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听障儿童构音能力跟踪评估

2018-10-19 08:03易海燕孙莉杜铱蕾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构音语音年龄

易海燕 孙莉 杜铱蕾

作者单位:上海市聋儿康复中心 上海 200217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深入及听力学检测技术的提高,选配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呈低龄化趋势。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婴幼儿于12月龄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已被广泛报道[1]。越来越多的1~3岁听障儿童进入康复机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然而,不是所有的听障儿童都可以获得相同疗效[2],与其自身条件、人工耳蜗性能、手术成功与否及听觉言语康复进程等诸多因素有关[3]。年龄是影响语前聋患儿言语听力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即听觉言语系统发育存在“关键期”,应尽可能在“关键期”内进行干预训练[4]。

在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中,构音能力的发展是重要方面。构音出现障碍会导致言语清晰度降低。不熟悉听力障碍者感觉听障儿童言语清晰度低时,有时会认定其认知能力低,对其能力低估[5]。因此,对小龄听障儿童构音能力进行动态评估,探索生理年龄等因素对其构音能力发展的影响,可为听障儿童早期言语训练提供指导。

2 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选择32名听障儿童。其中,28人植入人工耳蜗,4人配戴助听器,助听效果均为最适。根据首次评估年龄,将被试分为A、B两组。A组被试年龄14~24个月,平均20±3个月,共17例。B组被试年龄25~36个月,平均29±4个月,共15例。

2.2 方法

采用自编的0~3岁幼儿言语评估表进行测试。评估以RPRAP理论为依据,从口部运动和构音语音两方面考察被试构音能力。其中,口部运动能力通过吹球、吃饼干、舔酸奶等活动诱导被试做出圆唇、展唇、唇闭合、唇齿配合、舌平伸等9个动作进行考察。每个动作按照完成程度进行五级评分。无反应0分,完成度最好4分。构音语音能力通过让被试跟读29个单音节词,考察被试模仿9个声母,16个韵母和4个声调的能力,正确计1分,错误计0分。

测试分3次进行,分别是第1次,3个月后和12个月后。3次测试均以个别化方式进行,由经过培训的言语康复教师对听障儿童进行评估。

2.3 统计方法

为考察听障儿童构音语音能力的发展,以年龄和测试时间为自变量,构音语音测试及口部运动能力测试成绩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使用SPSS 19.0软件对以3次口部运动成绩为自变量,第3次构音语音成绩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3.1 年龄和测试时间对听障儿童构音语音能力发展的影响

两组听障儿童构音语音测试成绩见表1。结果表明,测试时间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85.19,P<0.01),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听障儿童构音语音能力有明显提高。年龄的主效应不显著(F=3.03,P>0.05),说明两组听障儿童的构音语音测试成绩无明显差异。年龄和时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0.99,P>0.05)。

表1 两组听障儿童构音语音和口语运动测试成绩(M±SD)

3.2 年龄和测试时间对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发展的影响

两组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测试成绩变量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测试时间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31.90,P<0.01),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有明显提高。年龄的主效应显著(F=4.97,P<0.05),说明两个年龄组的听障儿童的口部运动成绩有明显差异。年龄和测试时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81.48,P>0.05)。

3.3 口部运动能力对构音语音能力的预测作用

第1次口部运动成绩对第3次构音语音成绩不具有显著预测性(P>0.05),第2次口部运动成绩对第3次构音语音成绩不具有显著预测性(P>0.05)。第3次口部运动成绩对第3次构音语音成绩具有极显著预测性(P<0.01),回归方程的R=0.535,决定系数为0.286,自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VIF=1),说明听障儿童早期的口部运动成绩对最终的构音语音成绩不具有显著预测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听障儿童的口部运动成绩能够更好的预测构音语音成绩。

4 讨论

4.1 测试时间和年龄对听障儿童构音能力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听障儿童3次构音语音成绩和口部运动成绩之间差异极其显著(P<0.01)。两组听障儿童构音语音成绩间差异不显著(P>0.05),口部运动成绩差异极其显著(P<0.01)。说明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听障儿童构音能力有明显提升。这种提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模仿单音节词能力。本研究中使用的单音节词有29个,两组听障儿童最初正确模仿率仅为3.66%和17.45%,12个月后正确模仿率达到72.00%和75.86%。其次,是口部运动能力,两组听障儿童完成口部动作的数量和稳定性有很大提升。

本研究还发现,两组听障儿童构音语音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参与研究的听障儿童均在3岁以下,在此年龄段进行康复训练都能获得较好效果,因此,年龄对早期构音语音影响较小。但在口部运动能力测试上,两组听障儿童表现出显著差异,说明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受年龄因素影响较大,在制订口部运动能力训练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年龄差异,遵循生理发展的规律。

4.2 口部运动能力对构音语音能力的预测作用

构音是指气流经过声带振动后,通过下颌、唇、舌、牙齿以及上腭的协调运动,最终形成嗓音、音节和词语的过程。构音器官各自的灵活运动以及协调运动是产生清晰、有意义语音的必要条件[6]。有研究表明,口部运动功能训练结合语音训练在改善不同类型构音障碍方面的有效性[7~9]。本研究结果表明,第1次和第2次口部运动成绩对第3次构音语音成绩不具有显著预测性(P>0.05),第3次口部运动成绩对第3次构音语音成绩具有极显著预测性(P<0.01)。说明对听障儿童而言,早期的口部运动能力不能预测最终的构音语音表现。与脑瘫、智力障碍等存在脑发育问题的患儿不同,大多数听障儿童不存在构音器官的器质性或功能障碍。因此,在构音能力训练中不应过多强调口部运动能力训练,尤其是脱离语音本身的生理性的口部动作训练。考虑到言语感知是言语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听障儿童早期的言语训练的应该从听觉感知和听觉强化入手,通过有针对性的、大量的、不同音质的目标音刺激,帮助听障儿童形成有效的听觉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发音教育和发音游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发现,第3次口部运动成绩对第3次构音语音成绩具有显著预测性,提示随着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的逐渐成熟,可以在发音教育的同时进行选择性、围绕发音动作开展口部动作训练,促进听障儿童构音语音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构音语音年龄
变小的年龄
“小脑斧”“大西几”……孩子说话不清楚怎么办
针刺联合按摩及语言训练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构音障碍疗效观察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构建儿童构音障碍诊断、评估和整体康复方案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年龄歧视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