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导课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2018-10-24 02:00陈未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陈未英

[摘 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导课是第一环节。导课环节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教师应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课形式:借助直接式导课,帮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借助媒体式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活动式导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高中历史;导课;直接式;媒体式;活动式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18)25-0072-02

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导课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导课是历史课堂中非常关键也非常基础的一个环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是否可以优化导课环节,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目前,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导课环节的重视度不够,没能让导课环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现状,下面探讨一下如何开展导课环节。

一、直接式导课——感知学习内容

直接式导课就是教师对历史事实进行讲述,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教学内容导入进来。直接式导课的目标非常明确,即通过开门见山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引入进来,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直观化的感知。

1.利用故事,直接导课

历史课程的故事性通常都很强,《百家讲坛》这一节目能被大家所熟知,原因就是它将历史事件通过口述的方式变成了故事,进而激发了观众的兴趣。我国历史悠久,可以运用到历史课堂上的故事非常多。教师在课堂的导课环节可以引入和本节课相关的历史故事,并对其进行深化,如此一来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并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不过,一些故事可能和历史事实不符,所以,教师选取的历史故事要保证其合理性,并围绕教学目标对历史故事进行适当加工,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历史知识。

例如,在对《戊戌变法》这一课展开教学时,笔者借助历史故事来进行导入:当时慈禧不赞成戊戌变法,于是对维新党人进行大肆捕杀,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这六人被称为“戊戌六君子”。学生听完这一故事之后内心就会产生疑问:慈禧为什么会杀害“戊戌六君子”呢?如此一来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记忆得更加深刻。

2.联系生活,直接导课

很多人认为,历史这门课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所以历史课程的现实意义很小。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历史这门学科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习历史可以对现实生活起到借鉴作用,将历史知识束之高阁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历史这门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时,应基于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引导,找到历史课程和现实生活的相通之处,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传授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基于现实生活,问学生上学使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有些学生搭乘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车,有的学生使用的是自行车。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人类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都使用了哪些交通工具。通过历史课程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可以让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

二、媒体式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媒体式导课是指借助多媒体器材,将丰富的故事和历史人物等展示给学生。学生对视频和图片材料一般都会非常感兴趣,运用多媒体导课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1.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完成导课

相对语言来说,视觉信息更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刺激和感受,同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因此,历史教师在导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进而让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这一课时,笔者先给学生展示了《蒙娜丽莎》这幅画。学生对这幅画非常感兴趣,于是笔者借机将这幅画的相关背景和出名原因介绍给学生,通过知识问答形式来进行导课。

2.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完成导课

在导课中播放歌曲可以营造一个欢快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和深化,同时将音乐和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发达的古代农业》这一课时,笔者先将《天仙配》这一戏曲播放给学生听,通过戏曲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该戏曲对田园生活和女子劳动的辛苦进行了描述,这会让学生产生联想,促使学生主动了解我国古代的农业生活,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图片和音乐进行导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以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从而让他们的历史学习更高效。

三、活动式导课——促进自主学习

新课程提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在进行导课时,要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引导学生自主地对历史进行研究和探索,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

1.角色扮演式导课

教师在导课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完成历史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获得更深的学习体会,同时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记忆历史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虽然学生的角色扮演和历史有差距,在细节上不能够和历史事实完全一致,可能会造成谬误,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地选材,同时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就能让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从而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宋太宗或者宋太祖,思考在当时的分裂割据结束之后如何才能避免再次出现土地分割,如何才能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等问题。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基于这些问题出谋划策。设置这些问题,能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意见,得到的结论是:只有完成对财政权、司法权、行政权和军权的集中才可以保障国家的完整和统一。这一内容属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借助这一方法让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加深了他们的记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互相讨论式导课

教师可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从而导入新课。问题可以由教师来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来提出。不过针对该导入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很多的准备。为了保证问题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对问题精挑细选,这样要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而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采取点对点的讨论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对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培养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这一课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然后将问题告诉学生:北美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有什么异同点?一组学生对相同之处进行查找,另外一组对不同之处进行查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通过搜集和查阅课外资料来解决问题。接着两个小组进行合作,在最后总结归纳出各自小组的结论。这样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知识库得到了丰富,促进他们深入地研究了本节课的课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3.学生演讲式导课

教师可选一位学生从教师的角度,站到讲台上对课文进行讲述,让其他学生听他讲课,这样的导课方式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演讲式导课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的口才得到锻炼,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不过,就像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演讲式导课也有缺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注意论题的选择,论题要避免大而空,不能让学生去抄袭互联网上的研究结果,要确保学生是通过思考才得出相应结论的。在学生完成演讲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开展新的教学环节。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供选择的导课方式有很多种,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仅使用一种导课方式,也可以多种导课方式同时使用。在选择导课方式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导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对导课进行精心的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试论高中历史教育的构建模式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浅谈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