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2018-10-20 21:16陈日太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现状分析

陈日太

摘要:在农村,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学生拉开学习成绩差距的关键时期,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越来越好,学习效率越来越高,且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学语文没有找对方法,一直不入门,学习也很吃力。本文将尝试分析这些语文学习的农村学困生的现状,以及相应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农村高中语文;现状分析;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2018)02 -0199 -01

引言:众所周知,语文是高中课改的重要学科之一,同时也是最基础的学科,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农村亦是如此。但就现在的农村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优等生成绩优异,学习进度快;学困生基础较差,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引导了,同时兼顾优等生。

1.学困生所处的现状分析

1.1 农村学困生的语文基础薄弱

由于高中语文学困生的语文知识功底薄弱,所以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有困难。农村高中语文学困生由于经济、家庭等原因,在课下很少看书,甚至有的人不看书。在课上也不认真阅读课本,因此无法对基本知识进行准确记忆.无法拓展思维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更不会举一反三,把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不能对高中语文教师上课讲的内容及时地理解、运用,因此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在教师授课时一旦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不能准确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他们在课堂上就很难再更好地理解教师接下来讲的内容,导致学生的课堂效率低下,从而更加落后于其他同学。

1.2 农村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

大家都知道,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高中语文的学习也不例外,同样需要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高中语文学困生而言,他们在课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思绪飘飞,不在课堂之上。主要的原因有:首先,学困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或者是沒有正确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没有积极性,也不会主动摸索学习语文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更有效,而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行进行语文知识的灌输,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时没有给予学困生足够的重视。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应该不断的在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向新型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转变。然而,农村语文教师却未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依然在教学中比较看中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视了对语文学困生的教学。

2.农村高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 塑造教师个人魅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和学生对老师专业水平的认可,及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也是促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并且能认真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之一。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对老师有极大的好感,喜欢这个老师,那么这个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对这个科目进行自主学习,为了在课堂上积极的表现,从而获得老师的关注与赞赏。由于正是这种“关注”的存在,师生之间就会发生空前的“默契”。因此,老师就会得到学生的感性“认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在积极而生动,热烈而高亢的凯歌声中奏响。

2.2 帮助学困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学困生不是心理或身体上有严重问题的学生,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是由于他们缺乏学习兴趣,缺少学习积极性,更缺少一个推动他们努力学习的心理动力。这些都会导致他们一再经历学习活动过程上的失败,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而农村的孩子内心更加敏感,会认为自己微不足道,被大家忽视。学困生最缺乏的便是自信,他们不善于表达,始终保持沉默。要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学习意志就必须从培养他们自信心人手。例如: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多谈心、多鼓励、多表扬、多耐心启发,让他们能够感受来自老师的关爱;开办“心灵角”,让学困生组织话题和交流活动;课堂预留回答问题和参与活动的机会以及课后优先辅导的原则,将其记录到个案中;组建诸如成语收集、美词佳句、语文才艺等兴趣小组,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自己的特长,以树立信心教师要看到学困生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及时肯定学困生的优良表现。

2.3 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

在农村的高中阶段,由于学生思维发展不够成熟、认知相对落后,语文“学困生”的人数明显增多。要使这些学困生不成为教育的“失败者”,就要求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达到转化学困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农村语文教师要摸清本班的“学困生”情况,确定“学困生”人数和名单,通过课堂、活动、家访等形式开展师生交流以确定“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类别,根据每位学困生谈心、辅导、教育转化情况等建立“学困生”个案。对农村学困生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农村学困生的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然后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帮助农村学困生提高。结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设置适合学困生认知水平的问题,使其消除对语文的恐惧。例如写作时,要求学困生的文章真实、顺畅、字数足即可。令学生脚踏实地,而非好高骛远。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学习困难也不是一两天造成的,而是长期学习不当的结果。针对农村学困生语文知识基础薄弱,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等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观念等方面进行努力,争取让农村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舒适的环境下学习。同时,农村语文教师也必须要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来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志涛,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293.

[2] 许凯,浅析高中阶段语文学困生合理转归[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 (12):61.

[3] 江志强,浅析高中语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 10):30 - 31.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现状分析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