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环保舆论开展监督报道

2018-10-19 09:29钟兆盈
中国记者 2018年9期
关键词:萧山甲鱼余杭区

□ 文/钟兆盈

内容提要 如今水、空气等环境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这个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公众遇到环境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在微信、微博、QQ群等社交平台上传播。《中国环境报》针对这些环保舆论,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报道。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过去“求温饱”发展到当今“求质量”。生活中的水、空气等环境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一遇到这些环保问题,微信、微博、QQ群等社交平台便成为公众诉求便捷的渠道,信息传播就开始网络化,一时环保舆论四起。如何做好这些舆论的监督类报道?不妨从发生在浙江省的几件事情说起……

一、环保局长下河游泳风波

浙江省温州市下属的瑞安市仙降街道金光村有一条金光河,由于其流经村内工业区和仙降街道橡胶鞋厂基地,加上外来人口众多,在工业、生活双重污染下,河道中布满各类垃圾,散发的恶臭让村民不敢近前。2013年2月,当地在外经商的一位姓金的老板,因痛惜家乡这条河污染严重,发出了“环保局长要敢在河里游泳20分钟我拿出20万。”这样一条微博,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一时间,“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成了网络流行语,甚至影响至今。

当年,瑞安市以环保舆论为动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问水”“五水共治”等热潮。5年多来,《中国环境报》持续跟踪监督报道。

2014年02月17日,距“下河游泳”舆论刚好过去一年,瑞安市冬泳协会江南分会组织以当地企业老板、管理者为主的50多名冬泳爱好者,跳入仙降街道金光河附近的东河,亲身检验水质状况。《中国环境报》在头版进行图文报道后,还配发了评论文章《这次温州老板做对了》,认为老板下河游泳体验水质是把自己“摆进去”了,环境污染老板有份,治理环境老板有责。文中写道:“只有企业老板把环境看作是自己的环境,把河道看作是自己的河道,从自己做起,各扫门前雪,每家企业把自己的环境问题解决好,中国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才有希望。”这组报道在当起引起了较大冲击,无形中监督着老板参与治污。

之后,当地一些企业老板共筹集资金700多万元用于治理河道污染,《中国环境报》以《企业家自掏腰包治黑河》进行大篇幅报道。2014年7月,瑞安公检法也加大力度为治水提供后盾,出台了《关于为瑞安市全面推进“五水共治”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措施》,内容包括加大打击“涉水”犯罪行为力度,从快审理“涉水”行政诉讼案件,妥善化解“五水共治”中民事矛盾纠纷等13项。《中国环境报》以《瑞安出台治水司法保障措施》为题进行介绍。

后来,还多次跟踪报道了当地对金光河进行全面清淤、疏浚;实行截污纳管,设置净水系统;拆除两岸违建建筑,对两岸进行绿化美化,建设廊桥廊亭等……经过5年多的共同努力,如今金光河沿岸曾经密布的整排民房、鞋革企业已消失不见,与此同时消失的,还有向河道排污的管道以及沿河各垃圾堆放点。取而代之的是绿化的树草、平整干净的道路和崭新的驳岸、供村民歇脚的廊亭。金光河已告别黑臭河历史,正成为当地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二、甲鱼村的变迁

浙江省北部有个省内外闻名的“甲鱼村”,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城东的南苑、东湖街道,到2013年初共有温室甲鱼养殖场(户)748户,温室大棚2140个,温室总面积约123.27万平方米。

甲鱼养殖有个条件,天气转凉时就要给大棚内的甲鱼供暖,温度超过30℃。养殖户为了省钱,就在油漆桶内闷烧木渣屑、工业废料和少量的煤,同时给大棚配上向外排烟的烟囱。按照甲鱼棚的大小要配上4-10支烟囱,这120余万平方米的养殖面积大约竖起1万多支黑烟囱。万支烟囱齐放,烟雾满天,灰尘纷飞。整个村子就笼罩在烟雾里,眼睛都呛得睁不开。最严重的时候,人面对面站着也看不清楚对方。衣服晒出去,一会儿就变黄了。有哮喘病的老人和小孩,烟气一熏就会咳嗽得很厉害。

因此,2012年底到2013年初那段时间,附近居民不断向市长公开电话、环保部门、媒体等投诉,有的拿起自己的“麦克风”,图文并茂在微博、QQ群、微信开始喊话,要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就连甲鱼村养殖户,也加入到投诉中……

《中国环境报》在监督报道上注重以事实说话。在2013年初的《甲鱼村污染整治需重拳》报道中,注重两个数据,一个是2013年1月的空气质量情况,从余杭环境监测中心了解到,该月当地有 13天重度污染、12天中度污染,污染主要来自温室甲鱼养殖取暖排放的烟尘。二是又请该环境监测中心对甲鱼养殖烟囱空气排污现场监测,监测仪器显示,甲鱼棚每个烟囱头的烟尘排放浓度平均高达700毫克/立方米,属于重度污染。监督相关部门加大力度采取措施。

在媒体的共同监督报道下,余杭区将甲鱼温室废气污染治理工作列为2013年政府实事工程之一。2013年4月,余杭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余杭区甲鱼温室废气污染治理财政政策实施细则》。2013年12月,余杭区委、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南苑、东湖街道温室甲鱼养殖区域关停整治行动的公告》,正式启动临平城东温室甲鱼养殖区域关停整治行动。

在之后的关停执行工作中,余杭区政府开展了抄告督办制度,对甲鱼养殖关停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不力的单位,由区生态办进行抄告督办,属地政府牵头,进行限期整改。并将抄告督办单办理结果作为重要依据,纳入年度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2014年4月,《中国环境报》以《余杭区抄告督办促雷厉风行》为题对这一事件进行介绍。到了当年的10月,748户温室甲鱼养殖户全部腾空交棚,又以《万支黑烟囱不再冒烟了》在版面头条位置进行了重点报道。

甲鱼棚场地如何转型升级?《中国环境报》继续跟踪监督报道。当地政府按照“谁搭建、谁复耕”的原则,要求养殖户自行对原养殖设施用地进行土地平整、复耕,由街道、社区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如东湖街道的东湖社区原有600亩甲鱼塘,经过土地整治成方连片的优质农田,路相通、渠相连,灌溉机埠、排涝机埠一应俱全。今年8月,以《杭州余杭600亩甲鱼塘变良田》为题,报道了甲鱼村的华丽转身。

三、小锅炉冒黑烟的烦恼

浙江萧山综合实力居浙江各县(市、区)首位,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强县(市,区)”,多次蝉联“中国大陆极具投资地第一名”,被誉为“浙江经济之首富”等。萧山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印染、羽绒加工、制鞋业、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上,但这些产业因生产、加工过程的需要,大都要使用锅炉的蒸汽进行加热、烘干等。前几年,由于价格便宜、运输方便,加上燃烧方法简单,燃煤小锅炉颇受企业欢迎,2012年底时,萧山共有10蒸吨/时(环保行业锅炉大小的专业用词)以下的燃煤小锅炉880台,包括燃煤锅炉、窑炉、煤气发生炉和茶炉。

生产成本虽然低,使用也方便,但燃煤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成为破坏环境质量的“凶手”。黑烟袅袅,空气里总是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当地群众通过12369环保公开电话、网络、媒体等进行投诉,到后来微博、微信中也开始发酵。如萧山的“红山农场红山大道常年有难闻气味”“闻堰镇工业园凌晨和晚上有刺鼻味”“幼儿园老师咽喉炎遇到气味就加重”等帖子不断传播。

为进一步响应群众对环境诉求,2013年萧山区启动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2014年进入实质阶段。在淘汰任务关键时期,《中国环境报》两次跟随环保部门的夜间“飞行监察”,并进行采访报道,监督小锅炉淘汰工作。为做好小锅炉淘汰等环境整治工作,他们出台了对于环境违法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依法停产治理,一律实施停电措施等九项措施。2014年7月,以《萧山“九个一律”严执法》进行报道,监督政府按章办事。到2014年底,萧山共淘汰改造10蒸吨/时以下燃煤小锅炉222台,累计削减了约30万吨的用煤量。

相对容易的燃煤小锅炉都已完成淘汰,余下的存在一定难度。萧山知难而进,2015年初,他们决定对剩下的658台燃煤小锅炉实行淘汰或改造成天然气、集中供热、电等清洁能源等。为啃下这块难啃的“骨头”,萧山环保、质监、经信等相关部门联手,对各镇、街做好现场督察,每半个月对进度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在《萧山日报》等媒体公示。在这个阶段报道中,《中国环境报》注重“谁污染谁负责”原则,注重挖掘企业配合整治方面事迹。如在2015年11月的《880台小锅炉将退出历史 舞台》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燃煤小锅炉改造过程中,一些企业虽然也遇到了资金、成本、场地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仍以改善大气质量为己任。如萧山新塘街道的一家羽绒企业,从燃煤改造成燃气,每吨羽毛的烘干成本就要增加1000元,但该公司主动完成了煤改气工作。”在监督政府作为的同时,也在监督企业的配 合。

▲ 余杭临平城东温室甲鱼棚拆除后情景。(余杭区环保局供图)

到2016年6月,658台燃煤小锅炉如期完成了淘汰或改造,至此880台燃煤小锅炉全部整治完毕。根据萧山2016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该年属优良天数为235天,二氧化硫较2015年下降38.1%;二氧化氮下降8.0%;可吸入颗粒物PM2.5 较2015年下降13.8%。到2017年,优良天数达到278天,其中只有一天重度污染,空气质量大为好转。今年5月,《中国环境报》还以《萧山开展11行业大整治》为题,报道他们吹响了羽绒、印染、化工等11个行业的大整治号角。今后萧山的蓝天白云日子会更多。

猜你喜欢
萧山甲鱼余杭区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
余杭区为城市新中心建设展现排头兵担当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读迷作品
抓甲鱼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牛市或延续至全年,甲鱼接下来还会再涨一轮吗?
打通千个发布端口 打造有X-IN媒体——萧山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实践
甲鱼变鱿鱼
能喝到几瓶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