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化品格,打造苏式英语课堂

2018-10-30 10:17刘方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化品格核心素养

【摘要】文化品格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式英语课堂应像苏州的水一样,温婉灵动,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汇融中外文化。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对比中西文化、开发课外资源、创新个性化作业等方式拓展学生视野,形成跨文化意识,促进英语文化品格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化品格;开放包容

【作者简介】刘方(1987.09- ),女,汉族,江苏徐州人,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研究生,中学一级职称,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吴文化的鲜明个性是水文化。苏州濒临长江和太湖,浩瀚的长江和太湖水,碧波万顷,浩浩荡荡,兼收并蓄,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教育者经过时间打磨和实践考验的苏式课堂,正如苏州的水一般,灵动、精致与诗意。随着时间的演变,由苏州师生共同演绎的苏式课堂不仅富有苏州的古典韵味,又洋溢着现代的蓬勃朝气,坐拥八面来风,汇融中西文化,展现着开放性和包容性。基于英语学科的特点,苏式的英语课堂更是如此。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英语学科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核心素养为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文化品格”的培养不仅指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有学生解释、比较、归纳文化传统和文化现象,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中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随着苏城的发展,苏式的英语课堂也逐渐变得更加开放与包容,教育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局限于语法的桎梏,不为传统课堂所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中考压力、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被淡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文化品格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钻研教材,挖掘文化内涵

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课本展开的,因此,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十分必要。在《语言教学的语境与文化》(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一书中,作者 Kramsch 认为,要掌握第二种语言,就必须学习与该语言相关的第二种文化。她表示,文化教学渗透着社会互动、口语与书面语的教学。不理解运用语言的文化背景,就无法学好这种语言。(Kramsch,1999)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注重挖掘教材,将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结合到一起,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以苏州市初中通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下Unit5 Travelling为例:

这个单元围绕“旅游”展开,介绍世界名胜和旅游经历。在听说课上,教材提到了六个世界闻名的标志性建筑,分别是:the Great Wall,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the Little Mermaid, the Statue of Liberty, the Sydney Opera House和Tower Bridge。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这部分当做新授单词来处理,仅仅是停留在单词的朗读和拼写上,或者讲一些与地点相关的国家则一带而过。但实际上,这些名胜古迹各具特色,其背后的文化知识很值得挖掘。因此,我在听说课上进行了以下设计:在课前将学生分成六组,分别查阅有关这六个建筑的相关信息,包括所在国家,建设的时间,特点等等。在课上,六组学生通过口语交流的方式填补“信息差”(information gap)。交流过后,自选一处他组的建筑向全班学生。如此一来,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合作,既锻炼了口语,又增长了文化知识,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这些文化背景知识也为学生进行听力、阅读乃至写作扫清了障碍,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二、深入对比,鉴别中外文化

英语课堂不仅要灌输语法知识,教授语言技能,还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对比中外文化差异,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活动要侧重文化对比(梁晓晓,2016)。作为苏州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可用因素,将苏州的传统文化特色如园林、昆曲、评弹等融入课堂,将其与国外的文化进行对比,这样的苏式的英语课堂必将别具风味。以牛津译林版八上Unit7 Seasons为例:

本单元围绕话题“季节”展开,介绍了描述季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季节、国家、城市和对应季节可以进行的活动相关联,并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区别和对比。比如,在听说课上,我设计了如下活动:寒假即将到来,对于寒假学生有着不同的出行计划。可以将学生分为6小组,对不同的目的:London,New York,Phuket,Sanya,Suzhou,Sydney做处有准备,涉及内容为Weather,Language,Way to go,Things to take。

这个环节的设计结合本单元的主题,设置了让学生为旅游做准备语言情境。给出的目的地各具特色,具有不同的文化风情,这就需要学生综合考虑和比较不同国家的地域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比如悉尼的气候特点与我门国家恰好相反,冬日正是它的旅游旺季。而伦敦的天气晴雨不定,要常备一把伞等等。这些都是不同城市和国家人文的体现。在所列的城市中,特别增加了“苏州”,旨在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激发学生对苏州文化的热爱,形成文化自豪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的文化内涵,启迪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知,让学生在课堂中接受不同文化的洗礼,提升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果能将苏州本土的特色元素融入课堂,走向世界,则更能体现出苏式课堂开放和包容的特点。

三、开发资源,打开国际视野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英语的课堂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英语课程标准》中针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語的渠道”做了明确的说明:“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英语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运用现代技术的可行性。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大量的英语视频资料都是使用英语这门通用语言。而将这些原汁原味的音频资料融入到每个话题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对本土文化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感知,从而形成文化认同感。

以译林版牛津英语七上Unit 5Lets celebrate为例。

本单元围绕“节日”话题展开,介绍中西方的节日。本单元语法重点是疑问词的用法。在上语法课时,我试图突破语法课的传统授法,淡化语法规则,注重语言的自然生成。围绕本单元主题,我为学生介绍了四个国外的节日:La Tomatina,The Coopers Hill Cheese-Rolling and Wake, Holi, the Lantern Festival.这四个节日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具风格,趣味十足,第四个元宵节结合苏州的山塘街灯会、古胥门广场灯会的地域特色元素,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针对每一个节日,我都找到了相关的视频资料,在播放之前出示相应的图片,请学生自由提问。这四个节日对于大多数学生是新颖和陌生的,因此引发了很多学生的提问,诸如When is the festival? Where is it celebrated? How do they celebrate it?在提问中,疑问句随情境自然生成。随后,为学生播放英文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寻找答案。播放完毕,请学生小组合作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再一次操练wh句型。丰富的音频资料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被西班牙人热情激烈的西红柿大战所感染;为Holi节洒向空中的彩色粉末叹为观止;为中国传统的灯笼制作手工艺人点赞;看到奋力冲下山坡追赶芝士的英国人便引俊不禁……这些音频资源既让学生了解了西方丰富的节日特色,又回味了苏州传统节日风俗,为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是传统的英语课堂无法比拟的。

事实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跨文化知识教学,能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氛围的体验,更能学到活的英语语言,从而提高英语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四、个性化作业,感知多彩文化

新颖多变的英语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巩固教学内容、检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在英语学习方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鉴赏能力,教师可以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创新地进行课外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再以译林版牛津英语七上Unit 5为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You can be the Ambassador of Culture(文化大使)now! Work in groups, choose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and make a brochure(宣传手册).Try to include:1.A questionnaire(调查问

卷); 2.An Introduction (节日介绍); 3.Some beautiful pictures(插图)。

这项作业的意义不仅局限于语言文字的提高,更高的情感态度价值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拓展国际视野,争做文化大使,将世界特色的节日文化介绍到中国,同时将中国的传统节日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更多人的人了解中国文化,欣赏中国文化。这项个性化作业将文化意识和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真正从学习中获得宝贵的情感体验和成长。围绕文化知识可以布置的个性化作业还有很多,例如让学生自制阅读口袋书、自创小剧本、拍摄情景剧等等。这些个性化作业的布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加学习语言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总之,围绕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研究教材,注重中外文化对比,同时结合开发课外资源,布置个性化作业等方法,将文化品格的渗透同步穿插在语言教学之中,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在运用英语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苏式的英语课堂,如姑苏的流水,悠长连绵,在不断的实践中凸显其独特的风格;灵动包容,在中西文化的融匯中绽放其卓越的风姿。语言离不开文化而存在,文化浸润的英语课堂才是丰满的,开放的,和谐的。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格”,打造特色的苏式课堂,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勇于实践,不断深化和总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Kramsch,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5.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4]梁晓晓.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活动设计探究[J].英语教师,2016,(6):137-140.

[5]司马芸.浅析“三味”苏式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6,(1):91-93.

猜你喜欢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
英语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实践
学科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新闻典型人物与荆楚文化品格
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英语课堂教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