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路的历史进程:一个需要不断反思的重大课题

2018-10-21 11:04刘洪文
关键词:历史进程精神力量历程

摘要:

中国路亦即中国道路的主体选择性、整体性以及精神动力的获得和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都决定了我们必须时刻对中国路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反思。对中国路的反思,主要围绕“四个自信”与中华民族的集体共识、中国路的“然”与“所以然”、中国路的文化与精神力量、如何遏制和消除中国路进程中的“负能量”、中华民族应对内外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和解决重大矛盾的历史经验教训等方面展开。对中国路进行科学反思的关键在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弘扬科学理性精神,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指归,以及胸怀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怀。

关键词:

中国路;历史进程; 反思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8)04-0008-06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a Road: a Key Topic Worth Consecutive Reflection

LIU Hongwen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China)

Abstract:

The subjective selectivity, integrity of China Road, gaining spiritual motivation and drawing conclusion from historical experiences, all of these lead us to profound and all ̄rounded reflection, from time to time, o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a Road. The reflection mainly focus on “four confidences”, the collective consensu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situation of China Road and its causes, cultural and spiritual strength of China Road, how to coerce and eliminate negative power along the process,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the Chinese nation dealing with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llenges, resisting major risks, overcoming major difficulties, and delivering major conflicts. The scientific reflection on China Road should emphasize on insisting on the guidanc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omoting science and reason, the integrate interest of the Chinese nation, essential and long ̄term interest as guidance, as well loving the Party, the country, the people, and socialism.

Key words:

China Road; historical process; reflection

在中華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结论,那就是,这个民族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是她面临的一个最深层次的问题,将从根本上决定其兴衰沉浮和最终的历史命运。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1]21进入20世纪以来,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不懈的探索下,我们不仅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而且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已经开始照耀中华大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才能在不出现颠覆性错误的前提下承上启下,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真正迎来中华民族全面而伟大的复兴。对此,本文认为,不断地对中国路的整个历史进程进行深刻、全面而科学的反思,是我们要持续做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为什么必须不断地深刻反思中国路的历史进程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就一般意义而言,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更好地前进,必须不断地进行反思,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才能谋划好未来,走好将来的路;否则,必定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对当代中国而言,全面、深刻和科学地反思中华民族所走过的中国路的历史进程,具有更加重大的现实需要和意义。

第一,当代中国路的主体选择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时刻对中国路的整个历史进程进行深刻和全面的反思。

在家天下的专制时代,统治者所关心的只是如何使自己的统治传至千秋万代;而中华民族由于受到专制政治的全面宰制,也整体上处于蒙昧和麻木状态。因此,古代中国路从总体上看是中国历史自发演进的结果,基本上不存在主体选择的问题。

近代以来,在空前巨大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华民族从蒙昧和麻木中醒来,民族的自觉性和主体选择意识迅速苏醒,在道路选择上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探索,历经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多次选择之后,终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引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可以说,在现代中国路的选择和推进中,中华民族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主体选择性。显然,没有中华民族的这种主体选择性,就没有现代中国路及其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随着中国路进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这种主体选择性不仅不可或缺,更应该得到更好、更大的发挥。因为,我们将要继续推进的新时代中国路仍将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更需要中华民族继续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和选择性,持续不断地作出正确的主体选择。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大地发挥中华民族的主体选择性呢?对当代中华民族来说,发挥探索中国路的主体选择性,就是要认识和掌握当代中国路的基本规律,高屋建瓴,更高地提升走中国路的自觉性。而要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路的基本规律,不能仅仅从当代中国的社会进程中去寻找,更不能建立在对未来的设想之上,必须在整个中国路的历史进程中去寻找,亦即对中国路的整个历史进程进行深刻和全面的反思。因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式,它不在于一般地了解事实,更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但它总结经验教训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着眼未来。反思是一种哲学性的认识和思考。所以,只有反思,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才能正确认识中国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才能正确理解中国路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及其转换,才能准确把握整个中国路历史进程的基本脉络和规律。而准确认识和把握整个中国路历史进程的基本脉络和内在规律,为继续前行的中国路提供科学的指引,正是当代中国路主体选择性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第二,不断地深刻反思中国路的整个历史进程,是由中国路的整体性所决定的。

从华夏族的历史开始,中国路大致可以分为古代中国路、近代中国路、现代中国路和当代中国路这样几个阶段。我们在对中国路进行反思的时候,固然可以分别对中国路的这几个阶段进行反思,但若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显然是不够的:首先,我们要认识和把握的中国路规律,不是其中的某个阶段或时期的规律,而是整个中国路的历史规律,是最高层次的规律。只有这样的规律,才对当代中国路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其次,中国路所具有的整体性是不容割裂的。中国路的特殊性在于,它虽然是由不同的历史阶段所构成,但这些历史阶段又是不能割裂的,它们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对中国路的反思,对中国路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应该而且必须根据中国路的整体性,对中国路的整个历史进程进行贯通式的深刻反思。所以,作为当代中国路前行进程中需要深刻反思的一个重大课题,必然是中国路的整个历史进程及其蕴含的基本规律。

第三,只有不断地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反思,才能使中国路的前行获得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在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狂涛巨澜凶猛的冲击下,古代中国路虽然已经被日益没落的专制政治搞得凋敝不堪,但依然成功地实现了从古代到近代、现代和当代的转换,而每一次转换,都会带来一系列伟大成果,使中国路跃升一个新的台阶,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毫无疑问,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走出的中国路是人类历史上一条伟大的道路。

伟大的道路,需要伟大的力量来支撑和推动。源远流长的中国路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了内部矛盾的剧烈冲击和世界历史大潮的考验,实现凤凰涅槃,根本的原因在于,它蕴含着无比强大的文化和精神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仍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1]158

支撑和推动中国路顽强前行的文化和精神力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自三皇五帝以降,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先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还不懈地进行着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核心的文化传承与教化。与此同时,他们还在面对内外挑战的斗争中英勇奋斗,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人物,演绎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因此,在当代中国路的进程中,我们所需要的文化与精神力量,不应该是闭门造车地编造出来的,而是通過对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造就的中国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弘扬出来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中华文明5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离开了对中国路整个历史进程深刻而全面的反思,我们必然不能获得全面的、正能量的、强劲的和永不衰竭的文化与精神力量,当下和今后的中国路必然难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不仅会遇到挫折,甚至可能重蹈历史的覆辙。

第四,在中国路的历史进程中,只有通过深刻而全面的反思,才能为从根本上打破治乱兴衰循环往复的历史周期律提供有益的借鉴。

几千年的中国路既是一条伟大的路,同时又是一条充满曲折和反复的路。其中,最应当引起我们警醒的,就是黄炎培先生所揭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自古及今,这样一个治乱兴衰循环往复的历史周期律一再发作,一再破坏甚至摧毁了中国路进程中曾经出现的大好局面。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历史周期律是中国路最大的一个隐患,如果不从根本上彻底打破,中国路的前行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那么,在此前中国路的历程中,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个历史周期律?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发作?它发作的机制是什么?隐藏在它背后的推手究竟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进行科学理性的回答,就不能真正破解这个历史周期律。而要找到破解历史周期律的正确答案,还需要我们对中国路的整个进程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

二、反思中国路的历史进程涉及的基本问题

对当下和今后的中国路而言,反思之所以重要,当然不在于反思本身,而在于反思的对象或者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的反思只有紧紧围绕那些攸关中国路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或重大问题来展开,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那么,我们在反思中国路的历史进程中,究竟应该围绕哪些主要的问题来展开?问题的选取来自当下和今后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从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路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的反思应该紧紧围绕如下一些问题来展开:

第一,反思如何使“四个自信”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共识。

如前所述,自近代以来,中国路就具有了明显的主体选择性。如果没有这种以高度的民族自觉性为支撑的主体选择性,中国路是难以战胜一系列来自内外的挑战,并最终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来的。然而,我们应该进一步看到,无论是中华民族的自觉性还是她的主体选择性,都是其民族自信心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坚定而强大的自信心,中华民族不可能锲而不舍,前赴后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正是因为自信对中华民族和中国路的极端重要性,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凝炼并提出了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的提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其深入人心,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共识,这是当下和今后我们必须要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们反思中国路历史进程的一个重点。因为,“四个自信”来源于对中国路历史进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我们对中国路的历史进程认识越全面、越深刻,“四个自信”就越有底气,就越是强大乃至坚不可摧。

第二,反思中国路三个方面的“然”与“所以然”。

人类走出的路有若干条,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不可能走其他民族的路,而只能走自己的路,即中国路。当下及今后,中华民族要继续走好中国路,首先必须要对几千年来中国路的历程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这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对中国路的认识,涉及三个基本方面:

其一,中国路的“然”与“所以然”。中国路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它的内涵、特点、核心价值、凝聚力、根本动力等是什么?中华民族为什么会走出这样一条独特的中国路?中国路内在的机制和规律是什么?

其二,中国路挫折的“然”与“所以然”。在中国路的历程中,我们一路走来,究竟遇到了哪些挫折?这些挫折的类型、成因、影响是什么?中国路走向挫折的内在机制和规律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有价值的教训?总结中国路挫折的“然”与“所以然”,对当下和今后中国路的前行至关重要,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中指出的那样:“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2]

其三,中国路成功的“然”与“所以然”。中国路的整个进程虽然跌宕起伏、挫折无数,但无论是古代中国路、近代中国路,还是现代中国路和当代中国路,都有很多成功的地方。尤其是在现代和当代,中国路成功地转换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之路,使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了中华民族全面复兴这个伟大的目标。那么,中国路成功之处究竟在哪里?中国路走向成功的内在机制和规律是什么?其中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笔者认为,中国路在现代和当代取得的巨大成功或成就,值得我们好好地通过反思的方式加以总结和传承,因为这是当下和今后中国路继续走向成功的根本所在,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第三,反思中国路的文化和精神力量。

在中国路的历史进程中,其具体的形态会有很多种,但其魂魄和精神却是一脉相承地传承了下来,并成为支撑、推动和引领中国路的巨大文化与精神力量。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四个自信”时指出: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3]因此,我们在反思中国路历史进程时,必须要深入地发掘、凝聚和弘扬其中的文化与精神力量;否则,我们对中国路历史进程的反思将变得毫无意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对中国路文化和精神力量的反思与总结绝不应当局限于古代中国路的文化和精神力量,而必须包含近代中国路的爱国文化和精神、现代和当代中国路的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以及改革开放文化及其精神。从当下中国社会文化和精神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来看,对中國路进程中革命文化和精神、改革开放文化及精神的反思与弘扬,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反思如何遏制和清除中国路进程中的“负能量”。

在中国路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挫折,甚至有时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有一个我们不得不加以高度重视的因素,那就是其中的“负能量”。这个“负能量”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中国路历史进程中产生、沉淀起来的各种各样文化和精神糟粕或垃圾;其二,使这些糟粕或垃圾发酵并产生出“负能量”的内在机制。

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全面和深刻反思中国路进程中的“负能量”问题,是因为在历史上,中国路的每一次或大或小的挫折都与这些“负能量”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在当下的中国路进程中,我们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都有这些“负能量”在作祟。不仅如此,中国的道路安全和国家安全也因此面临巨大的威胁。正是依托这些“负能量”,外部势力在推行其西化和分化中国的图谋时,才得以找到切入点和着力点,迅速扩大其影响。鉴于“负能量”对中国国家安全和道路安全构成的巨大威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进行四个坚决反对的要求,即“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4]11。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国路几千年历程中累积起来的形形色色的“负能量”进行彻底的梳理和反思,找到对其进行有效遏制和清除的路径及长效机制。

第五,反思中华民族应对内外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和解决重大矛盾的历史经验。

中国路是一条传奇之路。在这条路上,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经受住了无数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的考验。而造就传奇中国路的,正是我们这个民族伟大的斗争精神。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4]11

中华民族在中国路进程中经受的来自内外的历次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不仅前所未有地增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能力,同时也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是中国路继续前行难以估量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在全面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所积累起来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提炼。

三、怎样才能对中国路历程进行科学的反思

反思是认识论范畴的一个问题,因此,怎样进行反思,就必然涉及到具体的立场、情怀和方法论。秉持不同的立场、情怀和方法论,反思的初心、目的和结果必然大不相同。笔者认为,在对中国路的历程进行反思时,若要得出对中国路的健康发展有借鉴、启发和指导意义的正确结论,必须进行正面、科学的反思。

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方法来对中国路的整个历史进程进行科学的反思呢?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中国路历程进行科学反思的根本方法

众所周知,自现代以来,中国路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路的实践相结合,中华民族就不可能找到一条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那么,当我们对中国路的整个历程进行全面而深刻反思时,是否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

其一,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总的基本特征,规律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根本性的決定作用。这告诉我们,在对中国路的历程进行反思时,一定要从普遍联系中认识和掌握深藏于其中的规律性。只有获得这样的认识,才算是真正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了中国路的历程,才能对中国路的发展发挥根本性的指导作用。辩证唯物主义提出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的范畴如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对于我们反思中国路的历史进程以及把握当下和今后的中国路进程,都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其二,历史唯物主义是揭示中国路历史进程谜底的钥匙。例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推动的。运用这一观点来反思中国路,源远流长、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一下子就变得清晰起来了。同时,当下和今后中国路怎么走,也可以从中获得极为重要的启示。又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观点,既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路进程中形成的文化、思想和精神传统,同时又为我们自觉地发挥文化、思想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指明了方向。再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使我们认识到,中国路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路,是人民群众自己的路,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路,中国路怎么走,人民群众有最终的决定权;中国路走得好不好、对不对,人民群众有最终的发言权。

从以上简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我们既不可能对中国路的历程进行科学的反思,也不可能得出有助于中国路继续前行的正确结论。同时,我们更应当看到,反思中国路的历史进程是为了走好当下及今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由此通向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旗帜下实现全面复兴的伟大目标,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更是不可动摇的。

2.反思中国路历程必须弘扬科学理性精神

对中国路历程的反思是科学,既需要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的指引,同时也需要弘扬科学理性精神。因为,“在人类所进行的认识活动中,最复杂、难度最大、最不容易得出正确结论和最难于正确对待这些结论的,莫过于对自己的认识和把握。”[5]我们在对中华民族自己的路——中国路历程进行反思时,也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和困惑,情感、成见与偏见、功利、狭隘自私的利益等因素会时刻干扰我们的认识和判断。破解这个难题的良方不是别的,正是科学理性精神。“所谓科学理性,就是指能够超越眼前功利而尊重客观实际,从客观实际出发,诉诸理智和逻辑而努力发现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控制主观世界的理性。科学理性精神,则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特点是超越眼前功利,尊重客观实际,努力从客观实际出发,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概括,发现客观规律,使之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并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6]科学理性精神所包含的求真精神、怀疑精神、实证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基本特质,显然有助于我们在反思中国路历程时排除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中国路的客观规律,正确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并尊重这些客观的结论。

3.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基本指归

反思中国路历程的初心,是为了中华民族能够更好地走好当下和今后的中国路,并沿着这条路实现民族的全面复兴。然而,抱着这样的初心去反思,并不一定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抑或获得的认识或启示在当下是有道理的,但未必就对今后的发展有好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站在什么样的高度,以什么样的眼光和视野去进行反思。如果我们的眼光短浅而狭隘,必然不能得出正确而有益的结论。因此,我们在对中国路历程进行反思时,一定要登高望远、高屋建瓴,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基本指归,才能得出经得起中国路历史检验的正确结论,才能真正有益于当下和今后中国路的健康发展。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中国路的具体实践来看,妨碍我们以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指归来进行反思的诸多因素中,功利思想的危害最大,也最为普遍。功利思想在言行上就是急功近利,把眼前利益、表面利益、局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往往置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于不顾,甚至不惜对它们造成伤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犯过很多急功近利的错误,其中的教训深刻而沉重。譬如,由于急功近利地片面追求GDP,在资源利用上竭泽而渔,环境也受到巨大破坏,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从而也对中国路的发展造成威胁。再如,由于在相当程度上我们过于看重财富的增长和积累,而忽视基础性的研究和核心技术的掌握,不注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将使我们受制于人,也对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构成巨大的威胁。这一点,从近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甚至技术战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关于急功近利的危害,我们的先人早就一针见血地予以揭示:先秦思想家庄子指出:“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7]苏轼也认为:“自顷功利之臣,言政不及化,言利不及义。”[8]因此,在对中国路历程进行反思时,必须要防止功利思想的影响和干扰,真正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层面进行科学的反思。

4.胸怀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摒弃个人私利、好恶与得失

由于中国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是被专制政治主宰着,专制政治的垃圾随处可见;加之其间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因此,人们在对中国路历程进行反思时,很容易接触到负面的、黑暗的东西,这往往会对人们的认识和判断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在现代中国路的进程中,当人们在反思建国以来的历次错误时,有的人也因此产生了理想和信念的动摇。

為什么有的人在反思时会走向对中国路历史的否定和对中国路前途的动摇?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除了没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进行反思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情怀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而言,就是缺乏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使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被个人认识上的狭隘性、好恶与得失、私利所左右;反之,如果胸怀上述四个方面的情怀,我们就能够正确认识在当代中国路历程中所犯的种种错误,就能够从这些错误中科学地总结出深刻的教训,从而对未来的中国路充满信心,绝对不会由此得出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负面结论。因此,情怀问题,是一个能够对反思中国路历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大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四、结语

中国路是在反思中前行的,没有对中国路深刻而全面的反思,中国路的前行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对中国路的反思,必须要坚持历史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必须着眼未来向前看,才能使反思转化为前进的不竭动力。反思也应该成为全民族的反思,科学地对中国路反思的人越多,中华民族就越能够成为一个科学理性的民族,就越能够转化为强大的民族力量,中国路的前途就越有坚强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9.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39-340.

[4]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11.

[5]刘洪文.中华存在与发展的思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0.

[6]刘洪文.中华存在与发展的思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1-12.

[7]陈鼓应. 庄子今译今注[M].2版.北京:中华书局,2009:319.

[8]苏轼.:苏轼文集:全6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86:1 063.

(责任编辑:钟昭会)

猜你喜欢
历史进程精神力量历程
中国的历程
邮票上的70年光辉历程(集邮)
平静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学制变革的分析
对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分析
解读《我是如何学会驾驶的》中男主人公的恋童癖倾向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穿越历史长河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