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

2018-10-22 01:50李原超
黑河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欧姆定律习题课有效教学

李原超

[摘要]习题课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为了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备课时习题的选取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上课时要注重师生互动,总结解题思路,渗透物理方法;课后师生要做好总结,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教学;欧姆定律

传统的物理习题课教学主要采用“题海”战术,这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养成非常不利,也无法适应当今课改和高考的要求。如何真正摆脱“题海”战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充分提高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性呢?本文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的习题课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备课时选好题

物理习题选编的好坏直接影响练习效率的高低,所以,教师在习题课备课过程时要精心筛选,优中选优。

1.习题的选取要有目的性

习题要体现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學目标,符合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通过练习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选题时要注重知识的连贯性,通过基础题型逐步深入,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从而突破学习重点。

例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恒定电流一章的核心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内容既是对本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是本章解题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既要使学生从部分电路的认知上升到全电路规律的掌握,又要从静态电路的计算提高到对电路的动态分析及推演。选题时应注重联系之前所学的知识,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路的串、并联规律等知识出发,围绕电源内阻对电路造成的影响来出题,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通过认真练习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习题的选取要有典型性

物理习题类型繁多。教师在选择的时候应将本节的习题分好类,在不同类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使学生通过训练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本节的重点题型主要有三种: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闭合电路功率问题、定值电阻的U-I图像与电源的I-U图像的比较问题。不同题型在选择例题时要侧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考查,巩固学生的基础;要从高考常见考法出发,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题型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电路的兴趣。

3.习题的选取要有层次性

选题时习题过于简单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难度过大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所以,题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要难易适中,在侧重基础的同时适当有一些难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习题的选取不能一视同仁,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有一定的难度,让优生“吃得饱”,发展其能力,又要注重给后进生提供独立解题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题目设置上可从简单到困难,形成一定的梯度。既要有一些基础题,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也要有一定的拔高题,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本节习题的选取中,先选择一定数量的静态电路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计算题,然后逐步拓展到对动态电路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进行分析。对于该节知识的难点闭合电路功率分析以及图像问题,在选题上应从简单题入手,先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再适当选取复杂题型。难题的选取是对该节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应按照高考考查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分寸,不宜过难。

4.习题的类型要有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有不同的作用,要使学生摆脱题海,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教师选择习题时就应求新求变,并且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于基础题,要变化题目的情景设置,或者改变出题的角度,促进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灵活运用。

二、上课时提效率

物理习题的数量众多,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升习题课的效率。

1.注重师生互动

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应将讲、练、思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也可以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要适当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在概念的理解、解题的思路、公式的应用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习题讲评的过程要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探索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要适时帮助和点拨,使学生通过例题建立模型,总结思路,达到做一道、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

2.总结解题思路

教师应对典型例题、常见题型的共性之处进行总结,归纳解题思路。本节中的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是高考电学常见的考点,几乎在每年高考中都会出现。这类题考查学生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电路结构的分析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具体解题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方法:(1)程序法。闭合电路中,基本思路是“局部→整体→局部”,先由局部电阻判断总电阻的变化,再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判断总电流的变化和总电压的变化,最后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特点判断各部分电压和电流的变化。(2)极限法。在分析动态问题时,有些复杂电路往往让学生难以下手,这时可采用极限法去求解。例如,如果是因为变阻器滑片滑动引起电路变化的问题,可将变阻器的滑动端分别滑至两个极端去讨论。但一定要注意只有电路中的物理量呈单调性变化时才能使用极限法。(3)串反并同法。所谓“串反”,即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反之则增大。所谓“并同 ”,即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反之则减小。

3.渗透物理方法

高中物理的学习难度比较大,但是在解题训练时也是有方法可循的。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我们要渗透物理方法和思想。本节涉及的物理方法较多,如等效法、图像法、极限法等,我针对不同题型总结如下:(1)等效法。在本节中经常涉及到电源和固定电阻串联的题型,可以将固定电阻等效成电源内阻进行处理。(2)图像法。图像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本节分析闭合电路功率问题时,可以利用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曲线进行分析。高考中经常考查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和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结合的问题,这种问题的解决主要是明确图像的斜率和交点的物理意义。(3)极限法。因变阻器滑片滑动引起电路变化的问题,可将变阻器的滑动端分别滑至两个极端去讨论。

4.培养逻辑思维

高中物理知识比较系统,知识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但这些联系很多都是隐性的,需要通过逻辑思维分析因果关系和内在的联系。这也是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普遍遇到的难点,而要想解决这些难点,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后做好总结

课后总结有利于学生总结规律,归纳方法,也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1.学生课后总结

习题课后的总结,不仅能及时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形成解题方法,同时对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习题课后,学生可以将本节的收获整理到“好题本”上。“好题本”在整理时可选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错题分析”等类型题。学生通过分析不同题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自己的物理知识结构,开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

2.教师课后反思

习题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效果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如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问题设计是否科学;要对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如学生活动是否充分,题目难度是否过大;要对改进措施进行反思,如可以更贴近高考,讲解方式可以更加多样。通过反思汲取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弥补缺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1]黄符俊.浅析提高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0).

[2]何彬.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9).

[3]宋海燕.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性教学的初步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6,(7).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欧姆定律习题课有效教学
实现课堂高效的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之高中数学习题课初探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习题课应有利于学生真正实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