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网络理性之声理智之光

2018-10-24 07:47本刊评论员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40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网民舆论

本刊评论员

近来,围绕几起社会性事件的网上舆论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北大第一医院医生遭病人和家属殴打后还击,警方介入后迅速对涉赚伤人者依法予以惩处,对此事件,网上起哄传谣者、责骂医院医生者近乎绝迹,而支持医生、支持警方依法处理的声音成为绝对的主流舆论。一名女生在微博上投诉被出租车司机赶下车还遭到了辱骂,但是网友们在看了她贴出的视频后,发现女生自己未带现金并坚持要司机违法停在禁停区域等候,司机为避免高额罚款,要求女孩下车且未收取车费,网友们对女孩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评而对司机的行动则表示了情理上的支持。

窥一斑而知全豹。网络舆论场上的理性转向,折射出多年来政府、社会和广大网民携手努力,治理净化网络生态的持续努力,如今成效可见。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应运而生、方兴未艾。信息和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交往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多中心、爆发式的信息传播让网络在成为信息扩散的最快渠道之时,也成为社会舆论嬗变的最大变量。中国网络空间一度存在大量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网络舆论场的良莠不齐和生态“污染”,不仅压制了理性之声,网络戾气负面效应向现实世界的溢出,削弱了个人的静心和沉思,也疏离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关切。近年来多措并举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环境治理,正是意在使网络舆论风气显著改善,民众网络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毫无疑问,随着网络更加深刻地嵌入到人类生活的基本场景之中,互联网世界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之一,需要所有人共同精心呵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术是网络发展的立身之本,也应成为进一步治理网络舆论生态的首要倚仗。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平台和政府监管部门都不断升级优化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舆论引导和数据挖掘预测等方面技术,为提升网络治理能力奠定了基础。面对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相关的监管和引导技术手段也必须与时俱进,充分挖掘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潜力和能力,为保障网络舆论场的“天清气朗”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与工具选项。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互联网绝非法外之地。为了治理好网络生态,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管理法规,为网络空间规制化和网络舆论理性化划定了法律红线、确立了行为底线。进一步呵护好网上的理性之声、理智之光,还要善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敢于向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网络不良言论与行为亮剑,让法治的阳光助力网络正能量茁壮生长。

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人永远是决定成败的第一要素。网络舆论场的生态呵护,最终取决于每一位网民的网络素养。着力引導和培育优秀的现代网民素养,是保证中国网络舆论环境长期向好、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的治本之道。要引导广大网民学会理性分析网络信息和多方求证辨伪,不盲从不轻信。网络信息本身,其时效性和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常常难以兼顾,真相在网媒尤其是自媒体的传播中,就像“剥洋葱”一样,永远像“镜中花水中月”,朦胧之美虽怡人,弱水三千却难取一瓢。有时甚至自相矛盾,常常逆转,使受众无所适从。因此,一个成熟的现代网民,需有面对网络情绪滚动,也能让烦乱浮躁之心沉静下来的理性,要练就一双智眼,学会辨识可信信息。此外,培养网络素养还要大力提倡文明上网,每一个人都应在网上做到守法守纪、尊重社会基本道德和公序良俗,确保激浊扬清,共同呵护网络生态,让谣言和戾气失去市场,让网络正能量发扬光大,风清气正花满园。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网民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