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2018-10-20 20:21罗学文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罗学文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行业发展十分快速,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教学阶段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学生掌握好语文的学习技巧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在初中的语文学习当中,阅读理解占有了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除了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语言方面的知识,以此来获取更多课文当中或者是课外文章当中所提供的信息,以理解文章的内涵为主要方式,鼓励和培养学生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正确方式的掌握,以此提高学生文学性和语文能力,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要求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的不断重视。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02 -0155 -01

引言:语文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一门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更是一门情感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其思想品德得到提升,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不光需要教师渊博的知识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学生在针对一篇文章时,能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因此阅读教学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阅读在各种考试中占了比较大的分值,但是很多学生对于阅读的掌握能力比较弱,因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1.引导学生通读全篇文章,进行探究式阅读

阅读理解不是简单的通读全文,就能掌握全文意思的一项行为,我们要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来了解和读懂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所以探究式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需要老师的指导,因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探究式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情境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然后获得结论。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鼓励质疑,还有就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同,老师所采用的方法也要有适当的变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疑惑点,并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励学生的进取意识。例如,课前可以布置学生课前查资料,上课时学生自己介绍相关的知识,并且小组之间讨论问题,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探究式阅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特色,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形式,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角,通过切身感受获得知识,培养了创新精神。

2.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为有效解答提供保障

文章内容再多,也会有一个中心,例如一句话概括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一兵荒马乱映三国;《西游记》一远到天竺唐僧行;《红楼梦》一个中人物有特色;《水浒转》一粱山好汉个个棒。只要抓住了主要内容,就能够有效的进行文章内容的把握。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例文的分析、解读,引导他们进行相关信息的提取,以便更好地去理解文章。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去寻找相关的信息,也可以根据每段之间的首句或者尾句来寻找信息,也可以通过各个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来寻找相关的信息,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用原文进行回答,对于这些问题就比较容易,要么是问题的前后句,要么是对于文章有总结性作用的句子。但是有些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总结,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会感觉恐惧,因为不知道怎么写,就算知道意思,但是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很好地解决办法,就是对信息进行提取,然后根据文章中的原话,再加以改编,例如文章中表达的是主人公热爱祖国、不畏艰难的精神,那么学生就可以用主人公的爱国情怀等词汇进行回答。这其实也是对信息提取的一种总结。

3.引导学生综合进行回答,理解文章内涵

在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中,不难发现文章所设置的问题一般都是让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来进行回答,只要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文章,就能在回答问题力时做到“言之有据,持之有理”。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最后,还应该与同学们一起深入探讨,通过探讨的过程更加的深入理解和了解文章。例如《最后一课》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将普法战争浓缩在一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義颂歌。因此在上课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课中会出现的场景,然后介绍一下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同时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答案。例如:“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节课中的情感变化有哪些?”从文中可以看出,一开始所描写的小弗朗士是一个爱玩、不爱学习的孩子,总想着逃课,游玩,现在则觉得他们是好朋友,舍不得分离,还可以根据他对韩麦尔先生的感情变化来体现出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同时从老师的最后一节课,让他懂得了侵略者的意义,成为了一个董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这些都是从文中的到的答案,能使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做到“言之有据、持之有理”,让学生理解到所有的问题都能在文中有所体现,并且同学之间的探讨也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把控能力。

结束语:知识在于积累,阅读贵在坚持。只要学生有合理明确的目标,科学灵活的方法,良好健康的心态,再加上教师的民主教学理念、适时指导和有效调控,调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翟倩,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 33):90 - 91.

[2] 史振泉,韩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 31):90.

[3] 李贵贤.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J].学周刊,2012(28):134.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