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化过程

2018-10-24 08:49李琦
卷宗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主要矛盾演化过程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的开启,意味着新的奋斗目标和新任务的出现。而新时代的所有目标和任务,都必然衍生于一个特定中心,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能否正确认识和精准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能否科学定位这一时期的工作中心和根本任务。

关键词:新时代;主要矛盾;演化过程

基金项目:2017年度辽宁维稳立项课题“辽宁省国企改制引发的劳资矛盾及其化解路径”(项目编号:2017lnwwkt-yb10)

1 前言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只有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才能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制定符合人民大众需求和符合社会实际的前瞻性国家战略措施,从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必须从矛盾的观点出发,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过程,对于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过7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我们已经告别了贫困时期,跨越了温饱年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富裕时代大步迈进;我们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目标,并正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化过程

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矛盾也是不断发展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转换亦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重大的结论性判断共有三次。

2.1 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早在1937 年,毛泽东就指出,“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①。在毛泽东著作中,体现矛盾重要性的论述更是数不胜数:“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②;“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③;“任何研究和决策,都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②;“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②。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也基本建立起来。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党中央作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的正确判断,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第一次重大的结论性判断。这个判断对我国形成以发展生产力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对形成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思路,对完善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战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为之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回正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2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表述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恢复和继承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共產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又一次重大的结论性判断。这一重要论断为当时实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上,初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同时也广泛地调动和充分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了当时令世界为之震惊的“发展奇迹”。

2.3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社会各个领域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在20世纪末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在21世纪初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而且在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这一系列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不仅需求的数量明显增加,而且需求的质量显著增强;不仅对单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而且对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多层化、多样化要求与日俱增。但目前我们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难以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保持长期不变的论断被重新书写成为历史之必然。

习近平同志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创造性地阐释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④的重大论断。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第三次重大的结论性判断。这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内涵更丰富,关注范围更宽泛,聚焦问题更精准,描绘愿景更鼓舞人心。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彰显了我们党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表明了我们党推进伟大事业的决心勇气,明确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的政治立场,凸显了我们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抱负。

通过阐述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三次重大的结论性判断,深刻揭示出中国发展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演变过程,也为我们党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的开展相关战略工作提供了客观理论依据。

3 结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历经很长的时间跨度,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相应的特点,形成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立足于新时代、新背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作出新的判定,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把握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聚焦和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系列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各方面需求,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全局、党的兴衰成败和人民幸福的大业、意义深远巨大。

我们需要认识到虽然社会主要矛盾了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改变。因此,我们必须从矛盾的观点出发,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过程,对于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2.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0-322.

[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作者简介

李琦(1993-),女,山西临汾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主要矛盾演化过程新时代
生命的演化过程
模因论视角下韩语“먹다”表“喝”动作演化过程研究
时间非齐次二态量子游荡的演化过程分析
重庆万盛石林的形成时代及发育演化过程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正确处理关键与次要间关系是确保航天装备质量的科学方法和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