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与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8-10-25 12:25何季
学周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课堂效率

何季

摘 要: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课本为中心,迫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大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学课堂的教学要求,更无法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来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由于“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对师生的素质有较高要求,因此,它的应用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针对大学课堂的特点,对“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學课堂里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及初步探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自主学习;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1-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1.001

一、问题的提出

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交流,这大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课堂更是由于课程内容较多、相关理论较难理解、理论和实践结合困难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不高,使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近年来,高校教师在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尤其是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引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学习,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上和老师积极的交流和互动。当然,如果教师面对的是经验积累较少的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直接采用这种方式将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这时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基于此,“从老师讲解基础理论、到师生互动交流、再到学生分组讨论”这种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被应用到课堂上。本文从大学课堂的特点入手,对“启发与互动式”教学进行了概述,并针对这种教学方式在大学课堂上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二、启发与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转变角色,由原来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鼓励者,学生则要全身心投入到课堂,积极地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及时给老师信息反馈。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它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和合理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知识并非单一形式的灌输,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理解来加深印象。而互动式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是解放课堂、改革课堂、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很高的要求,而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与“学”的完美融合,需要经历“教师讲解基础理论、师生互动交流、学生集体讨论”这样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基础知识讲解阶段,要求教师不但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不至于使课堂氛围过于枯燥乏味,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则要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和思考,这样在听课的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够抓住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在师生互动交流阶段,学生对于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应当随时举手发问,这种情况并非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而是在“问”的过程中,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给予肯定和解答。当然,老师也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随时向学生发问,无论“问”的主体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使课堂教学顺利向前推进,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在这一阶段可以开始考虑翻转课堂的应用,主要使学生开始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转变。学生站在讲台上,可以针对教材上内容通过报告等形式和老师、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也可以针对某一现象或者前沿问题展开讨论,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新的观点,并针对某一观点给出自己的意见,以把握整个课堂讨论的进程。在这个阶段,老师负责掌握整个课堂的进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展开讨论。

在集体讨论阶段,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彻底转换。对于学生来讲,要求他们有足够的阅读量来了解事件的背景,这样才能在讨论过程中毫无阻碍的参与和表达,只有准备充分才能自信的展示自己,才能清晰准确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这种形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要为互动做出努力,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鼓励者、引导者以及帮助者等角色。此阶段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将头脑中的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教”与“学”的交流,需要“教”对“学”的引导。在“教”上,老师要做的是怎么能够使学生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除了老师自身授课的内容和形式外,还要使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感。老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有及时的反馈,遇到不理解的问题马上和老师沟通交流,这有助于老师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调整和改进方法。在教师的不断启发下以及“教”与“学”的不断互动下,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必然会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对问题由被动思考向主动思考转变。当然,除了在课堂上的互动外,老师还应该注意和学生课下的交流,以便更加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 龙敬.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14(10).

[2] 杨丹,陈飞,黄建平,等.“以学生为中心”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功能复合材料》课程中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7(7).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课堂效率
论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