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的智慧

2018-10-20 20:21何太平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先学后教教学反思

何太平

摘要:上学期,敬爱的王校长给我们每位教师订了蔡林森的《教学革命一先学后教》这本书,要求我们业余时间学习,我一开始有点怠慢,后来随意看了几页,便深深的吸引了我,吸引我的有三大方面:全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理念,但最令我惊讶的是小小的黑板作用真是非同凡响.

关键词:先学后教;黑板板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102 -0118 -01

1.上黑板板书,留有补白空间

黑板是好的载体,灵活好用,写错了擦掉就行,方便修改,补充有动态感,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一试。

案例1:画出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1)x-y+l >0,(2)x+y<1,(3)x -2y≥2.

教师:我们知道,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表示平面区域,请大家试一试,请三位同学画到黑板上,学生在稿纸上画图,有三位同学主动上黑板画图。

(约5分钟,三位上黑板画图的学生早就画完了)

教师:画的怎么样?大家还有上黑板的机会,可以去修改、补充,又陆续上去了四位学生,有学生补充了坐标系中缺少的东西,有学生把题目中的直线改成“虚线”,有学生把题(2)中的区域从直线的一侧改到另一侧,有学生又把题(2)中的区域从直线的另一侧改回来。

教师:这七位同学给我们留下了宝贵材料,大家能否从中发现画一元二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规律?

学生1:有等号时直线画成实线,没有等号时直线画成虚线。

学生2:先画直线,再用阴影表示所画区区域。

教师:题(2)的区域经过三位同学之手,反映出两种相反意见,到底哪种画法正确,如何确定?

学生3:改回来是否正确的,可以取一个特殊点的坐标验算。

教师:为什么取一个点就可以了,取一个什么样的点好呢?

学生3:因为直线把平面上的点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所得到的不等式是一样的,因此,取一个点就行,当直线不过原点时取原点,当直线过原点时取坐标軸上的点计算简单些。

教师:好,突破了技术难关!大家验算一下,这个方法管不管用,谁能概括一下?

学生4:直线确定区域边界,特殊点确定区域方位,有等号时直线画成实线,没有等号时直线画成虚线。

这是《必修5》二元一次不等式与平面区域的教学片断,教师没有示范,而是还黑板与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动手画图,进行试验,依照自己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开始没能上黑板的,可以补充、修改,不论对错,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加以区分,动态体现各人的理解,没上黑板的,还可以口头表达,纸上画,结合画图实践,所思所想的都可以讲,以黑板上画的、写的为主要线索,全员参与,不到十分钟,学生便依托自己的体验,凭借丰富的感性材料,把画一元二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方法提炼,概括出来了。

2.上黑板演练,暴露思维过程

黑板是好的媒体,可以有效地展示思维过程,方便知识再现,为互动启发式教学提供支持。 案例2:若正实数x.y满足x+y=l,求(

)的最小值。

教师:这是一个“条件最值”问题,想听听大家的声音,不管是漂亮的或笨拙的方法,还是成熟的或不成熟的想法,都给予亮相机会。断,问题给出后,教师并没有急于去“推销”自己的一题多解,而是还黑板、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尝试,尽管有的学生经过一番尝试后仍然不得要领,但从他们从黑板上同伴的引领中得到启发,有的学生经过一番尝试后有点眉目,但继续下去确有困难,于是他们保留着思维的痕迹,为自己、为同伴留下攀登的“脚手架”。

总之,在实践中我感到:黑板能够保留板书,方便再现,这比信息技术具有优势,信息技术速度快,往往在学生还没有缓过神来就切换到下一环节,不利于学生掌握。使用黑板能使教学自然、流畅,过程再现比结果更完美。在《先学后教》一书中,专家还指出,在课堂上,学生为主角,老师为主导,一切的活动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而这关键一点就在于还课堂给学生,还黑板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这样做下去,并不断的改进教学,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蔡林森的《教学革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年5~7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先学后教教学反思
“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积极运用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