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2013年—2017年出院死亡病例分析

2018-10-24 01:39苏云霞于莉莉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病死率死亡率例数

苏云霞,于莉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死亡原因也在发生着变化。死亡病例也是评价一个地区人民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调取某院近五年来的出院死亡病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因以及住院费用,为医院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利用PowerBuilder软件将数据库中的患者住院主记录、患者主索引、诊断记录、诊断分类记录等表格通过“患者ID”“住院次数”字段进行关联,以出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出院方式为“死亡”、诊断类型为“主要诊断”、诊断序号为“1”作为检索条件进行数据提取,将提取后的数据分别按照出院患者的性别、年龄、总费用、诊断名称、诊断编码等信息进行排序整理。该院疾病诊断编码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进行分类编码的,然后利用Excel和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该院五年间出院死亡例数 将提取后的数据整理汇总,可得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该院出院患者共计235 089例,其中死亡病例1824份,出院患者死亡率为0.78%。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是2014年,死亡率为0.82%,而后在2015年和2016年死亡率逐年下降,2017年死亡率又有所上升。见表1。

表1 五年间出院及死亡例数

2.2 出院死亡病例性别分布 该院2013年—2017年出院死亡病例性别分布情况见表2,五年间出院患者中男127 055例,其中死亡1208例,死亡率为0.95%;女 108 034例,死亡616例,死亡率为0.57%。 以上数据经 χ2检验 (χ2=109.850,P<0.01),男、女死亡率两个值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的死亡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3 各年龄段死亡病例数及性别情况 按各年龄组分别统计2013年—2017年的出院患者和死亡患者例数情况,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段的增长,死亡率逐渐升高。死亡患者中,50岁以上的死亡例数占全部死亡例数的77.58%。死亡患者中最小年龄为出生后第三天,死于先天性心脏病,最大年龄为101岁,病因为肺部感染。各年龄组患者死亡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838.861,P<0.001)。 各年龄组男性和女性死亡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4.689,P=0.196),每组年龄段中,男性的死亡比例都明显高于女性,见表4。

表2 出院死亡患者性别分布

表3 各年龄组出院患者死亡率

表4 各年龄组死亡患者性别占比

2.4 死亡患者疾病分类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在所有疾病中,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例数排在前三位。“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这种疾病的病死率为3.28%,居所有疾病之首。排在第二位的是肿瘤,该病的病死率为2.43%。“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疾病”的病死率也较高,为1.51%。

2.5 死亡患者住院总费用情况 死亡患者末次住院期间的平均费用相对是比较高的,五年来死亡患者末次住院的平均费用57749.77元,其中2016年平均费用最高,达到了62074.27元。而五年来全部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20600.50元,非死亡患者的住院平均花费为20310.09元。见表6。

3 讨 论

五年来,医院出院患者的死亡率整体上是下降的趋势,但2017年死亡率又有所上升。这说明医院对于降低死亡率应常抓不懈,不能掉以轻心。

3.1 性别因素 从表2和表4可以看出,不论是按年度统计每年的死亡患者,还是按照年龄段统计死亡患者,男性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与国内报道相似[1,2]。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的确切原因,目前没有权威解释。但对死亡原因的调查发现,对绝大多数疾病而言,男性的死亡率比女性高,说明男性对死亡的生物学弱点比女性高[3],亦即男性对疾病的抵抗力低于女性。从社会学角度而言,成年以后,男性是社会主要劳动力,承担种种高危行为、重体力劳动等的机会也比女性多,同时男性的吸烟、吸毒、酗酒、犯罪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也比女性高,使得男性的死亡率远高于女性[4]。

表5 死亡患者的死因排序及疾病死亡率

表6 死亡患者平均住院费用

3.2 年龄因素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逐渐上升,50岁以上的出院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这符合人类衰老的自然规律。同时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更应该加强保健知识学习、提高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精神状态,乐观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同时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延长人类寿命应重点关注中老年人群[5],要积极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

3.3 疾病病因 从该院死亡患者疾病谱中可以看到,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三类疾病的死亡例数位于前三位,占死亡总数的71.72%。肿瘤疾病出院死亡病例数排在第1位,占死亡总数的36.35%,肿瘤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环境污染、食品污染、食品、日用品质量问题等有关[6]。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病例数居第二位,占死亡总数的23.03%。循环系统疾病中以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为多见。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们的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运动量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在日渐增多,且年龄结构更趋于年轻化。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数居第三位,占死亡总数的12.34%。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发生人群为老年人,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引起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常为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直接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病例数也在逐年增加[7]。

3.4 费用因素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死亡患者末次住院治疗期间的平均费用高于非死亡患者平均费用。较高的救治费用使很多家庭选择家人危急重病也不敢入院治疗,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且面对如此高的住院花费,对已经失去亲人的家属来说更会难以接受,“人财两空”的结果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医院应主动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更多地为患者和家属考虑,提高救治率的同时,尽量降低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病死率死亡率例数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