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背景下军用标准化发展策略探讨

2018-10-26 06:08军用标准化融合发展课题组
国防科技工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用军民

军用标准化融合发展课题组

军用标准化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习总书记曾多次对完善军民通用标准体系作出重要指示。要充分认识新时代的形势特点,深入贯彻落实“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整合,统筹存量增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的要求,深刻把握军用标准化的发展规律,努力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以推动军民融合战略深入实施。

标准化作为人类主观追求统一化和秩序化的一种行为,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是引领科技进步的“方向标”,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规范社会治理的“红绿灯”,是便利经贸往来的“通行证”。

党中央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标准化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强调“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有制高点”。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要求“完善军民通用标准体系”。在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建设”。在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着重强调“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整合,统筹存量增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军民融合战略发展纲要》,对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部署。

军用标准化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专门针对军事需求,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和军事活动开展的标准制定、实施、监督等一系列相关活动,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们需要深刻把握军用标准化的发展规律,树立完整的历史观和现实观,进而用标准化工作切实推动军民融合战略实施。

军用标准化发展历程和现状

我国军用标准化发源于1931年的官田兵工厂,80余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孕育、创建、发展三个时期。

孕育期(1931年-1949年):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并实施一些“准标准”,标准化理念逐步孕育,支撑人民军工逐步实现弹药补给和部分枪炮自给自足,支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创建期(1949年-1978年):建国后,国防和军队建设历经苏联援建和“三线建设”两个阶段,逐步走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总结凝练设计、生产、试验数据和经验,制定了一批军工部门标准,支撑强大国防和军队建设。

发展期(1978年至今):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这一时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转型(1978年-1999年),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平战结合,以民养军”,开始学习国外先进标准,以国家军用标准、军工行业标准为主体的军用标准体系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二是蓄势(1999年-2012年),随着我国自身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壮大。武器装备建设进入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大力推进各大重点工程实施。为了适应军事发展的需求,军用标准化工作必须适应需求的发展。三是壮大(2012年至今),十八大以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标准化在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深化标准化改革,全力支撑强国强军建设。

目前,我国已形成由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工作体系组成的相对完整的军用标准化体系格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军用标准化为支撑国防和军队建设、保障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引领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均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军用标准化发展史,就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军用标准化发展特点分析

回顾历史,军用标准化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晴雨表,是能力水平的具体体现,在动态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特点。

军用标准化体现时代发展主旋律。从建国初期固化科研生产数据和经验,到改革开放以后学习国外先进军用标准,再到新世纪以来自主研制标准,军用标准化工作均反映了时代发展的特征。

军用标准化发展是一个多要素不断融合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产品、技术、方法、质量要求、工作规范等要素的融合。武器装备发展初期,主要以产品标准为主,保证满足互换性。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标准加进了一些技术标准要求。后来,标准逐渐增加了质量要求、设计方法、工艺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管理要求、工作程序等内容。标准化的内涵也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提升、深化。

军用标准具有鲜明的保军特色。“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重要职责,要求军用标准要聚焦“强军兴军”“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任务,也决定了军用标准具有比其他标准更强的刚性和严肃性。

国家军用标准和军工行业标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军用标准化的“两头”(国家军用标准)瞄准的是军事应用,“中间”(军工行业标准)重点在实现军事需求,两者共同服务于“能打仗、打胜仗”目标。

军用标准化当前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军用标准化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某种意义上是由国防和军队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所决定的。

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总体上看,前沿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及其在军用领域的应用存在不足,与军队遂行“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个别领域的标准缺失较严重。

军工行业自成体系、相对封闭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我国在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做了不懈的努力和尝试,但是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下,各个军工行业之间仍然存在专业重复建设、专业化整合困难等问题,各行业标准体系不统一、交叉重复、行业间通用标准少、发展不平衡。

军民协同机制不健全,军民技术相互转化不畅。军用标准制定时,对民用领域先进技术水平的调研并不充分,有些标准指标要求甚至低于民用标准,有些标准设置了限制准入的不合理条款。军民通用产品标准也不统一,通用基础设施接口标准不协调等。

军用标准化工作也存在制约发展的问题。军用标准化法规、协同工作机制、政策保障不健全,缺乏统筹,界限不清,职责不明,上下一般粗。

军民融合背景下军用标准化发展策略

充分认识新时代的形势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定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标准化在国家战略的位置更加突出,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这主要是以下两方面决定的: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求标准发挥技术创新载体、技术应用推手的作用,及时固化创新成果,推动新技术应用;另一方面,强国目标全面实现,必须坚持军民融合战略,而标准化是军民融合的牛鼻子,统筹军民资源力量,必须通过标准来统一要求、规范行动、凝聚合力、提升效益。

全面定位新形势下军用标准化的作用。新时期,标准化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应注重发挥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吸聚资源的作用,要通过先进适用的标准,“破坚冰、拆壁垒、去门槛”,吸引全社会优势资源和力量投身强军兴军事业;牵动发展的作用,要紧紧围绕传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加大标准研究力度,牵引新型作战和保障力量的发展;推动创新的作用,及时将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固化成技术标准,推动军民先进技术向作战能力转化;规范治理的作用,要加快构建新型管理标准体系,强化行业监管,规范事权运行,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法治化水平。

准确理解标准化军民融合的内涵。在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要准确理解标准化军民融合的内涵。一是积极吸纳社会优势资源力量参与国防军队建设,不是简单地引进民营资本,更不是不加判别地盲目引进,必须做到:坚冰可破,规矩不能破;门槛可去,要求不能降;壁垒可拆,不能没有防火墙。要通过标准设置合理的要求,堵住坏的、引进好的,保证技术稳定,保障战时供应。二是没有军民融合的标准,就没有军民融合的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工作,不是新建一套标准体系,而是要厘清哪些是“军”专用的技术和要求,实现军标“瘦身”,鼓励尽最大可能采用民用先进适用标准,推动军民两用先进技术尽快应用到国防军队建设,为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奠定技术基础。

切实做好关键重点工作。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要“涉险滩、动奶酪”,需要格外注重五方面工作。

首先,要加强协同创新。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集聚军工集团、军队科研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民口企业等多方力量,加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和集智攻关,加快解决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瓶颈短板弱项,力争在若干科技前沿领域取得原始创新突破。

其次,要注重各级各类标准的协同建设。准确定位国家军用标准、军工行业标准、军工企业标准等,构建协同高效、包容有序的军民一体化标准体系,实现统筹协作。国军标要精干,聚焦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把该管的管到位;行业标准要精准,发挥骨干作用,准确地传递军事需求和管理要求;企业标准要精细,把军事需求和管理要求细化实化到科研生产各个环节。

第三,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破除一切不适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进军工扩大开放,加速6大行业融合发展和专业化重组。标准化工作上,要逐步打破行业分割的局面,结合6大行业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加强6大行业通用共性标准的制定实施,形成精细化的专业标准与宏观管理的行业标准协同发展的格局。支持军工企业自主制定标准,释放企业创新活力。

再次,要强化法规制度保障。推进法治军工建设,推动《军用标准化管理条例》尽快出台,加快相关配套规章制定。明确军用标准化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中的职责定位、主体责任,强化考核监督和评价。建立军民一体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制定标准的“标准”,明确各类标准的界限和接口关系。

最后,要加强标准服务和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标准化专业机构的能力建设,统筹军民标准化数据资源,建设军民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标准化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社会标准化机构为国防和军队提供标准化服务,促进军用标准化开放发展。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军事变革,我们应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原始创新,牢牢把握主动权,抢占制高点。当前,国防科技工业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在强国强军的伟大征程中,军用标准化肩负重任,也必将有所担当,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朝着强军目标阔步前进。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军用军民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威力无比的军用霰弹枪
猜谜
军用公文写作中语言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