异性,使得很多学生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都不甚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推理当时发生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这部分内容时,这节课主要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目标。教学中,我将这部分内容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相联系,如绘画的起源与学生现在学习的绘画相比较,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绘画成就,进而对现在的书法和绘画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我也会结合一些课外内容,如鉴赏一些名家字画、现代多媒体下的绘画成就,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在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同时,对书法和绘画鉴赏又有了一层新的认识。

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值得我们深省,对今天仍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理解内容,自身也应该学会联系生活,进而理解现在的一些生活现状,培养综合能力。

三、比较差异,追溯原因

高中历史涉及文化、经济、法律等方方面面,很多的知识比较难理解,往往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练习。用比较的方式,将相同的事件和不同的结果放在一起,比较其中的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关系和做法动作等因素,追溯事件发生的最深入的内涵,学生能够直接理解其中的本质。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两次工业革命理解得更加透彻,我运用了比较的教学方式,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表格,分别针对这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方面、政治前提、资本条件、市场条件等进行了直观的比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各项条件分析考虑,对这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原因进行深入的追溯。在比较时,我会着重凸显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答案,然后自主比较,将相同点和不同点列举出来,针对不同情况下的内容进行原因的探究。在学生比较时,我也会适时地插入一些有关于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小故事,拓展知识,激发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理解概念,也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程度有更深刻的理解。

比较法是展现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要素差异性的较合适的方式,在采用比较法教学的过程中,本质原因上的相似比较方法,都值得我们推崇。

历史核心素养表现在多个方面,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历史学科的培养性教育。教师钻研和探索提升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出更多历史学科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余阳.中生历史理解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王秀青.从动机和效果角度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2).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