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策略

2018-10-20 20:21苗红娟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苗红娟

摘要: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成为既具独立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学习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活动的准备、新知和练习阶段分别进行激活、开放和深度加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形成数学技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策略;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B8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 02 - 0086 - 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培养学习兴趣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才有可能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把握好以下三点:

1.1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取多种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1.2 善于设疑,激起求知欲望

用设置疑问来激发求知欲望,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内核中去,从而成为不断催发智能的刺激。经常激疑生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定会与日俱增,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如果学生形成了一个善疑乐思的学习习惯,那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一个创造力的潜能。

1.3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直接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2.营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想让学生“乐学”,首先应有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地发扬民主,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个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在交流中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放得开,思维充分得到解放,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善于激励。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认可地态度,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表扬,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摆脱学习上的狭隘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查找原因、积累经验、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学习力,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白自己现在不懂的东西,可以在学习中、探索中发现许多乐趣。

(3)创设情境。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创设情境的种类如有问题情境、合作情境、操作情境、开放实践情境等,而创设情境的方式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比赛情境、游戏情境等。總之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3.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归纳,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如果学生学会了知识,充满了自豪与快乐,享受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践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思考中感受、理解知识。把课本现成结论变为学生探索的对象,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教学材料实践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

4.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4.1 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人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有效。教学中让学生尽量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如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4.2 创设交流探讨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内容加以重组与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的学习场景,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在这基础上组织交流与反馈,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规律让学生去揭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4.3 自主选择学习空间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得到不同的发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切入丰富的经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活动的机会,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5.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必须紧跟课改理念,引领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享受愉快而充满自信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 赵爱兰,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8 (18):102.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