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法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观察

2018-10-24 09:25徐长辉原宁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

徐长辉 原宁

【摘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法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效果。方法:共选择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痊愈25例(占4386%),显效22例(占3859%),有效8例(占1404%),无效2例(占351%),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痊愈10例(占1754%),显效20例(占3509%),有效12例(占2105%),无效15例(占2632%),总有效率为73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法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效果理想,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肠神经官能症;参苓白术散;针刺法;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249【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126-01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可称为胃肠神经症(gastrointestinal neurosis),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道综合征的总称,与情绪、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消化道神经症状症状和机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1],如腹泻、腹部不适、恶心、泛酸、失眠、头痛、情绪紧张、健忘、心悸、神经过敏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也给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2]。西醫治疗本病以胃动力促进剂、调节神经等药物为主,但综合效果欠佳,而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明显。近年来笔者采用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法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收治的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共114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观察组)57例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57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31例,年龄22岁~52岁,平均年龄(385±42)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26±04)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23岁~55岁,平均年龄(388±40)岁,病程8个月~45年,平均(28±0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纳入病例标准①年龄20~60周岁,男女不限。②符合“胃肠神经官能症”的西医诊断标准[1],如有典型的恶心、呕吐、泛酸、腹泻、紧张、焦虑等临床表现,具有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等特点,理化检查排除存在器质性病变。③符合中医学“痰饮内停证”的证候诊断标准[1],症见痰多、精神抑郁、腹中肠鸣、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舌苔白腻等症。④排除对本研究中的药物过敏者,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者,以及合并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选择x2检验、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予以多潘立酮片(规格为10mg/片)10mg,每日3次口服;并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规格为20mg/粒)20mg,每日1次口服;谷维素片(规格为10mg/片)10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观察组给予中医药治疗:①中药内服法:参苓白术散,药物组成:白术20g,党参10g,白扁豆15g,山药20g,砂仁6g,厚朴6g,陈皮10g,茯神5g,薏苡仁2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口服。②针刺法:取气海、上脘、足三里、太冲等穴位,行常规毫针刺法,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3]①痊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恢复日常生活。②显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③有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自觉症状有所好转,但对日常生活仍存在影响。④无效:症状、体征等无改善,或至加重。

32结果观察组痊愈25例(占4386%),显效22例(占3859%),有效8例(占1404%),无效2例(占351%),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痊愈10例(占1754%),显效20例(占3509%),有效12例(占2105%),无效15例(占2632%),总有效率为73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4讨论

胃肠神经官能症是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常见功能性疾病之一,无器质性病理改变,是因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所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常[4],病情发展缓慢,而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依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及表现,胃肠神经官能症可归属于中医学“痞满”、“嘈杂、“呕吐”、“泄泻”、“脏躁”等病证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优思过度,或饮食失宜,或劳累过度,导致脾胃受损,不能输布运化,水液代谢异常,日久化生水湿、痰饮等实邪,内阻于中焦,上可扰动神机,中可阻碍气机,下则清浊不分,导致疾病的发生而见诸症。故笔者采用参苓白术散治之,健运脾胃,化痰祛饮;配合针刺法以增强扶正祛邪之力。综上,采用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法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史耀勋,田谧功能性疾病中医诊治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85~90

[2]吴元华柴胡疏肝散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96例胃肠神经官能症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277~278

[3]黄冬娟柴胡桂枝汤辅治胃肠神经官能症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8):1462~1463

[4]陈路军,孙智玲附子理中汤合四逆散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6,32(12):12~13

[5]石玉玲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94~95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