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裂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8-10-24 09:25赵裕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肛裂临床效果

赵裕春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肛裂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研究组采取中医挂线疗法,对照组采取肛裂切除术,比较两组出血量、疼痛程度、复发率等。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04±97)mL、术后24 h内出血量(32±03)mL,疼痛评分(285±43)分,愈合时间(143±32)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肛门功能控制不理想率25%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裂,疗效肯定,出血量少,操作简单,值得应用。

【关键词】中医挂线疗法;肛裂;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7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128-01

肛裂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小溃疡,主要临床症状是便后肛门疼痛剧烈、出血、便秘等[1-2]。而肛管浅表裂伤不能视为肛裂,因其能很快自愈,且常无症状。肛裂好发于肛管后中处。临床治疗主要是扩肛术、肛裂切除术等,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不过各有利弊,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可采取手术治疗,而中医挂线疗法是中医特色传统的治疗方式[3],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探析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肛裂患者,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68岁,平均(363±67)岁,病程1个月~26年,平均(124±32)年;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8~67岁,平均(365±65)岁,病程1个月~25年,平均(123±31)年;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研究组采取中医挂线疗法。嘱患者卧位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应用1%利多卡因30 mL,成功麻醉后,对患者肛管进行消毒,扩肛,再给予患者肛门指诊和肛门镜检查,在患者肛裂后位距肛门外缘做切口,约10 cm,操作者左手食指插入患者肛内进行引导,再将球头式探针自切口处穿过底部,其深度至外括约肌皮下部位与内括约肌处,探寻后位肛窦位置,应用左手食指将球头式探针抵住在6点位肛窦处穿出。之后将探针折弯,切开患者肛缘组织,并将肛裂病变组织进行切除。在探针上挂上带橡皮筋的线圈,再进行退针,将引线至肛门外,此时拉紧橡皮筋内外的两端,应用丝线进行结扎,再将其多余的线剪去。观察患者无活动性出血后,应用凡士林纱条进行上敷,对创面进行加压固定。

122对照组采取肛裂切除术。术前准确及麻醉方式同上,操作者左手食指插入患者肛内进行引导,应用手术刀将肛裂病变的组织进行完全切除,同时将外括约肌皮下部和一部分内括约肌进行切断,注意将皮缘进行修剪,呈现V形,保证患者引流通畅,同样使用凡士林纱条进行上敷,对创面进行加压固定。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内的出血量情况,并进行记录,采取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统计愈合时间,记录复发情况。肛门功能控制采取模拟粪便控制试验。

14统计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对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正態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以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04±97)mL、术后24 h内出血量(32±03)mL,疼痛评分(285±43)分,愈合时间(143±32)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术后肛门功能控制情况及复发率比较研究组肛门功能控制不理想率(1/40)25%与对照组(4/40)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0%,与对照组(1/4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应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肠疾病非常常见,是中医治疗的特色方法,主要应用于治疗肛裂及肛瘘。简单讲就是应用丝线、药线或者橡皮筋在瘘管内扎紧,利用其张力将组织以进行性方式坏死断裂,进而达到切开引流的效果。其机制是:①异物刺激作用;②慢性勒割作用;③引流及标志作用。该方法分为松弛挂线和切割挂线两种方式,松弛挂线方式主要是应用于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割挂线疗法是指应用挂线张力作用对括约肌进行切割,在形成纤维化后可以保证括约肌断端不会分离[5]。

临床上对于肛裂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肛裂切除术和肛裂侧切术,该研究中,研究组采取中医挂线疗法,对照组采取肛裂切除术,中医挂线疗法操作简单,术后及术中出血量均少,疗效确切,这与黎耀成研究研究中采取中医挂线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223±45)mL、(31±01)mL。研究组肛门功能控制不理想率25%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伍登科研究中,中医挂线治疗组肛门功能控制不理想率29%,显著优于对照组12%,且两组复发率也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裂,疗效肯定,出血量少,操作简单,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仍海.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裂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0,51(5):416

[2]胡智.挂线术治疗肛裂90例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8(4):196

[3]廖银峰.中医挂线疗法治疗120例肛裂患者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7):1243,1246

猜你喜欢
肛裂临床效果
肛裂可以自愈吗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30例肛裂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肛裂防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