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的效果分析

2018-10-24 09:25闫化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七氟烷氯胺酮

闫化平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需进行手术的患儿78例,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诱导)、观察组(七氟烷诱导),各39例;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对全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对比可以看出采用七氟烷诱导的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实施氯胺酮患儿的麻醉效果;且观察组患儿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4003%,差异显著(P<005)。结论:七氟烷用于小儿手术诱导麻醉和麻醉维持的效果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低,患儿的术后的意識恢复时间也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麻醉;七氟烷;氯胺酮

【中图分类号】 R816.92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106-01

小儿手术中麻醉方法分为基础麻醉、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和低温体外麻醉,其中全麻是通过吸入麻醉药物或静脉推注麻醉药后,抑制患儿的大脑皮质,使得患儿暂时性的失去知觉,麻醉药效过后患儿逐渐会清醒,期间只要患儿的呼吸供氧、血压、心跳等保持正常,对患儿的机体功能影响并不大。七氟烷作为全麻药物,对气管的刺激性小且麻醉的深度调节不易失控,对患儿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均无较大影响[1,2]。相较于七氟烷,氯胺酮适用于无需肌肉松弛的一般小手术麻醉,但若手术过程中用量过大或滴注速度过快均会抑制呼吸甚至会导致呼吸抑制而死亡[3]。本文对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需进行手术的患儿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治疗方案,见正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患儿78例,将这78例需进行手术的患儿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39例为一组。观察组男、女性患儿占比各为20、19例;年龄3-11岁,年龄平均值(651±132)岁。对照组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为(621±133)岁。对比2组需进行手术的患儿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005),由于其对比性不强,则2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12方法手术麻醉治疗前79例患儿均需按照规定禁饮禁食8小时左右,麻醉师均由一人完成操作。对照组患儿均采用氯胺酮进行诱导麻醉以及保持手术过程中的维持麻醉。选择60mg/kg剂量的氯胺酮肌内注射,并通过面罩密闭吸入氧气,流量为2L/min。等患儿的睫毛反射完全消失后,开放静脉通道,注入6ug/kg的东莨菪碱和咪达唑仑01mg/kg。手术过程中若出现体动、心率等情况相对诱导前升高了20%,需即时追加2mg/kg的氯胺酮维持麻醉[4],手术结束后停止给药。观察组患儿选择七氟烷进行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后控制麻醉剂的氧气量为4L/min通过面罩吸入浓度为8%的七氟烷诱导患儿麻醉,等患儿的睫毛反射和意识完全消失后,将氧流量调至为2L/min,同时将挥发罐的刻度调至2%~3%。期间手术过程中若出现心率或体动比诱导前升高20%的情况,需适当增加七氟烷的吸入浓度,手术治疗后停止供给。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需进行手术的患儿的心率、麻醉诱导时间以及患儿的意识恢复时间等,并注意记录患儿手术后出现麻醉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手术诱导麻醉患儿的麻醉相关指标均数,并用t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2组手术麻醉诱导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手术需麻醉的患儿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实施七氟烷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为(7302±765)mmHg、诱导患儿的时间为(168±058)min、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为(891±246)min且拔管的时间为(1437±347)分钟,相较于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的对照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8214±873)mmHg、心率(10282±864)次/min、诱导时间(495±044)min以及麻醉后意识恢复时间等,均占有一定的优势;且相较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3%),观察组患儿在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仅为1538%,差异明显,P值<005。

3讨论

对于患儿的手术麻醉药物的使用,大部分家长都会担心采用麻醉会影响儿童的智商发育[5]。其实根据研究表明人类脑细胞的活动必须是在有充足的氧气和糖原的条件下,故而一旦出现呼吸系统和循环障碍的情况就会出现脑细胞缺氧的情况,缺氧将会严重影响脑细胞代谢,影响脑功能的正常发挥,但现临床关于小儿麻醉手术过程中均会提供氧气,从根源上就避免了患儿脑部缺氧的情况。七氟烷作为吸入全麻药,但术后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和呕吐等不良反应,但气味温和对气道的伤害小,还具有良好的保护心脏和支气管的作用;在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上有很有的应用效果。而氯胺酮经静脉注入给药后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对手术过程中的用药剂量不易掌控,容易出现药物不易代谢而在体内蓄积损坏肝脏和肺功能的情况。

根据我院对进行手术患儿的麻醉诱导和持续麻醉的研究来看,经过对全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对比可以看出采用七氟烷诱导的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实施氯胺酮患儿的麻醉效果;且观察组患儿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4003%,差异显著(P<005)。

总而言之,对需进行手术的小儿患者进行麻醉时,需选择安全性高、剂量易控制且对患儿生命健康威胁较小的吸入全部麻醉药,相较于静脉注入的氯胺酮麻醉镇痛药,七氟烷更值得临床作为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用药。

参考文献

[1]闫新立.应用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效果分析[J].药物与人,2015,28(1):184-184

[2]杨慧勇.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27):5738-5738

[3]杨云.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0):183-185

[4]王春生,谢铁强,潘科.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146-147

[5]汪燕.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药品评价,2017,14(1):32-34

猜你喜欢
七氟烷氯胺酮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七氟烷在临床麻醉中对心脏保护的应用及机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七氟烷用于脑动脉瘤钳闭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小剂量氯胺酮预注对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术前抑郁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