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碳消费机制推进绿色发展论略

2018-10-21 23:40莫神星
关键词:节约消费绿色

摘要:

推动绿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的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可以倒逼企业和商家实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与包装方式,以绿色消费方式引导生产方式变革,引领产业升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绿色发展。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目标,就要转变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节能低碳、科学理性的消费理念与消费模式,建立绿色低碳的科学消费机制,让绿色低碳消费走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新的消费时尚,从而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环境保护。

关键词:

低碳 节能减排;绿色消费;消费模式

中图分类号:X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8)04-0113-07

Establish a Green and Low ̄carbon Consumption

Mechanism to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MO Shenxing

(Research Center for Energy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Law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Abstract:

Promoting green development is a complex system project, which should rely on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whole society. Peoples green low carbon consumption patterns can force enterprises and the merchants to notice resource saving, environment friendly modes of production and packaging, guiding production mode change with green consumption mode, leading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To promote the green low carbon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e should change the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the concept of excessive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comparison. Instead, we should promote the low carbon, energy sav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concept, developing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stablish green low carbon science consumption mechanism, to make green low carbon consumption into our lives and become a new consumer fashion, so as to promote green developmen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low carb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green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pattern

綠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与消费方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①面对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的制约,面对生态环境的挑战,面对应对气候变化减排的压力,面对雾霾的挑战,中华民族没有退路,必须走生态文明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下决心推进建立绿色低碳消费机制,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一、以低碳消费机制推进绿色发展的意义

在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的进程中,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进一步做好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

1.生产与消费具有辩证关系,绿色消费可以促进绿色发展

在生产与消费领域,如何解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面对的课题。马克思基于唯物辩证法思想,系统而集中地论述了生产与消费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生产创造和决定消费:“生产生产着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巨大反作用:“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1]

人们的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可以倒逼企业和商家实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与包装方式。我们要以绿色低碳消费引领产业升级,要通过环境友好的绿色低碳消费的选择来带动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和节能环保的服务,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正如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消费升级的方向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导向。”

参见《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通过环境友好的绿色低碳消费的选择,带动绿色低碳的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形成绿色低碳消费与绿色低碳生产之间的彼此促进与良性互动。

2.绿色发展、绿色消费具有紧迫性

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我们要给子孙后代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就要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能源形势与能源安全,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看,绿色发展、绿色消费、节能减排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正如2017年5月习近平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强调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我们要“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详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5月26日。发展低碳经济,支持循环园区,我们要坚持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开发利用绿色低碳能源,发展绿色制造、绿色交通、低碳经济是我国能源和经济的发展方向;推行低碳消费,促进绿色发展,预防“城市病”,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和低碳社会,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打造和諧宜居城市,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这是我国当今和未来的目标。同时,我们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大挑战和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开发低碳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2017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旨在推动能效提升的国际合作计划《G20能效引领计划》。该计划显示,各成员国已达成共识:节能和提高能效是合理使用能源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加强提高能效方面的合作可改善经济活动和促进生产率提升。该文件是在2016年G20峰会上,各成员国共同核准的重要国际合作文件。

3.不能盲目追求奢侈消费

节约低碳也是全社会对未来的一种生活态度。节约低碳的生活态度要求人类尊重自然规律,从可持续健康发展角度,为人类的繁衍、生存负责。

为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和美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有消费理性,这种理性就是不能一味追求奢华和高消费,不要以乘豪华车、住豪华房、吃豪华宴为荣。但不少人在盲目攀比观念的影响下,一味地讲排场、摆阔气,在购买一些物品时,所考虑的是名牌、款式和高价格,而不去考虑所选购的物品是不是绿色节能产品。这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已经提前进入“汽车社会”,而且全国汽车保有量还在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油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交通已经成为新的耗能和排放大户,鼓励低碳出行、发展绿色交通是当务之急。

资源、能源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就人均资源占有量而言,是一个资源小国、穷国。虽然我国化石能源储量在世界上属于中等水平,但人均拥有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节约资源(能源)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虽然我国正在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汽车社会”,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资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所在,我们要居安思危,提前布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2]192。

4.有利于生态文明型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不但与绿色发展紧密相连,也跟绿色低碳消费密切相关。消费与环境具有辩证关系,要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在消费中融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理念,提倡“低碳消费”,弘扬“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首先,积极倡导和着力构建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缓解环境压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努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节俭节约消费观和生态环境伦理观,反对不符合国情、大肆铺张浪费的思想观念,“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19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型社会。

其次,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节能型社会,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目标,着力推动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节能降耗。习近平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强调:“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详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5月26日。要加快建设节约型、节能型社会,寻找适合国情的能源消耗方式,包括绿色生活方式,促进资源、能源节约,缓解资源瓶颈制约,缓解能源约束矛盾,保障能源安全。反对铺张浪费但不抑制消费,遵循科学消费、适度消费。

再次,要建立和健全节能减排科学而理性的消费机制。倡导鼓励消费低碳能源,在资源能源有限的前提下,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世界历史上说,西方发达国家只占全球15%的人口,却用了全球80%的能源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而如今的中国显然无法复制这条道路,必须转型发展,只有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倡导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再其次,利用价格、税收、补贴、信贷、利率等经济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有多种多样资源可供选择、较丰富的能源可供利用的高质量的生活空间和生态健全、景观优美的生存环境。

最后,建设低碳社会和节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应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的身边做起,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做起,推动全社会开展低碳绿色消费,促进节能降耗,促进绿色发展。

二、建立低碳消费推进绿色发展的法律政策导向机制

1.政府要健全节能环保的法律政策体系,引领低碳消费,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变革

政府要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我们要动员全体国民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和公平消费。

我国要建立和健全低碳消费推进绿色发展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导向机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要建章立制,不断完善低碳消费推进绿色发展的科学的制度和长效机制,正如2013年2月习近平在人民日报《专家学者对遏制公款吃喝的分析和建议》等材料上所作批示:“关键是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点,以完善公务接待、财务预算和审计、考核问责、监督保障等制度为抓手,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3]

习近平强调:“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

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详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5月26日。要健全低碳消费推进绿色发展法律政策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制度与机制”,建立和健全科学用能制度和机制,“科学使用能源、科学配置能源和科学管理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排放”[4];

二是建立以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引导生产方式变革的法律政策体系,促进低碳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三是健全绿色产品标识、标准、认证等体系,完善绿色低碳产品评价体系;四是完善低碳绿色的金融体系,鼓励发展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保险;五是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绿色低碳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化;六是建立、完善和落实垃圾分类管理、回收和循环利用制度,推行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发展循环经济;七是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和工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购买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八是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向生产领域发出价格和需求的激励信号,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与工艺,促进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九是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

参见《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

2.健全政府采购节能产品制度与机制,引导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

一是发挥政府采购绿色节能产品的政策导向作用。节能与环保是政府采购的两大主题。实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经济政策。政府节能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节能与环保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是政府采购的一种潮流与趋势,是实现人与自然、环境、资源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二是应当优先采购低碳节能产品,将低碳节能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政府采购优先购买节能环保产品。”

同③。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6条第1款。三是要健全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要按照节能法律与政策的要求,从制度建设、机制创新、行政监督、诚信建设等方面完善招投标采购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节能政府采购工作,建设能源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的体系;四是要健全政府采购政策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节能政府采购工作;五是要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绿色产品和服务、创新产品和服务及民办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范围,支持其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六是要科学合理使用政府采用节能产品补贴和税费优惠,鼓励使用节能产品。政府采用对节能环保企业的财税优惠、节能产品消费补贴、政府财政补贴,鼓励生产用能产品企业承担更多的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5]。

3.着力构建节约型的消费体系与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

低碳消费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消费理念的全球性的革命。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资源能源是我国乃至全球的一个重大课题。要以经济發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契机,促进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转变,让低碳消费走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新的消费时尚。

要强化节约环保意识,构建节约型的消费体系。中国要有越来越多的人达成这样的共识,那就是“幸福指数不等于富裕指数”“全面小康不等于奢华消费”,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节能意识,倡导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形成“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节约资源,减少消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

健全低碳消费的教育机制,大力开展低碳消费指导和消费教育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也有利于促进低碳生产。2015年11月16日,环保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各级环保部门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完善政策,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引导实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

2013年1月17日,习近平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上批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3]

要加强生态环境道德建设,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科学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树立理性消费理念,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倡导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生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要积极开展绿色消费教育活动,加强科学消费的指导,“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等措施,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6条第2款。要向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宣传普及安全消费、绿色消费、科学消费的科学知识,树立其消费理念,提高其科学消费的素养并化作理性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

5.要倡导节约文化,树立节约文明

中华民族长期所形成的价值理念、面子观念及习惯势力、惯性思维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行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并从多方面提出了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如“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在社会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从价值、理念层面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宣传、倡导、推广节约文化,大力倡导节约文明。要有意识地反对和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推动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进程。

最后,完善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设立“节能奖”“清洁生产奖”。“国家建立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制度。对在清洁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30条。,

推动全社会形成提倡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三、建立低碳消费的全民参与机制,实现节能减排

1.建立绿色低碳消费的全民参与综合机制

节能低碳减排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涉及各行各业,事关千家万户,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推动。

国家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低碳消费,节能减排,倡导低碳节能新理念,努力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节能降耗,从我做起!” 政府部门要做绿色低碳消费的表率,如可能,应将办公大楼改造成或建设成低碳节能型建筑,使用节能、环保、减排型设备,使用绿色节能的办公用品,合理调节空调温度,制定和实施能耗使用定额标准;家庭要少用或不用高耗能电器,常使用节电认证产品,学习掌握科学用能方法,节约每度电、每方气、每吨水等,从生活细节节能,培养良好的节能生活方式;社区应开展节能、环保行动,推动形成绿色、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企业员工要强化节约自觉意识并化为切实行动,以节材、节水、节能、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为重心,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升油、每一张纸、每一分电话费,大力节能降耗,促进绿色发展。

2.

大力推动能效标识管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

政府要加强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与监管,为企业与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安全清洁、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消费产品,引导和帮助企业与消费者选择低碳节能高效产品,引导市场销售,从而推动产品、工艺的绿色设计和推广,促进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和产品能效的提高,从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对家用电器等使用面广、耗能量大的用能产品,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

能源效率标识是指附在用能产品或者其包装物上,表示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识。

同时利用“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

3.要建立低碳消费宣传和教育机制

习近平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强调:“倡导推广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详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5月26日。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讲座、标语、宣传栏等宣传媒介和其他形式,形成宣传和教育制度与机

制,积极大力宣传绿色发展、低碳消费、节能减排的法律政策、战略方针和节能环保知识,营造良好的低碳、节能消费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国民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提高绿色低碳消费和节约环保理念,提高全体人民节能减排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并转化为自律自觉行动。

4.

积极开展节约型、节能型社会创建活动

節能减排、绿色发展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一股节能、降耗、减排的热潮:一是创建节约(节能)型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引导企业、商业、学校和民用领域节能,促进节约型(节能型)城市、节约型(节能型)社会的建设;二是切实加强政府节能监管工作,特别对公共机构与高耗能行业、领域要加强节能监管;三是要怀着对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美好家园,为了子孙后代,让我们行动起来,科学用能,节约用能,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低碳社会的“生态人”,实现“可持续生产”“可持续消费”。

5.建立绿色低碳消费导向机制

必须构建一个绿色低碳消费的政策激励机制和导向机制,把“绿色低碳消费”作为消费升级重点领域和方向。习近平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强调:“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详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5月26日。

反对无度消费、奢靡消费、攀比消费,倡导绿色消费和科学消费,营造绿色低碳消费光荣的社会环境,让人们普遍崇尚低碳消费,节约能源,珍爱资源,爱惜粮食,保护环境。

6.选择购买使用绿色节能型新能源产品

习近平强调:“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必须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6]

对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负责,体现我们当代人的担当,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与贡献:一是在日常消费中,尽可能选择使用太阳能产品。太阳能系列绿色低碳节能产品具有节能、环保、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且一次投资可长期使用的明显长处,应尽可能选择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地板采暖系统、太阳能帽、太阳灶、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发电器、太阳能干燥器等太阳能绿色环保型新能源产品;二是选择购买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的产品,既有利于节约能源,又引导了低碳环保生活;三是购买省地、节能型住宅,促进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四是购买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和低油耗、低排量的节能环保型汽车;五是禁止和拒绝过度包装的产品与工艺,使用循环再生的产品与工艺,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产品;六是尽量避开在“谷峰”(用电高峰)时使用大功率家电如微波炉、电热水器、电水壶、电熨斗等。

7.

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推广生态与节能设计

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大力推广节能建筑,使用新型、节能型门窗和墙体材料,尽量使用自然采光,合理科学利用太阳能;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大数据产业、数字媒体等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与消费品研发与推广应用;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推行生态设计,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推动生物工程、3D(三维)打印等产业加快发展,开拓新的消费领域。

8.

发挥“新消费”对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

面对“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一系列转变。”,我们要科学处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关系,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激活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实现持续健康高效协调发展。”

详见《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淘汰假冒伪劣次产品,提高人民消费品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高品质消费的需求,發挥“新消费”对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

9.

重视环保社团在推进绿色低碳消费中的推动作用

中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环保社团的积极作用,关怀它的健康发展

如国务院在《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众也越来越关注其作用的发挥。国家把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环保制度、环境公益诉讼,推动环保社团(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列入政府的职能。一些环保社团和热心环保的志愿者,积极开展一些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碳消费的公益活动,指导和引导企业与消费者“科学用能”。近年来还积极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活动,成效显著。在党的关怀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环保社团将会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进入一个活跃发展的新时期,在推进绿色低碳消费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10.养成节能好习惯

节能低碳是全社会的事,在我们个人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都应树立一种绿色低碳的意识,养成一种节约环保的习惯。每个公民都有义务节电节水节气,养成人走关空调、关灯、关电器设备的良好习惯,减少待机能耗,避免长明灯现象。在家庭中,我们应多使用节能灯,多使用节能家电,建设绿色家庭。

四、结语

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目标,就要建立绿色低碳消费机制,以新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法治为保障,坚持节约节能优先的方针,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加强管理,强化宣传,以绿色消费方式引导生产方式变革,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逐步改变高消耗、高排放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实行的节约型、节能型绿色低碳消费机制,加快建设节约型、节能型社会,以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减少雾霾,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美丽中国梦”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4

[2]朱熹朱子家训[M]. 朱杰人,编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92.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莫神星建立“科学用能”机制,实施节能减排[J].能源环境保护, 2009, 23 (3) :14-17.

[5]莫神星.建立和健全政府优先采购节能产品机制[J].学习与实践,2009(2):158-163.

[6]刘亚洲.照耀中国梦的思想火炬——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N].人民日报,2015-02-04(7).

(责任编辑:钟昭会)

猜你喜欢
节约消费绿色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节约
这样的节约要不得
节约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