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书香校园建设的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探究

2018-10-21 08:46刘洪香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书香校园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刘洪香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是书香校园建设的必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以教材为本去拓展相关文章的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在农村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对基于书香校园建设的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书香校园 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 内化策略

书香校园的建设离不开阅读氛围的营造,提高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实效则显得尤为必要。为了对课外阅读中相关指导策略能否促进语文成绩提升的有效性进行实践验证,笔者自2017年2月开始实施了实验教学计划,选择语文基础水平、学习接受能力等智力方面基本持平的6个班级,其中3个班为非实验班,在课外阅读课中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另外3个班为实验班,在课外阅读中应用如下探讨的策略展开教学,进而以最终实效去判定内化策略是否存在可行意义。

一、以教材为本,拓展课外阅读的延伸

1.同题拓展。“同题”既有题目相同的意思,也有作品主题基本相同的意思。比如,我们在学习在学习朱自清的文章《背影》时,便可在课外阅读中拓展到三毛的名篇散文《背影》;在学习莫怀戚的文章《散步》时,便可进行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拓展到龙应台的散文《散步》等等。

2.同作者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品读同位作者的不同文章作品,能够让学生对该作者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有效丰富学生的语文涵养。比如在学习完柳宗元的《黔之驴》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去阅读其他两篇《临江之麋》与《永某氏之鼠》,进而对柳宗元的《三戒》有深入了解;学习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之后,还可拓展阅读老舍的《济南的秋天》,了解作的语言风格及个人情怀。

3.同背景拓展。纵观历年来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选材来看,基于教材文章相同背景的阅读理解甚多,为了进一步内化学生的阅读理解知识,也为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迁移,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对文章的背景知识进行讲解,进而拓展课外阅读。比如在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教师便可当时写作该首诗的背景知识进行讲解,进而拓展阅读当时白居易回赠刘禹锡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让学生对当时的宴席情境有更加具象化的了解,进而对这一知识点有效内化。

二、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通过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确保课外阅读课教学实效的基本前提,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利用相关资源进行阅读氛围的营造,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发挥示范作用。要想带领学生走入书籍的世界,培养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因此身为语文教师应当在空闲时间博览群书,在不断丰富个人文化内涵与文学修养的同时,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还能够以身说法,向学生推荐个人最喜爱的书籍。

2.影视作品。现如今的初中学生对于影视作品有着较高的兴趣,所以教师可因势利导通过应用多媒体设备去进行精彩影像的播放,进而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文章時,便可通过《城南旧事》的影片观看去激发学生对该课外读物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收看《易中天品三国》等节目,同样会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实效。

3.多方位开设阅读展示平台。以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配音秀、话剧节、小品汇、朗读亭、阅享悦读分享会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阅读并分享成果,使整个校园浸润在书香的氤氲之中。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高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有效指导,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重点在于感悟其中的内涵,体会动人情境与形象,并且能够深入内化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为了让学生探寻到阅读的乐趣,从中实现知识的迁移,笔者认为将阅读中的精读、略读与浏览等方法展开指导,让学生能够结合不同文体去选择相适应的阅读方法。

1.精读。该方法是一种结合阅读、笔记与理解的阅读方式,要求学生能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要求理解率达到90%以上,每分钟阅读250字以下。

2.略读。该方法只要求能够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属于一种走马观花式的读书法,理解率在80%左右,每分钟可阅读250-500字左右。

3.浏览。该方法要求对全文粗略阅读,必要时可只读大小标题,对整体结构有所认知便可,理解率在70%左右,每分钟可阅读500字以上。

而以上三种阅读方法需要结合实际阅读情况而进行优选,比如在进行名篇阅读时则需要精读,细细品味其中深刻内涵;而针对新闻故事、娱乐刊物则可快速浏览,知其所以然便可。比如,在《西游记》的课外阅读开展中,针对故事情节便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法对其大致意思有所了解,而针对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则需采取精读的方法去细致感受,品味其语言魅力。

经过6个班级用时一个学期的比较教学,以问卷调查与综合测试的方式去验证指导策略的实效性,所得数据表明:实验班93%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这一数字之前仅为52%,而非实验班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课外阅读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仅仅从51%提升到了63%;通过以听、说、读、写为基本构架的语文测验成绩来看,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由之前的82.5分提升至93分,而非实验班学生成绩则由之前的80.5分提升至85分。可见,无论从对阅读兴趣提升,还是从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来看,采取文章所探究的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实效。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唯有涉猎广泛的课外阅读,才能够逐步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进而全面提升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实现书香校园建设,则需要语文教师采取相应的策略去进行课外读物的拓展,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对课外语文知识的内化,提高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书香校园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经典开启幸福,书香润泽人生
对拓展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