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性腹泻头孢噻肟钠治疗效果观察

2018-10-24 09:25曾炳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头孢噻肟钠小儿腹泻症状

曾炳清

【摘要】目的:观察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80例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为对象,均分为甲乙两组各40例,其中40例采取蒙脱石散治疗,记作甲组;另外40例在甲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头孢噻肟钠治疗,记作乙组。结果:乙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甲组(825%),且乙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腹痛时间等均明显短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可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症状尽快恢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腹泻;头孢噻肟钠;疗效;症状

【中图分类号】 R442.2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054-01

小儿细菌性腹泻属于儿科常见的胃肠疾病,主要是因大肠杆菌、沙门菌等病原体导致的肠道感染,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且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发于两岁以上的儿童[1]。患儿主要症状表现为大便稀薄如水、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患儿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脱水、呕吐、发热等症状,该病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为高发期,患儿急性发作时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可能会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在此主要观察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临床疗效,概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80例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为对象,均分为甲乙两组各40例。患儿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4-10次),大便呈黄色水样便、稀便等,均经诊断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有关小儿细菌性腹泻标准。甲组男患儿21例、女患儿19例,年龄1-8岁,平均(46±12)岁;乙组男患儿22例、女患儿18例,年龄1-9岁,平均(45±13)岁。两组患儿临床一般资料未发现实质性差异,P>005,分组有比较价值。

12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以基础的抗病毒、补液、退热、电解质紊乱纠正等对症支持治疗,甲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根据患儿年龄确定用药量,不足一岁患儿每日一袋,分三次冲服;1-2岁患儿每日1-2袋,分三次冲服;2岁以上患儿每日2-3袋,分三次冲服。乙组患儿在甲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用量根据患儿体重来确定,每日100-150mg/kg,分三次完成静脉滴注治疗。治疗期间注意密切观察病情,防止意外或安全事故发生。

13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指标分为治愈、有效与无效。①显效:患儿治疗3d内,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发热、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患儿治疗3d内,大便次数减少、大便性状好转、大便常规检测显示好转,临床症状明显缓解;③无效:患儿治疗3d后,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症状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恶化。临床有效率为(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数×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和百分比(%)表示,用方差t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甲组患儿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乙组分别为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乙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甲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乙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腹痛时间等均明显短于甲组,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细菌性腹泻是一种肠道感染疾病,由于患儿自身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胃肠道中酶的活性不高,疾病可加重患儿胃肠道负担,引起患儿出现菌群失调,从而出现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当前,临床上在针对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中,主要从维持患儿酸碱及电解质平衡方面入手,针对患儿发热、呕吐、腹泻等进行对症治疗[2]。在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蒙脱石散为临床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职业药,该药可以抑制患儿消化道内病毒、病菌及各种毒素,不仅可以引起致病菌丧失致病作用,且还可以保护患儿消化道黏膜。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很多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体对喹诺酮类抗生素都产生了一定抗药性[3]。另外,由于小儿患者自身生理影响,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可能会给患儿带来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对患儿骨折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针对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中,应重點把控抗生素的使用。头孢噻肟钠属于第三代光谱类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有较高稳定性,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同时与细菌内细胞转肽酶相结合,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交叉反应,从而起到杀菌作用。在本文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甲乙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来分析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临床疗效,结果发现联合使用头孢噻肟钠的乙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仅采用蒙脱石散治疗的甲组(825%),且乙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腹痛时间等均明显短于甲组。由此可见,采用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可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症状尽快恢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蕾.240例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学检测与临床用药效果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04):32-34

[2]何春槐,项黎霞.头孢替安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病效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6):17-18

[3]罗江萍,陈展伟,刘志伟.阿奇霉素与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病疗效比较[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04):57+65

猜你喜欢
头孢噻肟钠小儿腹泻症状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基于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
联合平板电脑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联用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