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探究

2018-10-21 17:37王忠慧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技工院校德育教育

摘要:本文从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工院校德育教育重要性入手,分析其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具体实施路径探究。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培育高技能、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是当前时代需求,也是校企合作模式发展之必然。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技工院校;德育教育

校企合作是当前技工院校教育改革及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其主要意义在于能将学校教育能力与企业提供就业能力相互结合,从而解决学生难以就业,企业缺乏人才的现象。因此,我国积极提倡校企合作模式,从而促进了我国多数技术类学校发展。但是目前来看,我国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一定问题,其主要是学校和企业过于重视人才技能培养,从而忽略学生个人品德教育,导致部分学生本身素质不够,从而无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以致企业前期付出资本浪费。此类情况严重影响企业与学校合作,因此要对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进行全面改进。

一、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个人品格

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个人品格。在学生发展中,其个人素养由两个方面组成,第一个方面是学生个人能力。此项内容一直是我国大部分学校关注的核心,尤其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工院校更加专注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以满足企业技术性的要求。第二个方面是学生个人道德。此项内容一直被我国大部分学校所忽略,因此大部分技工院校中往往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内容枯燥乏味,不能让学生更好接受。长此以往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只专注技能的锻造,而不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道德感下降,价值观存在偏差。而丰富德育教育形式,课堂课外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接受德育教育,从而提升学生个人品质,这对于学生成长极为重要。同时,个人品格素质培养,也需要有效的持续不断的德育教育,这是时代要求。

(二)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适应能力

德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适应能力。这里所说适应能力主要指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性。在大部分技工院校中,学生离开学校后,都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而无法更好进行工作。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个人素质不过关,缺乏适应外界的能力。我国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个人脾气骄纵,以自己为中心。如果学校不能较好进行德育教育,那么学生脾气会愈加骄横,从而无法与社会所融合,造成学生性格与社会脱轨,不能较好进行工作。这对于学生个人进入社会自我发展影响很大。因此,技工院校注重德育教育,强化挫折教育,提升适应社会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发展。

二、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不能获得学校领导全面认可

重技能、轻德育,德育教育不能获得学校领导全面认可,这是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具体实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中,学校都不能较好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只重视技术培育,认为学生只要具有较好的技术,就能够得到社会认可,成为社会需求人才。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课程开设不足,德育教学水平难以提升,从而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校企合作模式下当前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常态。

(二)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实施中德育师资队伍缺乏职业性和针对性

一方面技工院校德育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在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中,都没有专业德育教育老师,一般德育教育工作都是由政教老师来完成或其他专业的老师“替代”和凑数。另一方面德育教育队伍缺乏对企业生产一线的感性认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偏重于理论化、书本化,对学生的要求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存在偏差。德育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队伍缺乏职业性、针对性,导致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水平一直难以提升,学生无法接受较好的德育教育。

(三)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不能有效地在学校学生中全面执行

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具体实施中不能有效地在学校学生中全面执行。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中,学生生源素质较差,理论知识学习及接受能力不强。这些学生本身对于学习具有一定排斥性,自身纪律性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当学校进行传统说教式、灌输式的德育教育时,大部分学生会采取排斥的态度,从而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不好。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具体实施路径探究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要获得学校领导全面认可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具体实施问题的解决对策中,第一项内容是要获得学校领导全面认可。其主要改进之处还是需要企业对学校提出具体要求,只有企业提出,我们不仅需要高技能的技术人才,更加关注学生个人品质,才能让学校领导更加关注德育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为了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就会全面关注德育教育,通过更高效的方法来进行德育教学,让学生具备更高个人素质,更好的促进企业和学校合作。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工院校中德育教育要加強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具体实施问题的解决对策中,第二项内容是要加强学校德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为达成目标主要是依靠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在企业中,需要派遣教导人员同技工院校老师一同完成德育教育,这样能够将企业中相关德育教育内容带入到技工院校德育教育中,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接受与未来工作相关的德育教育,以更好的对接企业需求,培育高技能、高素质的大国工匠。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要在学生中全面有效执行

在技工院校中校企合作模式下德育教育具体实施问题的解决对策中,第三项内容是要达到德育教育在学校学生中全面有效执行。在当前来看,我国大部分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都会先行全盘接收学生,这样会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未来有出路,从而拒绝进行德育教育。因此,企业可以采用考评制度,只有德育教育符合企业需求者,才能进入企业工作。这样学生才会认同并接受德育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提升自身道德及价值观。

在当前时代中,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因此原本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一一浮现,其中核心内容是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不能较好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导致学生个人道德能力不过关,耽误企业用人。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做出如上内容探究,希望可以提升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水平,让学生能全面接受道德教育,从而提道德素养及个人品质。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获得自己需求的德能兼备的人才,也能够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让校企合作模式更好进行。加强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培育高技能、高素质的工匠是当前时代需求,也是校企合作模式发展之必然。

参考文献:

[1]庄金品.中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德育实施方式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7(33)

[2]晏雨翰.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6,3(29):255-256.

[3]李维琼.让艺术之花成为德育探究的绿色通道——以艺术为核心,全面推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7(02):234-235.

作者简介:

王忠慧(1988.4—),女,安徽亳州人,本科,助理讲师,现单位:安徽阜阳技师学院,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及德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模式技工院校德育教育
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研究
浅析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呼和浩特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调研报告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