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

2018-10-21 11:46郭庆辰窦秉德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制种种业品种

郭庆辰 窦秉德

春節一过,玉米制种基地生产安排着手进行。安排多大面积,安排什么品种,搏盛种业任新文经理心里一直不踏实,兼听则明,干脆坐飞机飞海南,听听育种专家的高论。原打算在海南待两三天,初六过来,遇上出港高峰期,买不到机票,既来之,则安之,待到正月十八才离开,一共待了十二天。

搞玉米育种要与市场对接,要了解生产,一脑门钻玉米地,对其他业务不闻不问,长期下去自己就把自己搞傻了。闭门造车永远造不出好车,听说任总来了,许多育种人跑过去,与任总接谈,笔者四次拜访任总与其长谈深谈,从中受到不少有益启发,也悟出一些道理。

自从推广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种子质量大幅度提升,用种量下降。玉米年播种面积约5亿亩,年度差异不大,亩用种3.5-4斤,年用种量17.5-20亿斤,玉米育种,高产再高产是永远的追求,制种产量也有一个要求,一般不低于800斤。如果制种产量低于600斤,公司就不好操作,没有自然灾害,年制种面积250万亩,可以满足玉米用种。

任新文经理介绍说2013、2014、2015连续三年全国玉米制种面积突破300万亩,玉米种子供大于求。

2016年:合计285万亩。

2017年,甘肃面积减下来了,共110万亩,其中张掖90万亩,武威10万亩,酒泉10万亩。新疆面积不详。

私繁烂制逐步绝迹,有多年经验的专业公司来制种,先摸索,再大面积制种。基地固定,产量稳定。先玉335,和美系品种,在武威,一般地块800-900斤/亩,次地600-700斤/亩;还是先玉335,在新疆伊犁,正常地块800-1000斤/亩,产量高的年份可达1100斤/亩。郑单958,一般年份1000斤,高产年份年均产量可达1200斤/亩。

2003年以前,玉米种子呈同期性的紧缺和过剩,技术不太成熟,制种产量波动大,制种面积起起落落。现在,玉米种子连年过剩,想靠囤积居奇捞一把不可能了。

2015-2016年,代繁公司保证农户收入2500-2600元/亩。2017年2100-2200元/亩,一受商品玉米价格影响,二是玉米种子大量积压,各公司压缩制种面积。

代繁公司亩收入300-400元,一年3万亩的制种任务,可以有1000万的收入。从安排基地,苗期管理,调查花期,去杂,死盯抽雄,砍散粉株,一直到收获,验质,烘干,脱粒,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工作量大,压力和责任大。一旦品种不对路,公司无理拒收,砸在手里,一下子就赔钱了。有时辛辛苦苦多年积累,一年不慎可能全砸进去。代繁公司面对千家万户,稍有不慎,会出问题。困难多,意外多,代繁公司成长起来不少,倒下也不少。

“金张掖,银武威”,凸显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及区位优势。甘肃,占据了全国玉米制种的半壁江山。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开始于河北承德,1980年代,农业部牵头,河北省种子站派精兵良将到承德地区常驻基地,探讨玉米制种技术。1995年以前玉米制种基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两泉两化”(平泉 万全隆化 宣化)盛极一时。随着交通运力增加,制种基地开始向西北转移。

中国种业50强,在张掖设分公司的有27家,金海、金博士、秋乐、华农伟业等,育繁推一体化的公司自成体系,自己制种,不对外预约。

武威有19家3000万公司,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只有三四家,大多属于生产型公司,他们对外承接代繁业务。全国3000万公司有一千多家,水平不一。有些公司有独立研发和生产能力;有些公司有小打小闹的科研,不具备生产加工能力;还有一些公司既没有科研,也不安排基地,属于纯经营型公司。大量3000万公司的存在是西北制种型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到春天,内地这些公司的老板拎着包来了,走走转转,吃点喝点,了解了解情况,套套近乎,既不签协议,也不下订单,悄然走人,秋后又来了,一手钱,一手货,从不拖欠,提种子。

“市场上能叫得出名字的品种有两千多个,安排制种的多不多?”笔者问。

“不多,公司谨慎,我们也不敢冒险,有些品种搞个几十亩,回去试种。”任经理说。

“制种量大的有哪些品种?”笔者。“还是958、武科2、335。”任总。“占多大比例?”笔者。

“三分之一以上。”任总。“他们调回去当什么卖?”

“不知道,现在买个号,用不了20万,各公司都有自己的‘主推品种。”任总解释。

没有科研,不搞生产,不担风险,费用低,占领一个区域,主攻销售,轻轻松松,不少挣钱,活的滋润。花小钱,办大事,十万八万买个号,卖套牌种子,根本不用试验示范。假冒不伪劣,养活基地,农户待见。种子界有人把这种公司称为“搅局公司”。

“话不能这么说,他们把质优价廉的主推品种送到千家万户,比起那些推广垃圾品种,坑农害农公司,他们道德多了,这些公司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也起到了平衡和缓冲作用。”任总有任总的观点。

“没有3000万公司,基地公司还能生存吗?”笔者。

“不能生存。”任总。

“这种局面还能维持多少年?”笔者。

“这个俄说不来。”任总。

“常在网上看到有些品种被吹得神乎其神!”什么创新,突破,引领,一流.....你怎么看这些品种?”笔者。

“亿元公司的品种我们说不来,三千万公司的品种我们比较熟悉,不在制种基地,哪来市场。被市场认可的品种才是好品种,制种面积逐年扩大,说明这个品种推开了,已被农户所接受。制种基地连个影子都看不到,怎可能说是一流呢?网上造势不用花钱,随便说吧。”任总。

“在基地比较强势或者说有上升趋勢的品种有哪些?”笔者。

“新疆的情况不大清楚,交流少,甘肃这里比较熟悉。中地88、大丰30、太玉339、华农887、兴丰68、黎明518、德单5、农大372....”任总说。

“一个品种一旦卖开,面积会迅速扩大。大家抢着制种,不会积压,利润空间大。”任总对基地情况比较了解。

“畅销的品种有套购的吗?”笔者。

“有!”任总。

“他们怎么推广?以什么形式推广?”笔者不解。

“猪往前拱,鸡往后挠,各有各的招数。”对于经营公司,任总难说其详。

“育种公司不维权吗?”笔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推一个品种,更容易推成大品种。拥有品种权的公司是正宗,名正言顺,价格可能更高一些,大家都在推,自己不吃亏,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享其成。”任总了解公司心理。

“958、335在黄淮海、东华北推了近20年,还是第一大品种,类958、335的品种不少。大家都在努力,全国这么多育种单位,加起来科研投入相当大,怎么出不了突破性品种?”笔者问。

“这个你和小闫是专家,俄没有发言权。”任总。

闫汝涛:“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品种审定问题,体制问题,科研投入问题,种质资源创新问题,我认为,关键还是育种思路问题。种业处于转型期,育种思路需要战略调整来转变。但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还停留在单打独斗水平,还是师傅带徒弟的思维模式。思路转变不了,很难出大品种,在育种上很难突破。”

任新文,武威人,今年55岁。高中毕业后教了八年书,经朋友撺掇,入职种子行业,先打工,后当老板。刚起步时没有多少家底,东挪西借,硬撑着干了起来,经过十几年打拼,现在拥有办公楼1000m2,库房5000m2,晒场10000m2,这些资产都有土地证和房产证,还有106亩科研用地,使用权50年。公司已初具规模,博盛种业由五百万公司升级为三千万公司。

从教师队伍转入种子行业的人没多少,笔者认识几个,干得有声有色,金海种业邓茂金,金博士种业老总闫永生。

任总教师出身,有文化底蕴,爱琢磨事,跟别人打工时报考了农广校,他不是混文凭,把所有教材啃了一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功底,活跃在种子战线上的两位有名育种家张学信(西由种业)薛光辉(华良种业)也是中央农广校毕业的,自修的大专。

在种子紧缺年代,钱能生钱,增加技术人员,扩大制种规模,财源滚滚。要种子的堵着门子,一驻多少天,比寻对象下的功夫都大。在品种紧缺年代,脑子灵活,押对宝,对路品种也能挣大钱。现在种子已处于饱和时代,制种公司越来越难干,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风险越来越大。纯生产型公司再也没有过去的风光和气派,硬撑着,对前途赶到迷惘。

“阻则变,变则通,通则达”。“上育种!”五年前任总就下定决心,佟屏亚先生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两大资源,种质资源、人力资源。制种基地近水楼台先得月,任总是有心人,日积月累手头有了大量的骨干系,缺乏的是育种人才。

闫汝涛,甘肃会宁人。会宁,古代出过不少进士,还出过状元。恢复高考以后,会宁教育依然强势,会宁产生出不少人才,有状元之县的美誉。小闫早慧,从二年级直接跳到四年级,从初一直接跳到初三,十七岁考上中国农业大学。高考那年他考了657分,甘肃考生这个分数可以上兰大等名牌学校。黄土地上长大的穷孩子,不敢冒险,先捞摸个学校上再说。中农大四年同样优秀,在大学,教授不认识学生,讲完课,拎上包走人,助教和辅导员与学生打交道多。小闫以其优异表现,不仅得到教授青睐,还引起当时北农大校长陈章良的注意。大四那年,经陈校长介绍,直接保研,师从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潘才暹教授,学习遗传育种,研究生毕业后到中种北方种业,跟着高志云搞玉米育种,一干就是九年。今年33岁的小闫,从事玉米育种工作已经十年了。

“你为什么不请个名专家帮你搞育种,而请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闫呢?”笔者请教任总。

“公司小,地方偏,名专家不好请,名专家哪个不是从无名小辈走出来的。火山几百万年喷发一次,专家都有自己的喷发期,过了喷发期,未必能出品种。小闫有理论,又有十年的积累,说不定哪一天会喷发。我希望小闫在我们公司变成专家。”任总有任总的道理。

诸葛亮出山以前住在南阳的简易房里。种种地,读读书,弹弹琴,与几个朋友吹吹大话,标准的待业青年。向曹操写求职信,向刘表写求职信,向袁绍写求职信,到不了秘书手中就进了废纸篓。“ 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年轻人吹吹牛,没人拿他当回事。诸葛亮身高182厘米,一表人才,美男子一个。娶了黄承彦的闺女阿丑,人们知道貂蝉之美,书中有详细的撰写,罗贯中有详细的描写,不知道阿丑有多丑,肯定是中下等人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足见诸葛亮当时之落魄。

刘备颠沛流离半生,一事无成,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收到诸葛亮的求职信,谈谈吧。“凡三顾,乃往。”三顾,多次光顾,不是三请。面试了几次,印象不错,这个小青年有文化,有思想,想干事,先试用半年再说,诸葛亮卓越的胆识和军事才华是在后来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小闫带着理想,带着抱负,带着冲动,带着资源,走进搏盛,开始与任总合作,并开始发力,“ 宣父 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 年少。”短短三年时间,成就斐然。

西南区(四川云贵重庆)区试: 2个

陕西:2个,其中普通组1个,机收组生试 1个

西北联合体: 4个

甘肃省:6个,其中普通组2个,机收组3个,青贮1个

国家东北早熟联合体:4个

黄淮海区试:1个

糯玉米:2个

笔者有一事不明,向小闫请教,玉米品种有区域适应性,玉米育种有区域优势,地处武威,怎么可能四处开花。

小闫道:“我们的种质资源来自四面八方,遗传背景丰富,在选系时,我们与兄弟单位合作,在不同区域筛选,我们的品种具有广适性和稳定性。”

“你们不怕材料丢失?”笔者问。

“诚信是合作的基础,我们诚信待人,别人为什么坑我。”小闫道。

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一个育种人,没有正经思路,或思维混乱,其材料不看可知,理论是实践的前奏。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育种只能是误打误撞,出不了品种。

小闫理论功底深厚,思路清晰明白,表达直截了当。

4 大类群SS、NSS、欧系、黄改系。

理论先进,思路明确,种质资源丰富,坚持下地,功到自然成,不出品种出什么?

资本走向集中,才能产生巨大利润。韦伯提倡企业做强做大,小而全,多而杂的种业乱象不可能长期存在,时代呼唤种业航母,兼并重组已经开始。“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莎士比亚“生存或消亡,这是个问题。”)

搏盛已经布好局,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猜你喜欢
制种种业品种
山东:全面实施主粮作物制种保险政策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宁波谱写现代种业发展华章
制种:受益行业政策推动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农业部:深化科企合作加快种业创新驱动发展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汪洋在北京考察现代种业发展工作
62团玉米制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