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8-10-30 09:38王文静许念勇
考试周刊 2018年90期
关键词:考核方式建筑施工教学改革

王文静 许念勇

摘 要:课程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在指出现有《建筑施工》课程考试方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考核方 式改革方案: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例。过程性考核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占总成绩的60%,由大作业、网络测试、案例分析或规范条文解读和专题报告四部分组成;终结性考核即期末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40%,由口试答辩和期末闭卷考试两部分组成。经过两个班级的试点,该改革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工程整体意识和实践能力,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建筑施工;考核方式;教学改革

一、 传统《建筑施工》课程考核方式的不足

(一) 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多数高校的课程考核还是以传统的学期末理论考试为主。这种考核形式是简单的闭卷考试,受时间和形式的限制,只能考一些死记硬背的概念、简答和理论计算,考核形式较单一,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能力。

(二) 学生死记硬背,考前突击

建筑施工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内容庞杂、实践性强。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于施工工艺原理、技术要求不甚理解,通常死记硬背。按照現行的较单一的考试形式,有些同学平时不努力,通过考前突击复习2-3周也可能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平时的成绩和专业能力。

(三) 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考试而考试

由于考核形式单一,考试又安排在期末,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都不高,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能顺利通过考试,为考试而考试。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除期末成绩外也加入了平时成绩,但占比不是很高,一般20%左右,而且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是出勤和作业。出勤一般是随机抽查,不能保证普遍性。作业都是章节中一些既定的思考题和习题,是为了掌握本章的知识点而留,并没有前后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而且如何避免抄袭也是一个问题。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情况来看,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不能体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

在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的同时,也要有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课程综合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变消极地学习为积极地学习。还课堂于学生,确定学生的中心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是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教为辅,老师只启发和引导。力求通过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进行评判。

三、 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课程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针对教学大纲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考核方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进行训练,重点以能力考核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

(一) 课程的考核应当注重过程考核

衡量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的程度,不应仅仅靠期末考试,而更应注意平时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建筑施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二) 建筑施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方案

1. 过程性考核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过程性考核有大作业、在线测试、规范解读和专题报告四部分组成,占总成绩的60%。

(1)大作业(占20%)。建筑施工课程有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整体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际工程案例导引各章内容,即在每章内容开始之前进行案例导航并根据施工条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专业知识点的学习,每章结束后,针对章节开始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明确解答,并以作业的形式提交网络教学平台。那么写作业的过程也就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而且把施工技术部分每一章的作业联合起来就是施工组织部分施工方案的内容。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能有效地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内容有效结合起来,使这两部分内容融为一个整体。作业的留置具有连续性、系统性。(2)在线测试(占总成绩的10%)。为了加强平时的积累和更好地掌握每一章的知识点,在每章结束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在线测试。老师提前建好试题库,学生在线测试时,电脑会随机抽取试题,限时10分钟完成。因为是随机抽题,每位同学的试题都不一样,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作弊、抄袭,可保证公正、公平。(3)规范解读(占总成绩的10%)。分小组进行,每小组选取施工规范或规程中的1或2条强制性条文进行解读,以PPT的形式展现,一般包括条文内容、名词解释、案例分析和条文回顾四个部分。于每次上课前5~10分钟,每组选派代表到讲台展示PPT并讲解,分享给大家。如有疑问可随时提出并讨论,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提高。(4)专题报告(占总成绩的20%)。专题报告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中期考核。具体来说,该部分考核也是按小组进行,首先把专题报告的选题范围给学生布置下去,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形成一份从定义出发到论述,再到工程实例的专题报告,并准备图文并茂的PPT,在学期中进行专题报告的汇报答辩。该考核形式可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迟到、旷课,针对考勤和课堂表现跟学生约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旷课一次扣0.5分,请假一次扣0.3分,迟到一次扣0.2分,共5分,扣完为止;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一次加0.5分,最多加5分。这些分数作为过程性考核的附加分,最终也加在总成绩里面。

2. 终结性考核——期末理论考试

终结性考核由期末口试答辩和理论闭卷考试两部分组成。占总成绩的40%。

(1) 口试答辩(占总成绩的10%)

在课程结束前两周内进行口试答辩考核。采用在事先准备的试题中随机抽取考题、教师口试的方式。此间,学生考核后成绩不理想可以申请再次考核,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达到进一步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口试试题由学生自己出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4~5人一组,要求在本课程结课前一个月,每组上交一份满分为100分的试卷,试题类型可包括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计算、案例分析等多种题型。

(2) 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30%)

任课老师出题或参考学生出的口试试题,随机抽取,择优組合,要涵盖各章知识点,包括基础性题目和综合性题目,形成满分为100分的试卷。最后由学校在学期末统一安排各专业课闭卷考试。

四、 结论

本考试改革方案已在我校工管1401和工管1502两个班级实施,与传统的考试方法相比,该考试改革方案有如下特点:

(1)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过程性考核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敢松懈,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杜绝了考前突击。因为有迟到、旷课的扣分项目和课上回答问题的加分项,课堂气氛较改革前要活跃,几乎没有迟到、旷课的同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实践能力。每章内容都有案例导引,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学以致用。首先大作业就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可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了解现行规范并对条文进行解读,也为以后就业较快适应岗位奠定了基础。(3)增强工程整体意识,扩展了知识面。大作业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部分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使整本教材围绕一个工程项目展开,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学习的内容不是割裂的一个个孤零零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工程整体,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程主要内容的把握,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专题报告、规范解读都是学生自己查资料、调研完成的,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展了知识面,为以后深造和继续教育学习奠定了基础。(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过程性考核中,有些考核是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的,同时又给予个人表现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锻炼了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邹波,张德琦,梁艳波.改革考试方法,促进能力提高——《建筑结构》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1,3(3):28-30.

[2]于德国.高职理实一体化施工技术课程考试改革[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3):67-68.

[3]李华锋,徐芸.《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范洁群.《高层建筑施工》课程考试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10):31.

作者简介:

王文静,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理工大学;

许念勇,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考核方式建筑施工教学改革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