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2018-10-24 09:25肖红霞滕旭刘宇李菁雅李欣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

肖红霞 滕旭 刘宇 李菁雅 李欣

【摘要】目的:探讨在诊断和治疗消化道早癌过程中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接受消化道早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参照组75例患者给予外科剖腹手术治疗,研究组75例患者给予消化内镜技术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使用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用消化道内镜技术可以缩短住院和手术时间,缓解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消化内镜技术;外科剖腹手术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224-01

近年消化科的问诊量逐年上升,消化道早癌患者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针对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早期的治疗和诊断直接影响预后效果,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消化道早癌诊断的准确率,并且具有出血量少,手术伤口小,恢复速度快,出院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特点,因此成为诊断和治疗消化道早癌的重要使用工具[2-4]。本文旨在对治疗消化道早癌中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自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接受消化道早癌治疗的患者15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75例。参照组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40~60岁,平均(445±21)岁。研究组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42~55岁,平均(451±2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病情在被确诊以后,接受白光检查。一旦出现比较可疑的问题,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活检。然后,以病理学检查为依据,进行内镜技术检查。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内镜检查,在退镜时一旦有病变出现,需要对病变进行及时活检。然后再对所有患者实施NBI技术,通过观察病变位置的小凹和周边小凹,病变范围能够得到清晰的显示。在检查时如果有蓝中带白的斑片区,需要再行NBI-ME观察。可见上皮表面步有蓝色脊状结构,则在浅蓝色的区域取活检。通过对NBI内镜技术、常规内镜的利用,对患者的毛细管形式、病变形态和胃凹分型进行观察,并将相关记录工作做好。

121参照组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外科剖腹手术治疗,将病变组织切除,并依据肿瘤所在位置,给予合理的切除,然后进行消化道重建[5]。

122研究组给予研究组患者消化内镜技术,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镇静或者静脉麻醉,使用内镜进行诊断,对患者的病变组织范围加以观察,在得到具体确认之后染色处理病变组织,界限的标注要在病灶外的2 mm处,在黏膜下层中注射1:1×104肾上腺素盐和3 mL靛胭脂。最后,应用透明帽法或全套电凝法将凸起的病变组织全部切除。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研究组明显少于参照组;在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了出血现象,而参照组则有2例患者发生感染,1例患者出现出血,2例患者出现穿孔,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3讨论

黏膜下层比浸润深度要高,或者是只在粘膜层的癌症则是指消化道早癌,在临床中常见的类型有三种,分别是早期大肠癌、早期食管癌以及早期胃癌。如果治疗方法应用的及时有效,则可以有效的促进用速率降低。因此,对于消化道早癌患者来说,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对消化道早癌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常会应用到常规内窥镜技术和NBI内镜技术,NBI内镜技术可以快速地检查出早癌病症,安全性较高,可以将病灶更快捷地取出。传统内镜在诊断患者病症的过程中主要是应用白光内镜,没有太高的诊断率,而随着出现的EUS、NBI等技术,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上升,因此,内镜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应用消化内镜技术,可以将消化道黏膜表面处的微细腺形态、微血管等清楚的显示出来,对“活检”非常有利。与此同时,还可以对胃肠道间质瘤和消化道早癌的黏膜下浸润程度进行更好的鉴别;除此之外,应用该技术还可以一次性切除病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内镜技术中窄带成像是一种新型技术,对未染色黏膜的比较有增强效果。放大色素内镜可以呈现出肿瘤微小结构的变化,进而对胃黏膜的微小变化进行捕捉。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學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用消化内镜技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早癌患者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外科剖腹手术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在诊断和治疗消化道早癌的过程中,通过对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将住院和手术时间缩短,而且还可以使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浩,邹文斌,刘枫,等.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5):530-538

[2]韦凯扬.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20):259-260

[3]黄淼.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15,6(22):194-195

[4]孙趁意.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61-62

[5]刘毅,颜天琼.内镜新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治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