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锻炼改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肌纤维力及生命质量的效果观察

2018-10-24 09:25付锦锦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生命质量

付锦锦

【摘要】目的:探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通过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肌纤维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自行在家进行盆底肌锻炼,观察组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及产后操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肌纤维力、生命质量与性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力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FIQ-7与PISQ-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采取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可促进肌纤维力改善,提高生命质量与性生活质量。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肌纤维力;生命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004-01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受妊娠与分娩2大独立因素影响,分娩可导致患者盆底组织损伤,如未能及时恢复产后盆底损伤,则可能导致张力性尿失禁,诱发盆腔器官脱垂,影响产后恢复效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有关研究指出,产后3个月内是盆底康复锻炼的关键时间,早期盆底康复锻炼可一定程度上避免肌肉群损伤,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1]。本研究在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产后盆底康复锻炼,旨在探讨其对患者肌纤维力与生命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7-44岁,平均(3586±405)岁。观察组年龄29-45岁,平均(3605±391)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书。

12方法对照组进给予常规产后健康教育,由康复医师指导,患者在家中自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于产后6周进行规范化盆底康复锻炼,具体方法为:①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排空膀胱,选择膀胱截石位,将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的探头置于阴道,指导患者重复进行收缩、提肛动作,并记录盆底肌收缩/舒张时的肌电图,2次/周,20min/次,共治疗8次。②产后操锻炼:由专业产后康复医师指导,取平卧位,叮嘱其吸气时肛门收紧,并保持腹部、臀部、腿部肌肉放松,呼气时肛门放松,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训练频率与强度,肛门收缩与放松时间控制为8-10s,10min/次,2次/d,持续锻炼3个月。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肌纤维力、生命质量与性生活质量,采用Phenix盆底治疗仪检测Ⅰ类与Ⅱ类肌纤维,生命质量采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2]评估,7个条目,共21分;性生活质量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功能问卷(PISQ-12)[3]进行评估,12个条目,共48分,评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性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n(%)”表示计数资料,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非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组间比較,配对样本t检验用于组内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肌纤维力观察组干预前Ⅰ类、Ⅱ类肌纤维力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女性盆底肌肉可承托、支持子宫、膀胱、直肠等器官维持正常解剖结构,主要有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构成,Ⅰ类肌纤维属于盆腔支持系统、与脏器支持作用有关,可长时间收缩,而不易产生疲劳,Ⅱ类肌纤维属于盆腔运动系统,阶段性收缩、易疲劳,参与尿道关闭过程。妊娠期胎儿与子宫对盆底肌的长期压迫,加上阴道分娩时胎头过大、第二产程过长、会阴侧切等因素均会导致盆底肌肉、神经与血管损伤[4]。

由于盆底组织肌肉的损伤是可逆的,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及时修复受损肌肉神经,可有效改善盆底障碍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前Ⅰ类、Ⅱ类肌纤维力较对照组差,干预后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力无差异,干预后PFIQ-7与PISQ-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并自主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可促进肌纤维力改善,提高生命质量与性生活质量。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可让患者快速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便于在家中自行锻炼盆底肌肉收缩能力,具有经济、方便、有效等优点,但其作用缓慢,需要患者长期坚持[5]。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通过在腹壁与阴道内放置电极,予以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促使盆底肌被动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盆底肌肉本体感受器,经肌电图与压力曲线将肌肉活动信息转化为图像与声音信号,根据反馈情况,由专业康复医师指导患者自主而准确地进行盆底肌锻炼,形成条件反射,纠正与改进盆底肌肉收缩能力[6]。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可促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肌纤维力改善,提高生命质量与性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史永梅,冯保雯,张建红,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4):704-706

[2]李梅.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47-149

[3]钱亚萍.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0):1380-1382

[4]闫志强,于春玲,莫培晖,等.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205-207

[5]古聪慧,朱小红,邓晓云,等.不同分娩方式早期盆底康复锻炼对盆底近期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8(21):3562-3564

[6]李平.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5):464-465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生命质量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以家爱提升生命质量
浅谈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内容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生物刺激回馈仪结合经会阴超声诊治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200例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及生命质量分析
针刺配合美沙酮维持治疗对海洛因依赖者生命质量的干预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肛提肌的MRI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