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体外反搏对血压的影响

2018-10-31 09:52滕钒
中外医疗 2018年17期

滕钒

[摘要] 目的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体外反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影响。方法 方便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通过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给予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经体外反搏治疗30 d后再次监测,对比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24 hSBP、24 hDBP、dSBP、dDBP、 nSBP、nDBP的血压变化值分别为(-10.0±7.7),(-5.3±4.1),(-14.5±11.4),(-8.2±5.7),(-8.8±4.3),(-11.0±4.6)mmHg(P<0.05)。结论 体外反搏可能有助于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

[关键词] 体外反搏;昼夜血压节律;动态血压监测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6(b)-0043-03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on the Blood Pressure by the Dynamic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TENG Fan

Fourth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anning Hospital of TCM,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on the blood pressure by the dynamic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for drugs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for 24 h dynamic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for second monitoring after 30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hange values 24 hSBP, 24 hDBP, dSBP, dDBP, nSBP, nDBP of blood pressures of all patients were respectively(-10.0±7.7),(-5.3±4.1),(-14.5±11.4),(-8.2±5.7),(-8.8±4.3),(-11.0±4.6)mmHg(P<0.05). Conclusion The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the blood pressure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Key words]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rhythm; Dynamic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随着24 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人們发现了昼夜血压节律的变化,并根据夜间血压的下降率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夜间血压下降10%~20%)、非杓型(夜间血压下降<10%)、反杓型(夜间血压下降10%)和超杓型(夜间血压不下降反而较日间血压升高)4个类型[2-3]。欧洲收缩压实验(systolic hypertension-Europe)对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进行了研究[4],结果表明,夜间与日间收缩压比值越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大,因此,非杓型和反杓型高血压对患者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最为严重。研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每增加10岁,发生反杓型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1.71倍;病史每增加10年,反杓型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1.16倍,由此可知年龄和病史是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两大主要因素[5]。目前体外反搏在临床上多应用于缓解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症状[6];但其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是否有助于改善血压节律尚不明确。为此针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分析临床上应用药物改善血压节律不明显者采用体外反搏治疗;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是否有助于改善相关人群的血压昼夜节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在控制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规范服用降压药6个月以上; 且动态血压监测平均收缩压≥130 mmHg,和(或)舒张压≥80 mmHg,夜间血压下降率<10%。在研究观测过程中所有患者未终止药物治疗。该临床研究经南宁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

1.2 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测量采用无创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美国迪姆动态血压监测仪DMS-ABP),监测时间从上午7∶00-9∶00至次日上午7∶00-9∶00,袖带缚于受试者左上臂,日间血压测量时段设定为7∶00-22∶00,每30 min自动充气测压1次,夜间血压测量时段设定为22∶00-7∶00,每60 min自动充气测压1次,自动监测24 h,监测期间患者正常从事日常活动。监测血压数据的质量控制标准:收缩压80~250 mmHg;舒张压50~150 mmHg;脉压20~150 mmHg,ABPM的有效血压读数24 h次数在38次以上,否则隔日重新测量。

1.3 动态血压监测指标

动态血压监测仪自动测量并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昼夜节律以夜间血压下降率表示;夜间血压下降率=(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100.0%。动态血压监测时间为体外反搏前后1周。

1.4 体外反搏治疗

采用一体式体外反搏装置(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反搏时气囊压力设置为0.4~0.45 kPa/cm2,1次/d,40 min/次,连续14 d,休息2 d后重复14 d,共30 d为1个疗程。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样本一般情况统计;该研究入组人群年龄平均(55.2±11.4)岁,性别分布较平衡(男女比:43∶57)。入组人群的血压均值为159/93 mmHg;其中约4%的研究对象在入院前已接受药物治疗;患有糖尿病史6%(6/100),吸烟36%(36/100);约5.6%的研究对象合并有糖尿病,入院时病情已稳定。入组样本的一般参数及结果见于表1。

3 讨论

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人体血压呈现“双峰一谷”的杓型曲线特征,这种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适应机体的活动、保护心脑血管正常结构与功能起着重要作用[7],大量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与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干预调节血压昼夜节律的手段主要为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和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和服药时间, 虽能改善部分患者的血压节律,但仍有许多高血压患者在调整药物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仍未能得到改善。

体外反搏是一项无创性的心脏康复技术, 其干预血压昼夜节律调节的机理可能与心钠素的释放有关,心钠素是心房肌特殊颗粒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降压、改善心肾功能的作用,而心钠素的释放主要受心房内压和大静脉压的影响,扩张或牵拉左心房,增加中心静脉压,可促进心钠素的释放,使血中心钠素水平增加2~4倍,体外反搏以人体心电图的R波为触发信号,在心脏舒张期自肢体远端气囊向近端气囊依次序贯充气, 压迫肢体,迫使肢体和臀部动脉血液反流至主动脉,在驱返肢体动脉血的同时亦促进肢体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使CVP 升高,由于右房容量负荷增加,刺激右房释放心钠素增多,使血浆ANP水平增高,达到降血压、调节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

该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规范生活方式并规范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予体外反搏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结果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夜间平均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00例患者中有62例血压下降率在10%~20%之间。所有患者24 hSBP、24 hDBP、dSBP、dDBP、 nSBP、nDBP的血压变化值分别为(-10.0±7.7),(-5.3±4.1),(-14.5±11.4),(-8.2±5.7),(-8.8±4.3),(-11.0±4.6)mmHg(P<0.05),即恢复正常杓型曲线。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利用体外反搏治療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王红宇等[8]临床研究《自助心电监测高血压患者体外反搏康复治疗效果》,对103例患者使用体外反搏康复治疗,观察其心电图表现,从结果显示,患者在体外反搏治疗期间心电图有效记录图形更高,达到98%,心律失常比例降低为18.4%,说明体外反搏治疗高血压可以提高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等情况,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措施,这与该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体外反搏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是有效保护靶器官损害提供一种新的干预手段,且安全、简便、易操作,患者接受度高。

[参考文献]

[1] 娄满,英俊岐,田春辉,等.反杓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12):1065-1067.

[2] 张添甜,孙光,张潇怡,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4):308-312.

[3] 娄满,高春燕,苏宁,等.三联降压药分时服用治疗反杓型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15):2039-2042.

[4] 娄满,高春燕,苏宁,等.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或不同时给药对反杓型高血压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0):2453-2454.

[5] 陈策,张京慧,潘磊,等.老年人非杓型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5):462-465.

[6] 奉光举,袁星星.65岁以上老年人不同高血压类型125例的性别差异分析[J].广东医学,2017,38(z1):189-191.

[7] 袁公贤,王桦,任江华,等.老年人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对外周血管和肾脏的损害[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5):380-383.

[8] 王红宇,邸捷,崔冬霞,等.自助心电监测高血压患者体外反搏康复治疗效果[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25(2):77-79.

(收稿日期:2018-03-12)