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 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价

2018-10-22 11:30但杨军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

但杨军

【摘 要】目的:评价活血化瘀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科室收治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实施活血化瘀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率、凝血功能。结果:试验组治疗效率比对照组高25.92%, FIB水平较低, APTT、PT较长,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较优,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值得借鉴。

【关键词】活血化瘀方;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3--02

急性脑梗死指的是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肢体运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过去临床主要采用营养神经、抗凝及溶栓等治疗,但临床经验表明,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应用较为广泛[2],本文为分析活血化瘀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特进行此实验,具体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患者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科室收治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平均每组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试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患14例,女患13例,年龄在54-78岁之间,平均年龄(64.9±4.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26小时,平均(18.9±4.5)小时,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患15例,女患12例,年龄在55-79岁之间,平均年龄(65.3±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27小时,平均(19.6±4.8)小时,试验组、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氯吡格雷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83,每次1片,每日1次;

试验组实施活血化瘀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氯吡格雷同上,活血化瘀方:甘草6g,桃仁、地龙、红花、全蝎各10g,桂枝15g,当归、川芎各30g,丹参60g,加入温水中浸泡后煎制,早晚餐后各服1 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 周[2]。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总效率,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判定,治愈:神经系统症状基本消失,NDs 评分减少90%以上,显效:神经系统症状消失50%以上,NDs减少45%-90%,有效:神经系统症状有所缓解,NDs减少20%-45%,无效:神经系统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NDs增加;②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3]。

1.4 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治疗总效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观察指标采取统计学处理,治疗总效率为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检验结果P<0.05,说明数据对比具有统计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治疗总效率对比

试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率为92.59%,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率为66.67%,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意义,详细数据见表Ⅰ。

2.2 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对比

实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为(1.91±0.15)g/L,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为(2.50±0.23)g/L,P<0.05,t=11.16;试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7.11±1.44)s,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2.84±1.17)s,P<0.05,t=11.96;试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为(15.73±1.26)s,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为(12.36±1.61)s,P<0.05,t=8.57。

3 讨论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小板聚集、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相关[3],因此该疾病的治疗多以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为主,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纤维蛋白原受体活性,降低血液黏稠度。中医学认为,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为阴阳失调、气血两弱、经络堵塞,因此治疗的重点应以补气通络、活血祛瘀、去痰解风为主,活血化瘀方中的红花以益血去瘀为主要功效,黄芪补气,当归补血,川芎可行血、补气,丹参是君药,具有活血、通血、止瘀、畅脉络之功效,全蝎、地龙则可止风通痹,甘草可祛痰、去湿、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扶正、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之功效[4-5]。本实验结果显示,活血化瘀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单纯西药治疗相对比,治疗效率由66.67%提升至92.59%,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由此可见,活血化瘀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较优,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值得借鉴[6]。

参考文献

李秋菊,何志凌,李秋霞.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10):1336-1338.

丁锐,王家琳,唐晓敏.活血化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9):1678-1680.

孟繁玲.活血化瘀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腦梗死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4):177-177.

王梅玲, 白嘎丽.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青年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 49(2):158-160.

李明浩. 氯吡格雷联合瑞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止凝血功能影响[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 28(2):101-102.

刘君, 张冠群, 刘志广,等.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 23(4):277-279.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