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同堂的“七中”故事

2018-10-24 07:47王辉辉胡立玠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40期
关键词:雷波网校远端

王辉辉 胡立玠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中学高二年级学生通过远程网络聆听成都七中老师讲课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中学,高二(16)班的晚自习上。物理老师王勇成播放了其上午随堂录制的成都市第七中学(以下简称成都七中)网校教学视频,供同学们学习,而他则在旁随时讲解难点问题。

这样的网络教学。令雷波中学的学生们得以与400多公里之外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成都七中的老师主讲,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讲解。”王勇成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全国多个老少边穷地区,通过成都七中网校同步分享课堂教学资源的学校有240多所。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是信息技术。

“成都七中和落后地区的学校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同时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真正做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令教育更加公平。这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也应该是其方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杰夫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评价道。

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超90%

1982年,教育部派专家组参加国际教育会议,专家们从会议上带回了一句足以点燃教育界的话,“计算机将成为人类的第二语言”。

很快,全国范围内就掀起了一场计算机教育的浪潮,许多中学纷纷开设计算机语言课程,教育部也选定5所部属中学进行计算机教育试点。

1984年,邓小平在上海市视察时说,“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这句话开启了一个时代。中国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产业都因此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张杰夫说。专门供中小学生学习使用的中华学习机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但在他看來,当时的教育和信息化还是两张皮,“教育还是工业时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增加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学,算不上真正的教育信息化。”

真正的改变发生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互联网开始大规模接入中小学。电脑、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教学设备也开始大范围普及。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曾公开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国省级财政投入教育信息化经费达到40多亿元。

他还透露,2012年,中国第一个教育信息化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后的五年内,中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0%、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增加到83%,每百名中小学生拥有计算机从8台增长到12台。

设备和网络的普及,使信息技术开始真正影响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在一些地方,计算机开始融入并影响课堂教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红接从私企离职,于2000年创立了成都东方闻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闻道),后来成为成都七中网校的运营方。

这家公司最初主要面对C端教师用户做多媒体课件,也就是把教师的教案用flash软件做成动画。在与学校教师接触的过程中,作为总经理的王红接发现,一些学校开始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务管理了。

“我当时觉得。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异地同堂、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的时机到了。”王红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一定要真实还原名校的课堂”

尽管教育信息设备和网络的普及率大大提升,但在张杰夫看来,教育信息化的效果还不那么乐观。

首先是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本刊记者也曾在基层调研中了解到,许多乡镇和农村学校的计算机、电子白板都只是摆设,一些学校教室里配备的电脑一学期也开不了几次,基层校长们无奈地将这一现象称之为“落灰的信息化”。

其次,即便是在城市,大多数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仍属于浅层次应用。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大多还承担着呈现、展示、传递知识和信息的作用,按照中国教科院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评估,“90%以上的中小学信息化还处在培养记忆、理解等低级思维能力阶段。”张杰夫说。

不知道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影响教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优质资源,是许多中小学校长和老师们的困惑。

王红接认为,课堂是一个学校优质资源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如果学生不在同一个课堂上,就没有办法真正实现教育均衡,“要共享名校的优质资源。就一定要真实还原名校的课堂。”

于是,成都七中网校采用全日制远程直播的教学模式。成都七中负责组织教学,东方闻道则负责搭建技术系统、设计教学模式、运营现场教学。

为了实现多地同堂,成都七中网络班各个科目的备课组长每周都要通过网络,和远端240多所学校的教师同步备课,课堂教学要全程直播,课后则要同步作业、同步考试。

在技术上,东方闻道选择了稳定且经济的卫星通信方式。“随着远端学校的增加,卫星的成本会被摊薄,而互联网却是接入的点越多成本越高。”王红接说。

为保证直播教学效果,东方闻道在成都七中建立了导播中心,并组织专门的服务队长期驻守在远端学校。导播中心负责对接成都七中、传输课堂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料,并为教学图像的采集提供技术支持。远端服务人员则通过不间断的走访,帮助当地学校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创造90%的一本过线率

对远端学校来说,并非接入成都七中网校就万事大吉了。

2003年便接入成都七中网校的雷波中学,用了近10年时间才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远程直播教学模式。

雷波中学校长徐华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坦言,当年接入成都七中网校后,老师和学生们都不太适应,效果也不明显。徐华认为,雷波中学学生的基础与成都七中的孩子们相差太远,“2018年秋季入学,中考总分950分,雷波中学高中部的录取分数线是300多分,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排名倒数第二。”

因此,与成都七中同步教学后,学生难免会感觉课堂教学容量大、难度高,“很多学生~上来都蒙了,自信心大受打击,效果反而不如以往按照他们的水平教学来得好。”徐华说。

教师们上了几节课,看不到效果,也很容易产生“这也没什么”的心理,因此也不愿意真正地作为远程直播教学的辅助者,跟着成都七中的教师学习。

“这需要学校领导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强力推动落实,同时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合直播教学进行灵活调整。”徐华说。

为了解决学情问题,雷波中学在学生入学后,重新组织分班考试,将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编为网络班,同时尽可能配备教学水平最高、愿意尝试新教学模式的教师,并鼓励教师大胆探索。

王勇成每次上课前都会研读成都七中的教案及PPT,遇到较难章节时,会要求学生预习。“老师对课程进行预判后,自己先学习,并列出重点难点。”徐华介绍道。

有时候,一节直播课王勇成要分成2节才能上完。为保证不影响整体进度,雷波中学在排课表时,如果白天某科目有直播课,晚上就会安排一节晚自习,重播录制下来的直播课,让学生复习,而老师则从旁查缺补漏,即时辅导。

通过这样的方式,异地同堂在雷波中学开始呈现出令人惊喜的效果:2014年,雷波中学培养出了该县历史上第一个本土成才的清华大学学生;2017年高考中,雷波中学网络班53名学生中,48人过了一本线,过线率超过90%,其中19人高考分数超过600分。

“这在以前无法想象。”徐华说。

从“跟跑”走向“领跑”

此外,东方闻道还先后与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以下简称育才学校)、成都市实验小学、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探索远程教学。

与高中不同的是,初中、小学、幼儿园都采用了录播形式。

育才中学和成都实验小学会把合作科目的常态课教学录制下来,当天下午由东方闻道打包发送给远端学校。远端学校的教师看完并整合消化后,第二天通过课堂教学传输给学生。每周两个学校则会组织教师与远端教师进行议课交流。远端如有学校未接收,或接收后未看完,后台都能实时看到,也会有数据记录,便于远端巡回的服务人员了解情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东方闻道和成都七中、成都实验小学也在尝试探索建设打破学校围墙的泛在学校,发展智能教育。

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宣布中国的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

“20时代的核心要义就是开启智能教育新征程。”张杰夫认为,随着教育信息化迈入20时代,也意味着中国的教育信息化走在了前列,从过去的“跟跑”开始走向“领跑”阶段。

事实上,这一趋势早已显现。自2015年以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连续3年在中国青岛举行,且在2015年,与会的50多个国家签署了《青岛宣言》,2017年通过了《青岛声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2015年的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高度赞扬了中国政府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肯定了中国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果。

雷朝滋曾在公开会议上提出,210行动计划启动后,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将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从提升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

张杰夫认为,教育信息化未来可期,届时信息技术将真正推动教育改革,改变工业时代所形成的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雷波网校远端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效果、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的影响研究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雷波RMI泵站大修的技术控制点探析
华为应用市场全面接入沪江网校产品
比利时:对父母收更名税
“留守儿童”基础教育探索与挑战
“火种计划”启动 扶持小微网校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59例临床观察
北京四中网校:在线教育路上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