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前预习成为一种习惯

2018-10-26 11:00付海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习惯课文

付海云

摘 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

关键词:课前预习 习惯

《多彩的夏天》一课在教学设计上我们以夯实“有效课堂”基础,向“高效课堂”跨进为宗旨,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充分体验夏天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快乐, 读写结合,就文取材,能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文本,搭起一座与文本结合说写训练的桥梁。如何夯实“有效课堂”基础,向“高效课堂”跨进。于是就以突显出以预习为亮点的设计。课前每名学生发一张预习单,内容有:

1.至少读三遍课文。圈出生字。[1]

2.把虚功格中的生字抄写在下面的表格里,再组两个词。把四个会写的字注上拼音。

3.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写在与预习上。[2]

4.查“彩”在字典里的解释,写在预习单上。

由于学生根据预习单的提示做了充分的预习,所以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认字,写字,正确朗读,原本琐碎,繁多的任务得以轻轻松松的完成。

学生课前预习作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和习惯,需要坚持不懈来养成。常言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习惯需要下真功夫。如何做好预习养成习惯。[3]

一是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4]

二是查。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切忌学生从现成的参考书上照抄答案。碰到一些历史名词、科学术语,可让学生到网上、图书室翻阅有关资料。[5]

三是画。画出关键词,重点句段。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如“---”“──”“~”“√”(依学生喜好而定)勾画文中的重点、难点

四是问。课堂上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心态,老师在给学生讲清道理之外,还应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任务也是艰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文献

[1]陈萍.论培养师范生适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语言实践能力[J].教育与职业.2014.03:212-214.

[2]石亭.陈春芝.职前语文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成长发展的个案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5.04:14-15.

[3]苗邈.李欣.用挚爱耕耘这片热土——记全国优秀教师、邢台市金华中学语文教师苗志军[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综合版.2012.02:67-68.

[4]康静.杨靖.思索攀登坚持——六盘水市小学语文名师培训心得体会[J].贵州教育.2012.18:128-130.

[5]马朝琴.潘师师.王娜阳.育人为本乐于奉献——记全国优秀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冯碧红[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2.10:104-105.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习惯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上课好习惯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背课文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