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气灼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8-10-27 11:02吴倩倩
果农之友 2018年8期
关键词:果粒套袋病斑

吴倩倩

葡萄气灼病,也叫缩果病,是与特殊气候条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生理性病害。气灼病本质上属于“生理性水分失调症”的表现之一。气灼病是红地球葡萄的常见病害,尤其是葡萄套袋后;在其他葡萄品种上,气灼病时有发生,有些年份非常严重。对于套袋葡萄,套袋前的疏穗、疏果工作已完成,如果套袋后出现气灼病,损失更大。

1 气灼病的症状

气灼病一般发生在幼果期,从落花后45天左右至转色前均可发生,但大幼果期至封穗期发生最为严重。首先表现为失水、凹陷、浅褐色小斑点,并迅速扩大为大面积病斑(图1、图2),整个过程基本上在2小时内完成。从病斑横切面看,病斑表皮以下有些像海绵组织。病斑面积一般占果粒面积的5%~30%,严重时,一个果实上会有2~5个病斑,从而导致整个果粒干枯。病斑开始为浅黄褐色,而后颜色略变深并逐渐形成干疤(病斑多的果实,可致整个果粒干枯形成“干果”)。病斑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一般在果粒的侧面,近果梗处和底部也有发生。在土壤湿度大(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又遇雨水后(在葡萄粒上有水珠)突然高温,果面有水珠的部分,易在水珠底部出现气灼病。高温期间用药,极易在果粒下部的药滴处出现气灼病。

气灼病没有传染性。没有分离到病原物。

2 气灼病和日烧及其他病害的区别

日烧病是由于太阳的紫外线、强光线造成的灼伤,颜色比较深,类似于“火烧”状;气灼病是水分生理病害,病斑颜色比较浅,类似于“开水烫”状(图3、图4)。

气灼病和其他生理性病害(缺硼等)的区别:气灼病形成非常快,一般在2小时之内完成;其他病害形成比较缓慢,病斑由小变大需要几天或十几天过程。

气灼病和刺吸性虫害危害状的区别:气灼病病斑大;虫害刺吸形成的病斑小。气灼病病斑颜色会逐渐加深,形成枯死斑;虫害刺吸形成的病斑,凹陷、失绿、硬斑,一般不枯死。

3 发生规律

3.1 连阴雨后,天气突然转晴后立即套袋

由于土壤含水量饱和,根系吸水困难,加之袋内高温易发生气灼病。

3.2 葡萄封穗前后一次施肥过多,过于集中

造成施肥区域根系处于高浓度的肥料环境中,根系吸水困难,易发生气灼病。

3.3 高温天气中午大量灌水

造成根系土壤温度降低,影响水分吸收,引发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

4 预防措施

4.1 掌握好套袋时间

连阴雨后,天气突然转晴后不要急于立即套袋,三天后再套袋,有利于减少气灼病发生。

4.2 封穗前后施肥要均匀

葡萄封穗前后不要一次施肥过多,过于集中,施肥要均匀,同时增加腐殖酸、海藻酸、氨基酸类肥料,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有利于降低气灼病发生。

4.3 避免高温天气中午大量灌水

建议高温天气早晨或傍晚灌水避免气灼病的发生。

4.4 高温季节可叶面喷施S—诱抗素

濃度为2毫克/千克,10~15天一次,可明显降低气灼病发生。

猜你喜欢
果粒套袋病斑
“果粒橙”的快乐时光
脏脏珍珠奶茶的制作
提高葡萄品质的技术措施
石榴果实套袋利弊分析与套袋关键技术
葡萄干的加工工艺
“套袋水果”更健康吗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套袋加重柠檬虫斑的发生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轻松治愈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