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有致的乡土诗情
——序《故乡的名字》

2018-10-20 01:44艾自由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8年10期
关键词:昭通异乡故乡

艾自由

“打工诗人”刘仁普生于1979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莲峰人。2002年9月离开家乡到山西省太原市某高校就读新闻专业,2003年8月因家庭经济拮据,只身一人从山西太原到东莞打工。近年在《中国诗歌》《大地文学》《边疆文学》《滇池》等全国各地杂志发表多首诗歌。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会员。认识刘仁普,是他2013年12月在广东东莞发起创刊主编纯民间诗歌刊物《昭通诗人》时,向我约稿《昭通“高原诗”中的云南精神》;见到刘仁普,是在2014年7月26日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昭通诗社成立大会上,他当选副社长。之后,我们互为新浪博客、腾讯微信好友,经常互相点赞交流。随着交往的加深,对他自费办诗歌刊物、勤奋耕耘诗歌由衷赞叹。在这个特物质的时代,像这样的青年诗痴让人肃然起敬!

刘仁普认为:诗歌是梦想,生活是现实,只有怀抱对文字、对生活敬畏,才能提升生命的意义。他2003年开始习诗,深受唐朝诗人李商隐诗歌的清丽,现代诗人艾青诗歌的朴素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追求朴素、自然与心灵完美结合的诗风。2010年10月,刘仁普与江苏青年女诗人周锡敏合著的诗集《青春在歌唱》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开启了自己的诗歌出版之旅。

2013年4月,刘仁普的第一部个人诗集《低处倾诉》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以底层打工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专集。作者在南方打工多年,进过不同的工厂,体验过不同的工种,深知底层打工生活和打工者的所思所想。这个群体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家庭,因各种原因不远千里出来打工,为了获得微薄的报酬,他们饱受了许多工厂不公正的待遇,忍受着对家人的思念,每日每夜奔忙在各种不同的流水线上,或者普通的写字楼里,他们因为待遇的不公不断跳槽。偶尔在异地他乡谈谈恋爱,然而这些恋爱形如他们自己一样,没有固定的根,总是飘忽不定。诗人经过长期的观察、体验,终于用诗歌的语言集结了这些在底层中生活的精灵们。这本书作者分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打工现场,思乡之情,异乡爱情及其他所见所感,是一部能让读者更多了解打工真相的较好诗歌文本!

时隔四年半的2017年末,刘仁普又将出版个人第二部诗集《故乡的名字》。这是一部融合故乡、异乡咏叹调的诗歌专集。诗人以热情的态度,诗性的语言,从个体出发,审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时代的碰撞,相当鲜活又接地气。仔细阅读《故乡的名字》,打工的“孤寂”与故乡的“热闹”形成巨大反差,正如他自己所言:“在异乡,乡情是一种思念,更是一片阳光,或许只要一米,就能带来暖意。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独自站在异乡租房的阳台上,面朝家乡。我喜欢用文字编织我在生活中的所遇、所感和所悟。工作之余,文字总能给我带来欢悦,在文字中我仿佛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我喜欢编织家乡的故事,喜欢编织身边的所见、所感,喜欢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欢歌和哀歌编织成文字。”在广东东莞打工的刘仁普身在东南沿海心在滇东北,其诗根在云南、在昭通、在永善、在莲峰,从而使得平淡有致的乡土诗情跃然纸上。于是有了写故乡亲人的《雪地里的父亲》《母亲的声音》《陪母亲坐飞机》《在异乡给母亲过生日》《给妹妹的十四行》,写故乡诗人的《聆听之后——记2016年1月30日杨昭老师在鲁甸文联的诗歌讲座》《镜头定格的瞬间——给青年诗人杨碧薇》《十四行诗:杨碧薇》《解说者——致云鹏》,写故乡思恋的《在异乡的土地上写我的故乡》《告别昭通》《别了,永善》《莲峰印记(组诗)》《莲峰诗篇》。当然,写异乡思今怀古的也有《深南大道》《火车穿过九江大桥》《我们在济南相遇——写给李清照》《大明湖的内部——写给夏雨荷》《在海子墓》等诗篇,在此不一一枚举。

“诗是人类心灵的吟唱”,刘仁普在尘世中行走,从心底里发声。他的诗来源于自己亲身体验的生活,写的大多是触动自己心灵的故乡或他乡的人物、事件,没有任何矫饰和伪装,能直抵人的心房,有独到的发现的眼光。《故乡的名字》诗写跨度长达十五六年的时间,在生活日常性中拾捡零落碎片,经过深度挖掘、反复雕琢,最终满园春色关不住,多首好诗出炉来。有的诗,空灵朦胧,诗意盎然,好读耐读。比如《故乡的名字》:“这些年,怀揣着故乡的名字/在异乡乞讨生活,这些年/我一直都是这样/亲人的背影/绿树丛中若隐若现的瓦房/地里茁壮成长的庄稼/我都记得一清二楚//此时,我手捧一份简历漂在异乡/自然看到故乡的面影/一些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亲人,正在脸上向我问候/他们有的在叫我小名/有的喊我叔叔/那么温暖,那么贴心。可是/我一直喊不出故乡的名字”再如《春节》:“诗人到处都是/我依然还是要写诗/让手指/扶着我,走出房间/去看,异乡的夜//异乡早已爆竹声响/我想,我们的家乡也一样/不经意间/我们都又过一年//我抬头对天仰视,很久/说不出一句话”。有的诗,从生活入手,清新明丽,富有哲理。比如《我的诗篇》:“任何年代,不复杂/也是生活的一种境界/相信世界,世界也会相信你/简单生活,生活对你就简单/任何高深莫测的事物/往往都是由一些简单的事物组成/我相信,我写下的世界/一定会抵达诗和远方。”再如《回家过年》:“冬天即将过去,春风/从一枝枝树丫上走来/穿越车窗时/留下你无法掩饰的笑容/夜色多么温柔,谁/都不能阻止回家过年的火车/在此刻停留”。有的诗,写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爱心与希望,鞭辟入里。比如《土地 土地》:“雨落在一只狗的眼睛里/变成泪,成群的老鼠商量着/该去哪里觅食/年轻的媳妇蹲在门槛上/抱着孩子泡尿尿/姑娘小伙子们正整理行装/追赶南下的火车//在一个土地被贬值的年代/春耕,常常被人们忽略/土地上,我只看到我的母亲/像一头憨厚的老牛/还在地里/一步一步往前走… …”再如《哥哥》:“哥哥。生活不易,可我们都须扛起/命运的陀螺在我们身体里旋转/虽然疲惫,但无法停止。生活是一幅画/我们只需尽情描摹,是非成败/都是一种遥望而不可及的虚构真相/我们将它隐于酒和水,真假醉意/只需你我自知,在醉和不醉之间/让我们一起倾听生存吧//哥哥。你我之缘,源自血浓于水/在我们成长过程的深巷里/你总是以哥哥的身份在前探路/风雨起,我和妹妹/都曾在你薄如蝉翼的衣裳里躲过/夜深人静之时,我向你述说。我知道/表达是一种最柔软的语言/却能穿透我们体肤,抵达深处”。

记得当代著名女作家潘向黎说唐诗中有一段话:“诗是哭,诗是笑,诗是空气,诗是呼吸。这一切确实发生过,那个朝代,叫唐朝。”当代不少诗人冥思苦想或江郎才尽时,都想玩一把穿越,梦回唐朝诗歌盛世。中国现代诗诞生一百年来,关于什么样的现代诗才算好诗,怎样才能写出雅俗共赏的现代诗,广大诗人都在努力寻找一种既能让人读得通,又能引人反思,表达诗意的诗歌创作方式。2006年12月29日,原《星星》诗刊主编、著名老诗人白航在给昭通老诗人麦芒的来信中说,他对好诗的解释有三句话:“一是诗作能愉快地读下去,二是有新鲜感,三是读后思考能引起一点启示,这样的诗就是好诗。”而2015年8月7日,天津70后诗人朵渔参加第五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一首好的诗歌,是除去一切技巧、辞藻以后,还能让人继续思考的诗歌。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一首诗歌很难,还能让读者思考就更难了。现在的有些诗歌,往往更注重技巧、手段,而忽略了语言的表达,让很多读者读不明白,让读者与作者之间相看两厌。”白航、朵渔两代诗人的诗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讲得很到位,愿与仁普共勉,并祝仁普在诗歌的道路上精益求精,写出更多更好的接地气的优秀之作!

肖文虎 国画 毛栗坡下

猜你喜欢
昭通异乡故乡
故乡的牵挂
七绝·他乡月
月之故乡
火车
《故乡》同步练习
故乡
昨天
精准脱贫奔小康 克难攻坚谋跨越
客居异乡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