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

2018-10-24 09:25刘火军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疗效

刘火军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应用于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94例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予以尿激酶溶栓方案,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方案,比较两组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方案后的临床有效率及药物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方案开展后,实验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应用于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梗死再通率,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025-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多发病,有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出现急性、持续性缺血坏死灶,患者自觉胸部疼痛持续不解,部分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残率、死亡率极高,临床采取早期的诊疗措施意义重大[1]。本研究选取我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94例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旨在探讨尿激酶溶栓应用于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取得满意结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94例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组患者均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要求。入组患者满意以下标准:(1)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不超过2小时。(2)患者无溶栓治疗的禁忌症,能够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3)入组患者查心电图提示临近ST段太高幅度超过01V。(4)患者胸痛持续不解,口服硝酸酯类药物无效。实验组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42~76)岁,平均年龄(5462±16)岁;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40~73)岁,平均年龄(5397±1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方案,入组患者给予常规性药物对症处理,入院后予以心电监护,打开静脉通路,给予鼻导管吸氧及止痛等治疗,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实验组予以尿激酶溶栓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药物方案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溶栓,本研究应用的尿激酶由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H20113006。具体应用剂量:150万u溶解于100ml 09%NaCl中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

13检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实施相应治疗方案后的再通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溶栓再通标准如下:(1)实施治疗方案后患者胸部疼痛症状改善超过70%。(2)ST段抬高幅度明显回落,回落超过原基线的50%。(3)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發病14小时内心肌酶谱指标达到最高峰。(4)患者临床有再灌注心律失常状况发生。以上仍以出现两项即表明溶栓再通。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患者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治疗方案开展后,实验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3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内壁形成溃疡、斑块,随着病变进展,血管壁内可能形成血栓,当冠脉血管逐渐变窄或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闭塞,则对心肌细胞造成不可逆损害,出现持续性、急性的缺血坏死症状,该类疾病称之为急性心肌梗死[2]。临床最为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类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该类疾病一般采取积极的血管再通方案,以期早期恢复坏死区域的心肌细胞[3]。静脉溶栓治疗相对PCI技术要求较低,在大部分医院均能进行,通过早期的尿激酶药物溶栓,能够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且临床操作简便,对医院的硬件要求相对较低,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4]。

尿激酶是临床最为常用的酶蛋白药物,能够对纤溶酶原产生效果,从而使后者分解成纤溶酶,起到降解机体凝血因子的效果,这是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药物基础[5]。本研究选取选取我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94例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旨在探讨尿激酶溶栓应用于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治疗方案开展后,实验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后2小时、6小时的再通成功率达到5957%、3191%,这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再通率,且临床不良反应及死亡率较低,本研究结果和陈知[6]等报道相吻合。尿激酶通过静脉给药后,机体内纤溶酶活性得到激活,一般在15分钟后达到浓度高峰,且尿激酶的半衰期较短,仅为20分钟,随着治疗的完成,大部分药物随着肝脏代谢后排出机体,这也是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安全性较高的原因。

尿激酶溶栓应用于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梗死再通率,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纪梅.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70-171

[2]石玉娜,张尧.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7):1225-1226

[3]毛剑辉,刘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4(20):75-78

[4]陈德春,王虹艳,曲鹏,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1):33-36

[5]刘小珍,杨伟杰.瑞替普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12):1832-1833

[6]陈知,甘振雄,陈小君,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取L-Arg联合尿激酶方案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6):37-38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