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伤病员救治演练对野战检验室建设的启示

2018-10-24 01:39刘朔言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野战伤病员分析仪

刘朔言,范 晨

野战医疗所作为担负我军卫勤保障任务的机动卫勤分队,由总医院或相当医疗机构抽组人员编成,战时主要承担伤病员的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留治1~2周内能治愈归队的轻伤病员和暂时不宜后送的伤病员,并做好伤病员的后送工作[1]。检验专业是野战医疗所医技保障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所伤病员的医学检验工作,该专业组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事关野战医疗所整体的战救水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批量伤病员救治演练是我军野战医疗所卫勤训练的常用方法,它既可以有效锻炼医疗所的指挥协调能力及各组室的业务水平,又能在演练中考评野战医疗所的战救能力,发现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提高。既往的战救经验、卫勤教材或相关研究认为,战时野战医疗所一昼夜通过伤病员的数量为300~500人,即每小时通过20名左右的伤病员[2]。该次批量伤病员通过演练,参照经验数据设置时间为2 h,共通过40名伤病员,伤病类型包括爆震伤、烧伤、轻武器致伤、冻伤、核化沾染、传染病等几种,导调组从指挥协调、军事素质、工作流程、业务能力等方面对全所人员进行考核,该检验专业组在保障此次伤病员救治的过程中,暴露出若干问题,现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做出分析,提出未来的设想与解决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批量伤病员通过演练历时2 h,共通过各类伤病员40名,其中危重伤伤员6名,重伤伤员10名,中度伤伤员16名,轻伤伤员6名,病员2名,以上伤势严重程度分类参照2006版《战伤救治规则》。上述伤病员按伤病类型分为冲击伤22名,烧伤6名,轻武器致伤6名,冻伤2名,核化沾染伤2名,传染病病员1名,为病毒性肝炎,普通病员1名,为心肌炎。

1.2 方法与流程 该所在接到上级命令后,迅速派出人员前接附近的批量伤病员,并快速将伤病员转至分类场。分类后送组迅速对伤病员进行分类并确定其流转至各相关组室接受进一步处理。考核组深入各组室,对批量伤病员救治进行全程督导考核。检验专业由1名专业考官与1名卫勤考官共同考核,考核对象为该所编制的2名检验军医,考官从应变能力、军事素质、组室布局、处置流程、操作能力、装备水平、工作效率、静态资料等多方面对该专业组实施了考核,并根据此次演练总体部署的千分制考核标准对该组室进行了评分。演练过程中各临床组室送达的血液或体液标本,均以稀释红墨水或蒸馏水模拟代替。该专业组立足现有装备,严格按照各项目的检测程序,进行“试剂耗材真消耗,仪器设备真运行”的实战性操作,考官根据要求的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时间),并结合对该组人员及装备的观察了解,综合评判每一份标本结果是否能够得到及时准确发送。TAT时间为从标本送达到结果发送的规定时间,若某标本的处置超过TAT时间,则视为未能按时完成检测。演练结束时,统计每个检测项目的标本按时准确完成数,并除以该项目的检验申请次数从而计算达标率(%)。

1.3 参演检验设备与试剂 血常规使用迈瑞BC-1800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尿常规使用ARKRAY PU-4210尿液十项干化学分析仪;粪常规使用消康保隐血检测试剂盒及XSZ-N107生物显微镜;临床生化类项目使用ependorf ECOM-F生化分析仪及配套的长春汇力生化检测试剂;血气分析使用配发的倍肯野战快速检测系统;传染病四项(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使用厦门英科新创胶体金试纸条。

2 结果

2.1 该专业工作情况分析 此次演练,专业组2 h内共接收该所各组室送达标本101人份,检验军医工作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批量伤病员救治演练检验军医工作情况统计

2.2 演练发现的问题 (1)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各工作环节过于依靠人工劳作,尤其表现在标本接收登记、结果发送、信息交流等方面,不利于工作效率与准确性的提高。(2)检验装备老旧,效率不高,部分装备超期服役,即使将人力发挥至极限亦无法保证满意的结果按时准确发送率,某些重要装备甚至未配备,譬如凝血分析仪。(3)检验模块整体机动性不足,过分依赖人力搬运,易损坏且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野战环境。(4)各工作流程、细节与平时医院内常规工作不对接,未能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平时的工作能力难以有针对性地转化为战时的保障能力。(5)工作区域布局不合理,标本接收区与结果发放区设置不规范。(6)检验申请单、结果报告单等多种医疗单据或文书不够规范统一,缺乏必要的各种静态资料。(7)质控、校准、比对等有关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工作环节缺失,工作质量难以保证。(8)配套保障设施不完善,譬如自主供电、制水装置缺失。(9)对战场突发情况的处置欠缺经验,相关应急措施不充分。

2.3 复盘推演获得的改进措施 (1)引进实验室信息系统,标本接收登记采取扫描条码的方式,结果发送与信息交流通过局域网实现。(2)淘汰老旧装备,升级使用轻巧高效的新装备。具体说来,血常规可采用流水线模式的仪器取代现有的单机逐个模式;尿常规宜使用最新的便携式尿干化学分析仪;临床生化类项目宜使用全自动干化学法的仪器取代现有的湿化学检测模式;血气分析宜采用轻巧便携式基于干片分析的仪器取代现有设备;引进轻便高效的凝血功能分析仪。(3)以上述新式仪器设备为基础,构建机动性与适应性强的野战检验车。(4)尽量参照平时医院内工作平台重塑野战检验模块,以求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或加大野战作业训练力度,锤炼战时工作能力。(5)根据重塑的野战检验平台合理设置工作布局,做到整洁有序、方便高效。(6)统一规范各种检验单据与医疗文书,完善必备的各种文件资料。(7)严格执行质控、校准、比对、仪器维护保养等工作环节,建立并坚持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工作制度。(8)完善各种配套设施,譬如供电制水。(9)提高人员军事素质,建立健全针对各种战场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并于平时训练中加以实践。

3 讨论

此次演练,该所检验专业虽然在拉动展开、专业操作、工作流程等方面基本达到野战医疗所检验模块战时展开的要求,但是实际的工作效率却难以满足批量伤病员救治的客观需要,多数检验项目结果按时准确发送率不到80%。对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此次演练发现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本专业的工作效率以满足战时需求,笔者认为,野战医疗所检验专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提高,发展升级,以适应未来联合作战的要求。

3.1 整合检验装备,升级工作平台 高性能的卫生装备是战时高效优质救治水平的必要保证,野战医疗所检验专业也不例外。笔者根据此次演练效果,综合分析现阶段该所检验装备性能,认为目前的装备及配套的工作流程在工作效率与准确性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很难满足战时批量伤病员救治需求。譬如,血常规检测仍采用单机逐个模式,效率显著落后于流水线模式,影响检验结果总体的发送效率。临床生化类项目多采用湿化学法,为单标本单项目逐次模式,操作环节多而复杂,消耗较多人力从而影响整体效率,且不利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血气分析仪体积大而笨重,检测效率亦需要提高。凝血功能检测方面,由于该所未配备相关装备,导致该重要项目无法开展。该所目前使用的尿干化学分析仪虽然高效小巧,具备一定的工作优势,但未来选择能够与信息系统对接,同时亦轻便高效的尿分析仪是一种发展趋势。粪常规、传染病四项该所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效率较高,结合平时或战前对广大指战员的传染病监测,不难满足战时对该类项目检验的需求。信息储存与共享方面,该所目前并未配置野战实验室信息系统,检验信息发送与共享的效率不高,借鉴引入医院先进实验室信息系统是一种解决思路[3]。总之,受限于现阶段检验模块的帐篷与搬箱模式,该所不可能使用该院检验科高效精准的仪器设备,无法实现检验专业战救训练与平时科室工作的无缝对接。对此,笔者认为,野战医疗所应充分调研分析,借鉴医院急诊检验室工作平台,整合各种高效设备,设计出一种适应恶劣作战条件、机动性强、配备高效精准检验仪器与先进实验室信息系统的野战检验车,并积极学习借鉴既往我军在军事行动中检验方舱的使用经验[4],从而既实现与平时医疗工作的延续对接,又能够极大地提高战场保障能力。此种设想可以解决本次演练发现的问题1至问题4。

3.2 规范工作布局,统一医疗文书 既往该专业野外驻训,往往将主要精力聚焦于展开撤收及仪器操作等方面,而忽略了工作区域的合理布局,相关的检验医疗文书也未做到全所统一规范。针对该问题,笔者认为,应合理安排工作布局,标本接收区与结果发放区应标识明确,做到规范整洁,对于检验申请单、结果报告单、仪器设备性能验证表、危急值报告记录等医疗文书,应科学严谨地设置单(表),做到全所规范统一,并坚持做好各类医疗文书的记录保管。这些措施一经落实,可较好解决前述问题5与问题6。

3.3 落实质量管控,完善配套设施 笔者认为,未来野战检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方面的完整措施办法,定期落实质控、校准、比对、维护保养等工作环节,确保各仪器功能在控,结果客观可靠,从而确保平台战时使用的准确高效。现阶段,该专业在自主供电、制蒸馏水方面缺少设备,今后应予以完善配齐。上述思路可很好地解决此次演练发现的问题7与问题8。

3.4 锤炼军事素质,提高应变能力 此次演练中,本专业人员对战场突如其来的复杂情况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譬如,导调组通知敌机出现时,本专业人员疏散隐蔽不够迅速,要领不够准确;发电机遭敌炮击炸毁时,缺少备用的供电设施或手段;战场环境中血细胞分析仪突发故障时,通过血涂片染色观察法判断标本检验数值的能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应注意培养自身的军事业务素质,面对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应首先形成整套书面形式的处置预案,并于平时的训练中不断加以演练实践,从而提高自身应变能力,使该次演练发现的问题9得以解决。

3.5 创建并完善前后方交流沟通的远程会诊平台

历次演练与其他单位的经验表明,检验专业即使在人员配备及仪器设备等方面做到充分优化,亦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迫切需要求助于后方的专家或工程师协助解决。远程会诊系统作为近年来逐渐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远程交流平台,在平时救治和维和医疗实践中,很好地发挥了前方咨询后方、上级指导下级的作用。笔者认为,检验专业亦可以尝试引入该平台,以求在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迅速有效地求助于上级或后方专家,方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此外,创建并完善远程会诊平台,也有利于提高战时物资轮换补充的效率,亦是检验专业试剂、耗材等重要物资得到及时补充的有力途径。

综上所述,该次批量伤病员救治演练,检验专业组虽然从总体上按时完成了机动展开与功能位操作,但对照战时保障要求的TAT时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针对此次演练发现的问题,笔者已逐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旦上述措施落实,检验室的保障能力将得到质的提高,为未来联合作战条件下的战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于我军野战医疗所检验专业的现状及长远建设,近期其他单位的研究亦指出仪器设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不足[5],并提出了长远规划,值得吸收借鉴。该所作为全军各机动卫勤分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支力量,笔者的经验体会亦可能为其他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广大专家同行的反馈意见也必定会促进本野战检验室全方位的提高。

猜你喜欢
野战伤病员分析仪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告别“文战”,来一场情爱“野战CS”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小小野战兵
小小野战兵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Endress+Hauser 光学分析仪WA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