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2018-10-23 09:58王倩董春盈徐淑娟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王倩 董春盈 徐淑娟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工匠精神”的新内涵及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意义,提出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包括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五个方面。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匠精神 路径 人才培养

《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充分体现了我国要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乃至“中国质造”的发展战略。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显然,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适应“中国智造”乃至“中国质造”的新科技革命,在人才培养上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培育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应具备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从开始专业学习时就知道“工匠精神”,在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工匠精神”的教育渗透,不断树立对职业的崇敬与热爱。

1.工匠精神的新内涵

从古至今,“工匠精神”就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隐性财富。黄君录[1]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尊师重教、授业解惑的师道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时俱进,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1)“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是指从业人员对待自己的工作具有责任心、敬业心、耐心及恒心。主要表现为爱岗敬业、对待工作具备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等品质态度。(2)“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具备专业、敬业与乐业的特质。“工匠精神”中的“工匠”强调的是从业者具备专业技能与技术,“精神”则强调的是精益求精、兢兢业业的职业追求。(3)“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理想,是从业者追求完美的一种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三匠”:一是“匠心”,即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具备创新能力,最终成为高素质人才;二是“匠艺”,即追求专业,最终达到高超的技艺;三是“匠魂”,即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坚定信念。(4)“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与情操,主要表现为敬业、专注、执着及诚实守信等。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从职业态度、职业能力、职业理想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渗透,使他们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追求完美,具备创新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意义

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意义要从国家、企业、高职院校、学生个人四个方面进行剖析[2]。从国家层面看,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计划,必须在高职院校培养数亿计的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企业层面看,企业的长期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是“中国质造”的灵魂所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关键所在。从高职院校层面看,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应是国家未来工匠的搖篮。当前,面对“中国制造”背景下对高级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高职院校必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这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又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学生层面看,具备“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学生,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也更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及职业理想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引导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举措,有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3.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3.1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培养“工匠精神”的首要前提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理论教学方面,教师要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与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具备职业能力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方面,注重对学生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更快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要建设与培养学生高质量实践能力相匹配的高质量的实验室、实训室及实习场地。同时,还应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采用学校与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传授职业技能,打造专业特色,为高职学生从技术能力到职业角色的转化搭建成长平台。

3.2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在传统观念中,“工匠”仅是普通的手工劳动者,不受到社会的尊敬。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打破传统观念,重新认识与宣传工匠及工匠精神,高度重视工匠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政府要合理利用政策,为工匠社会地位的提升给予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推动社会敬重职业者,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的氛围,加强对技术的重视和宣传,让全社会普遍认同“工匠精神”,尊重“工匠精神”,发扬“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

3.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培养相融合的关键要素是教师。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3-4]。一种是“引进来”,就是通过引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专家担任学校的专业负责人或专业教师,指导专业建设和学生实践;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便利条件,邀请企业优秀技术人才来校兼职工作。这些企业的优秀人才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技能[5-6]。另一种是“送出去”,就是以企业访问工程师或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将教师送到企业学习,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完善教师在企业的实践锻炼。

3.4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思政理论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和认识“工匠精神”的课程。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开辟多途径多渠道渗透“工匠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当然,不能忽视其他课程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所起到的作用。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把“工匠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7]。

3.5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实际上,“工匠精神”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观,一种人格修养,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8]。首先,学校要建设高质量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供学生学习;其次,通过开展人文知识竞赛、图书馆读者节、演讲竞赛、摄影大赛等各种有关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再次,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的参观与认识,在实践中积累人文知识,接受熏陶,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4.结语

“工匠精神”的培育对高职院校、学生个人、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我们要认清形势,不仅要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更是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和必然要求。还要付诸行动,真正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08):50-54.

[2]夏雪婷.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7.

[3]汤艳,季爱琴.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1):142-148.

[4]宁慧英,刘瑞军,李丹娜.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1):1-2.

[5]于洪波,马立权.高职院校培育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8):110-112.

[6]周海英.中日德比较视角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探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1):5-6.

[7]莊群华.培育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的应为与可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91-95.

[8]胡小成.“工匠精神”内涵探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113-117.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