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8-10-24 09:25刘冬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刘冬梅

【摘要】目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6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评分在0-1分之间的为研究组,评分在2-6分之间的为对照组,对两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抽烟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心房颤史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较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研究组发病至治疗时间、收缩压连续变异性、NIHSS评分、24h收缩压基础值、收缩压平均值以及收缩压基础值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发病至治疗时间、收缩压连续变异性、NIHSS评分等。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249【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074-01

现阶段,在临床中,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方法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1],该方法深受人们关注和重视,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我国在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法仍然较少,而且使用时间偏短,在预后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将探究内容以如下报告形式呈现。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本次6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评分在0-1分之间的为研究组,评分在2-6分之间的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数量比是18:12,年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77岁和43岁,均龄值数是(6125±965)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数量比是17:13,年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76岁和42岁,均龄值数是(6023±845)岁,组间基础资料差异较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方法通常情况下,治疗期间留置导尿管,避免患者因为尿潴留而提升患者脑梗死急性期血压。阿替普酶注射泵注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应在90mg以下,将总剂量的10%在2分钟内完成注射,其它90%采用微量注射泵在1小时内完成泵注,本次研究所选患者治疗期间,均严禁患者服用其它降压药物,避免对血压造成影响。

血压监测:结束溶栓治疗后,通过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24小时内心电状况,溶栓开始2小时内,血压监测时间间隔为15分钟,2小时后,血压监测时间间隔为20分钟,9小时以后,血压监测时间间隔为1小时,监测内容包括24小时收缩压基础值、收缩压平均值和收缩压基础值。此外,通过ECASSⅡ表示血压变异性,其指的是血压变异性的指标收缩压连续变异性,其可以将收缩压随时间变化的变化趋势清楚地反应出来,将3个月时的mRS评分视为终点,预后良好的分值是0-1分,预后不良的分值即2-6岁。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既往病史和其它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

14统计学方法本次试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值分别是t和x2,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表示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既往病史研究组抽烟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心房颤史与对照组差异较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果见下表1:

22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在发病至治疗时间、收缩压连续变异性、NIHSS评分、24h收缩压基础值、收缩压平均值以及收缩压基础值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果如下表2:

3讨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溶栓后预后效果与脑肿胀、高龄、高血压、高血糖以及卒中严重程度有关[2],而且及早恢复神经功能、缩小梗死面积、及早再通血管有助于改善患者溶栓效果。现阶段,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判断指标唯一明确的是发病至治疗时间,该方法具有显著效果,而且3个月内预后效果良好[3]。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抽烟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心房颤史方面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在发病至治疗时间、收缩压连续变异性、NIHSS评分、24h收缩压基础值、收缩压平均值以及收缩压基础值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因素包括发病至治疗时间、收缩压连续变异性、NIHSS评分、24h收缩压基础值、收缩压平均值以及收缩压基础值等。

总而言之,由于本次试验数据较少,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张海燕. 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7, 38(5):509-511

[2]謝江文, 吕国菊, 郑珍婕,等. 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6):486-488

[3]常红, 许亚红, 陈琳.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时间特征分析及护理[J]. 护理研究, 2016, 30(12):1520-1522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