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前景

2018-10-16 10:03任治俊鲁纳游克斌
党政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经济新常态四川

任治俊 鲁纳 游克斌

〔摘要〕特色小镇的出现,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是各种特色发展要素聚集的综合反映。目前,在国家已经公布的两批次403个特色小镇名单中,四川共有20个小镇上榜,已初步形成了工业园区特色镇、旅游观光特色镇、商贸物流特色镇、生态宜居特色镇、现代农业特色镇、创新创业特色镇等6种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但与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特色优势不够突出,“小、散、弱”问题明显,综合承载能力仍然较低,发展建设投入不足,等等。但同时,四川发展特色小镇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借鉴国内外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经验,四川特色小镇建设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特色小镇;四川;城镇化;经济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32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8)05-0117-04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与缘起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由高速度增长转入中高速度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换挡”——由主要依靠劳动力优势和资源要素投入拉动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入必须依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增长的新型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出现趋势性“重构”——由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转向产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继而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新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大城市由于生产活动不断聚集、城市规模不停扩张,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难以持续;另一方面,许多中小城市又无力应对大城市的竞争,因要素流失、产业承载能力差而发展不足,由此形成了我国大中小城市不均衡发展的现状。导致这一现状的关键问题在于我国各级城镇产业分布不合理。推动小城镇建设,特别是特色小镇建设,完善城镇化体系与布局,引导产业空间合理分布,使各级城镇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

特色小镇的出现,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并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据报道,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办报送的《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强调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中央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政策文件。为探索特色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两部委”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①同年10月,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公布;2017年3月,“特色小(城)镇”概念首次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这既是对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的肯定,也是对“特色小镇”建设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的一个战略指引。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原则与进展

2016年7月,国家住房与建设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文,专门对特色小镇进行了定义,即:特色小镇,是各种特色发展要素的聚集区。特色小镇就是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合,以产业为基础,宜居宜业宜游的近郊城市综合体;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充分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②概括起来,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引领发展等原则。具体说来,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特色小镇要特在产业。特色小镇的“特色”首先体现在产业上。从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来看,新常态下,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两个方向:一是产业转型升级驱动下的深加工化、技术集约化、知识化和服务化;二是历史传统产业的复兴与回归,这是国家经济向消费主导转变以及人们对消费品质需求增强的必然结果。

二是特色小镇要特在功能。以产业为依托的“生产”或“服务”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功能,没有生产与服务就无法形成大量人口的聚集;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是特色小镇独有的印象标识;特色小镇不能只以旅游为核心功能,但旅游的“搬运”功能,可以激发小镇内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交换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功能;有特色产业,有旅游,有居住人口,有外来游客,就必然要形成满足这些人口生活与居住的社区功能,否则特色小镇就只是一个“产业园”。

三是特色小镇要特在形态。特色的风貌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要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与生态及自然环境相协调。小镇的风情以历史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软环境为基础,结合演艺、社区活动、人际交往,成为独特的人文文化价值。

截至目前,在国家已经公布的两批次403个特色小镇名单中,四川共有20个小镇上榜。2016年底,全省300个镇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16.8亿元,就地就近吸纳转移农业人口93.8万人,形成了百镇示范引领、带动千镇发展的蓬勃势头。归纳起来,目前四川已初步形成了工业园区特色镇、旅游观光特色镇、商贸物流特色镇、生态宜居特色镇、现代农业特色镇、创新创业特色镇等6种特色小镇发展模式。〔2〕

三、四川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机遇

四川小城镇数量众多,但与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特色优势不够突出,“小、散、弱”问题明显,综合承载能力仍然较低,发展建设投入不足,等等。与此同时,四川发展特色小镇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当前,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傳统模式难以维持高增长,特色小镇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有利于推动全省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十三五”时期,四川特色小镇建设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和环境。

一是国家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带来了新机遇。国家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特别是《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镇指明了方向。二是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国家和四川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川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省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将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有利于四川小城镇发展走上特色化、专业化、绿色化道路。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了新活力。四川正在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扩权强县强镇改革等政策举措,将极大激发小城镇发展的内生动力,增添小城镇发展活力。四是先进兄弟省份的经验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四川发展思路。近年来,浙江等省份积极开展特色小镇建设探索,为四川特色小镇建设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①

四、四川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纵观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欧美等发达国家因为起步较早,城镇化水平较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模式和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英国小城镇建设的“新城模式”〔3〕、美国小城镇建设的“自由市场模式”〔4〕、德国小城镇建设的“人文主义模式”〔5〕、日本小城镇建设的“一村一品”模式〔6〕等等。另据吴季松先生的考察和研究,他把国外的特色小镇归纳为城市副中心型、自然遗产型、文化遗产型、历史遗迹型、宗教中心型、实业小镇型、金融产业型、虚拟产业型、大学城型、科技园区型、科研所型、国际总部型、会展型、矿竭城衰复兴型、特殊产业型等十多种类型。〔7〕借鉴国内外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经验,四川特色小镇建设任重道远,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明确城镇主导功能

根据各地主体功能定位,立足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确定小城镇主导功能,培育发展专业特色镇,构建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合作的发展格局。加强规划引导,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独特产业形态。推动成都、绵阳、南充、泸州等大城市周边的小镇融入城市群、都市圈产业链,加强与中心城市发展的规划统筹和功能配套。提高特色小镇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强化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周边乡镇和乡村居民点人口集聚,为完善城镇体系提供多点支撑,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集约高效的发展态势。

(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引导小城镇瞄准先进标准和细分市场需求,利用现代化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供给能力提升和体制革新,增加适应高端需求的有效供给。坚持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并举,围绕在全省具有支撑作用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强化配套能力建设和竞争力提升。瞄准新技术创新、新消费变化,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形成产业发展新引擎。从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可靠性和美观性入手,补齐设计、品质、技术短板,推动质量品牌提升,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产品需求。

(三)优化资源环境空间布局

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镇”理念,合理划定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功能融合,加快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划分镇域内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布局,提升中心镇区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人口和经济集聚,强化工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和布局,控制镇域开发强度,提高空间利用效率。科学预测人口规模和发展趋势,注重从全域范围和更长时间维度谋划小城镇发展,有效引导人口资源流向,为城镇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合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等,控制土地开发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推动城乡联动统筹发展,强化小城镇连接城乡、辐射乡村的纽带功能,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引导城镇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四)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积极搭建面向大众、服务小微企业的开放式服务平台,汇聚创业信息、风险资本、科技成果等高端要素,为创业团队、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构建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圈。鼓励企业构筑汇聚创新资源的平台,依托互联网拓宽营销渠道,满足社会需求。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制定更加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努力争取技术移民、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川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留川就业等试点。深化投资便利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创新,推动形成一批集聚高端要素、具有鲜明特色、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小城镇。

(五)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遵循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合理推进电力、通讯、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基础设施地下布局,统筹人防工程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高速通畅、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建设智慧小镇。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科学避让自然灾害高发地段,合理确定防洪标准、抗震设防标准。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独特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促进生活生产方式向绿色化转变,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实施雨污分流,推动镇区污水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禁止秸秆焚烧,严控建筑扬尘,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提高镇容管理和保洁水平,杜绝违法搭建,保持镇区环境美观整洁。加强镇域内重要山体、河流、绿色廊道等保护和建设,协调城镇内外绿地、河湖、林地、耕地,构建城镇生态网络,促进小城镇建设与自然山水景观有机融合。

总之,全省特色小镇建设不能一哄而上,千镇一面;不能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乱铺摊子;要摆脱依靠房地产、低端制造的老套路,避免“争个帽子睡大觉”现象,要在小镇的产业、功能与风貌上下是功夫,做出特色,立足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融合文化、旅游等创意元素,促进小镇经济存量变迁与结构升级,推动区域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成岳冲.发掘优秀文化资源 创建现代特色小镇〔J〕.行政管理改革,2017,(12).

〔2〕王整,蒲世阳,李文宇.特色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DB/OL〕.http://www.theory.gmw.cn,2016-06-02.

〔3〕 〔澳〕Longly Planet 公司.英国(中文第四版)〔M〕.齐浩然译.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

〔4〕〔澳〕Longly Planet 公司.美国(中文第五版)〔M〕.照波,等译.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

〔5〕〔澳〕Longly Planet 公司.歐洲(中文第五版)〔M〕.王晨,等译.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

〔6〕〔日〕泷山辛伸.慢走小镇,遇见最日本〔M〕.张俊翰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7〕吴季松.世界特色小镇巡礼〔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陈学明】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经济新常态四川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