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的临床研究

2018-10-24 09:25赵连秀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抑郁焦虑心理护理

赵连秀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AS软件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在干预基线及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焦虑得分及抑郁得分。结论:在干预基线,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得分、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SAS得分及SDS得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心脏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为推广应用这种干预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实践。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脏病;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

R715【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190-02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大体可以分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研究指出,心脏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慢性病患者[1]。焦虑抑郁的发生会延缓疾病的康复、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心脏功能,严重者会导致残疾及死亡。所以对心脏病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就成为医学界一直努力攻克的难点。护理照护可以辅助治疗、优化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实证研究证实,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但是将这种干预方案应用于心脏病患者并探究其效果的研究并不多见,且既往研究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课题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100例收入我院心内科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以探究其对改善焦虑及抑郁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并考虑干预过程中20%的失访率,在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间,研究者选择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等于40岁;②机体状况及认知正常可以配合干预并填写问卷者;③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使用SAS软件将这10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试验组包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792±1245)岁,平均患病年限(462±123)年。对照组包括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663±1032)岁,平均患病年限(502±078)年。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在干预基线做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该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规定,得到心内科主任的知情同意,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的健康指导、饮食护理及用药指导等措施。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评估与方案制定,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病情进展情况,并根据焦虑抑郁量表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针对患者出现的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行耐心的疏导,消除其不良心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年限、受教育程度等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2];(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治疗环境,病房温度控制在26℃,湿度保持在55%-70%,通过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消除患者对医院病房的陌生感,降低其对医院的排斥感;(3)亲情支持,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家属、亲戚的思想工作,向其介绍该病的基本情况,鼓励其多对患者表示关心、理解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便于更好的接受配合治疗[3];(4)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聆听患者的心声,对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观察指标

选择心理状况作为评价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指标。使用焦虑、抑郁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SAS及SDS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价,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经验证,该量表在本人群中的信效度较好。

14统计学方法

焦虑得分、抑郁得分是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双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疾病谱的改变,心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疾病的严重危害且发病率较高,现已成为全球医务人员的挑战。抑郁是心脏病患者伴发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究其原因,这主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改变及机体呈现炎症状态、患者在疾病发作期的疼痛、对疾病复发的恐惧等有关,所以罹患心脏病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临床除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外,对其实施护理干预也是很有必要的[4]。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进行调节来疏解其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后结果对比可得,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心理状况。

综上,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心脏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为推广应用这种干预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实践。

参考文献

[1]阚媛媛,亓志玲.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03):76-78

[2]杨婷婷,冯居正.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3):143-144

[3]吴秀芬.探讨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7):245-246

[4]杨桂荣.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1):1403-1404

猜你喜欢
抑郁焦虑心理护理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