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型”大学校园规划浅析

2018-10-21 12:35白玉娟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7期
关键词:整合规划校园

白玉娟

摘 要:“整合型”大学应以校园现状为基础,寻求发展为关键,统一交通,共享资源,适应新的发展。

关键词:校园;整合;规划

1 规划背景

1.1 三校合并

经人民政府批复,对三所临近的职业技术学校实施整合,充分发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龙头作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故校园用地由三处校区构成,北校区、本部校区和南校区。

1.2 建设现状

合并之前校园各自独立建设,且已形成一定规模。校园周边有现状城市道路。校园内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基本顺畅,局部有尽端路。

用地内现有建筑建设年代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年至今,多为多、低层建筑,近年新建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功能分区不明晰,教学区、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划分不明确。

1.3 规划要求

校园规划服务于学院总体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充分考虑“三校合一、老校新建”的特点,按照“统一规划、改建结合、调整优化、分期建设”的总体要求,在现状已形成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对不合理建筑拆旧建新,调整优化,实现办公、教学、生活、科研等各功能区的有机结合;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各项生均建筑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交通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校园室外空间规划布局与建设,加强校园绿化与景观建设,改善校园整体生活服务设施,将学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开放性、信息化、生态型的现代大学校园。

2 资源整合

2.1 功能整合

通过对现状建筑的调查分析,对建筑的建设年代、建筑质量以及布局形式进行综合考量,确定了保留建筑与更新建筑,在需要更新的建筑所在片区结合周边保留建筑的使用功能,参照相关规范的对校园建筑面积的要求,规划合适的功能建筑。

规划在北校区、南校区保留原有的室外运动场地,在本部校区规划400米标准运动场,本部校区东侧的公园,规划通过对道路交通系统的调整,引导其突出公共绿地功能,更好的为师生及周边居民服务。校园内的运动场地与公共绿地同时也是城市防灾避难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避难疏散场地。

2.2 交通整合

现状校园内部道路交通系统基本形成,规划在现有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对道路系统进行完善,包括改造尽端路,增加南北校区出入口,增加校区停车设施。校区内道路分为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主要道路路面宽6m~8m,次要道路路面宽3m~5m。

目前校园内停车方式主要为地面停车,规划停车方式为地面停车结合地下停车,地面停车主要为出入口附近以及主要道路沿路停车,地下停车则是结合校园新建建筑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库,解决停车问题。

2.3 建筑整合

保留建筑通过功能改造、节能改造和立面改造达到和校园整体在功能使用和特色风貌上的统一。功能改造主要是指改变现有建筑的现状使用功能,达到整体校园对各个功能建筑的使用要求。

节能改造,由于校园部分建筑建设年代较早,不能达到节能保温的要求,在校园建设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对此类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同时可进行建筑立面改造。

立面改造,结合建筑节能改造等工程对建筑立面进行改造,现状建筑色彩缺乏整体性、统一性,在校园后续发展过程中应逐步统一,以本部校区现有建筑为参照,达到整体统一。

新建建筑将旧有的不能继续使用的建筑更新,补充校园对功能建筑的需求。

2.4 绿地景观整合

本次校园规划绿地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后退城市道路的公共绿带、公园绿地、校园内部的公共绿地、沿道路绿化和功能组团内的绿地。

从不同的绿化层次分析,公园公共绿地是该片区内等级和开放度最高的公共绿地,服务的不仅是学校的师生也包括周边居民,校园内的公共绿地,是服务于校园所有师生,为师生交流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在功能组团内的建筑之间的绿地,则是开放度相对较小的公共空间。校园用地退让道路形成带状的城市公共绿地,一方面是城市绿化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对校园的绿化景观环境有良好的渗透,校园内沿道路的线性绿化则为师生提供动态的绿化交流空间。

3 空间拓展

3.1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以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

学校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公共空间,规划打造“点-线-面”的空间体系。点即是校园重要节点,包括重要的绿化景观节点与校园标志性建筑等;线是校园路网骨架,也是校园发展轴线;面是相同或相似功能建筑组群形成的功能区,或连续的绿化公共空间或校园的运动区。

校园入口处自然形成公共空间,具有集散、门户、标识的功能。校园内的绿地、操场也是重要的公共空间,是师生交流、运动、活动、交往的重要空间。楼宇之间,如教学建筑前后、连廊,生活区的楼间空间,具有特定的人群活动,交往内容也各不相同。沿道路、园路的线性公共空间,是流动的交往空间。这些都是在校园规划中注重的公共空间,共同构成一个立体的公共空间体系。

3.2 学科交叉

在当前学科交叉重组和资源高度共享的发展背景下,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需要克服职能重复、资源浪费等问题。以本部校区已有建筑组群为依托,形成主教学楼群,满足全校学生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在其他校区设置的教学楼、实验楼满足各个院系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需求。同时,为满足信息时代对教学的新要求,设置培训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这样,有利于学校对课程、师资和楼宇进行优化安排,有序高效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3.3 校园软环境

校园软环境建设,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软环境是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

4 结语

“整合型”大学校园有其自身的要求和发展规律,在规划中,既要保持和维系校园现有的空间格局,又要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文化内涵,做到校园生长的有机统一。

“整合型”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应在校园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分期建设、改造及更新。在每个阶段,既要考虑旧校区的功能合理布局,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要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让整个校园有序有机生长。

参考文献:

[1] 陈宇清.基于山水特征的高职院校规划设计[J].南方建筑,2011(3).

[2] 嚴琴,郭宗.学校建筑的通用设计初探[J].中外建筑,2012(12).

[3] 张淑梅.高效、异质、整合式空间——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规划设计[D].开封:河南大学,2011.

[4] 梁海岫.协同发展观念下的广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9.

[5] 王建国.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J].城市规划,2012(5).

[6] 费曦强.中国高校校园规划新特征[J].城市规划,2013(5).

猜你喜欢
整合规划校园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