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法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8-10-24 09:25王敏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肾气肾炎西医

王敏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健脾益肾法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的36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联合中医健脾益肾法治疗的36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观察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健脾益肾法治疗疗效显著,临床可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健脾益肾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322.6+1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126-02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该病具有发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病情迁延等特点,该病可造成患者肾功能的减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多采用西医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1]。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理念,本研究对收治的36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健脾益肾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以上患者经辨证分型均属脾肾气虚型,以腰脊酸痛、水肿、神疲乏力、纳呆为主症,以大便溏薄,尿频、夜尿增多为次症,舌症见舌质淡,可见齿痕,苔薄白伴脉细。将以上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6

~70岁,平均年龄(4878±1025)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254±048)年。观察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4921±1011)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248±05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具体包括:利尿、控制血压、抗凝、糖皮质激素、维持酸碱平衡和调节水电解质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健脾益肾法治疗,具体给予健脾益肾汤治疗,方药组成如下:生黄芪、党参、茯苓、薏苡仁各30g,白术、熟地、山茱萸、淮山药、金樱子、怀牛膝各15g,甘草6g、水蛭3g、三七粉3g。水煎取汁,每日1剂,每剂400mL,分早晚服用。30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①对比两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如下:症状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肾功能指标较正常水平不超过15%,24小时尿蛋白含量减少高于40%判定为显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肾功能指标有所改善,24小时尿蛋白含量减少低于40%判定为有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肾功能指标和24小时尿蛋白含量没有变化判定为无效,显效例数加有效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即为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3例。即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78%)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更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GFR、Scr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164±065)g/24h、(082±045)g/24h;BUN分别为(954±217)mmol/L、(682±156)mmol/L;Scr分别为(15278±5023)mmol/L、(10645±4537)mmol/L;即观察组以上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祖国医学“血尿”、“水肿”等范畴,该病是因先天之本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机体所致,前者导致阴阳失调,后者导致气机失调。中医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将其分为多种类型,脾肾气虚型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类型,健脾益肾、利水消肿,同时补气活血、固本祛邪是治疗该病的主要原则。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西医治疗方法,但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临床亟待探索和实践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健脾益肾汤治疗,该方药主要由生黄芪、党参、茯苓、薏苡仁、白术、山茱萸、淮山药等组成。方中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利水消肿、益气固表之功效;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解毒散结;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山茱萸补益肝肾、调气补虚;淮山药补肝益肺[2];水蛭,三七活血化瘀,抑制系膜增生。以上诸药合用,扶正固本,益脾补肾,从而起到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观察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比单纯采用西医疗法临床疗效更优。综上所述,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健脾益肾法治疗疗效显著,临床可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宝渊.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0):123-124

[2]姚振海,胡子衡.中医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7):155-157

猜你喜欢
肾气肾炎西医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